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俗話說「福禍無門,唯人自招」,指的是禍福是不會自己上門的,都是人為所做之事引來的。俗話說因果報應,也就是為善得福,為惡致禍。禍事常常是由於微小的疏忽造成的。而福薄之人都有這兩個特徵,有的話就要注意了。
為人刻薄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此句出自曾國藩之口,曾國藩認為福薄的人一定是尖酸刻薄的,寬容的人會是有福報的人。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也就是「薄人者,福薄;厚人者,福厚。」這個社會裡,人間就與人之是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往往周圍人對你的態度,就是你自己的態度。
想必大家都知道「孔融讓梨」這個典故,主人公孔融更是少時成名,才華橫溢。仗著這些先天的優勢,孔融本應該混得風生水起,但是事實卻相差甚遠,早期從政政績不佳,後投曹操陣營又被曹操設計賜死,為什麼孔融的結局如此不如人願呢?原因就在於孔融性格偏激,甚至為人刻薄,與很多人交惡,並屢次得罪曹操,曹操忍無可忍便賜死了他。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要寬容待人,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個小錯誤就否定他整個人和很多優點,也不要因為一點小怨恨就忘記他人對你的幫助和恩德。需時刻懷著寬容感恩的心,這樣不僅是放過了別人,也是放了過了自己。免受怨恨的煎熬和自我的迷失。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有俗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體現的就是語言超出意料的力量,一句溫暖的關懷話語可能像行動力的一杯熱湯,即便在寒冷也會很溫暖,從心到胃,甚至能賦予他人滿滿的力量;而一句傷人的話,就像一寸鋒利的冰刀,插在人的心上,傷口難以癒合,而往往刻薄的人就是口下不能容人,在故意或自己沒意識到的時候傷害了別人。一切的傷害都像摺紙一樣,有的撕碎了無法復原,有的即便撫平,摺痕還是依稀可見。
奢侈浪費
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此句出自曾國藩之口,意為福薄的人是那種貪圖享受,不會居安思危的人,會有突如其來的變故。曾國藩對奢侈享受是非常牴觸的,並有言「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常言有道「富不過三代」,並不是指富貴之家傳承三代就會家道中落,而是指貪圖享受,驕奢淫逸會將諾大的家產敗光。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上位之際,嚮往豪華奢侈的生活,吃飯時拿出幾件珍貴的玉壺、玉盞來,佯裝糾結地說:「我想用這些東西,但就怕人們說太奢侈了。」這時權相趕忙為皇上遞臺階:「陛下您理應享用整個國家的供奉,區區幾件玉器又算什麼呢?」宋徽宗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的開始了驕奢的生活,專於享樂,疏忽朝政,引起民怨,後來成為亡國之君,被囚於番邦。
歷史中,東晉的奢侈攀比、隋末的驕奢、晚唐的安於享樂等等,例子比比皆是,由原本的盛世王朝變成破過王家,皆由一個「奢」字致此境地。
縱觀歷史結局和古人的勸誡,福薄的人比有這兩個特徵,一是為人刻薄,傷人傷己;二是過於驕奢享樂,不會居安思危。我們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兩點,若有的話,要以此為戒,成為和善寬容,節儉勤奮的厚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