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非遺」代表作: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

2020-12-16 西安發布

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是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祭祀活動。樓觀臺被譽為「道教祖庭聖地」「道文化發祥地」。中國大思想家李聃(老子)在這裡留下了飲譽海內外的哲學巨著《道德經》。《道德經》對中國古代漢族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方面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也是一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想科學、系統科學諸多方面的知識寶庫。寄寓了漢族民眾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人世昌隆。

近三千年來,基於《道德經》的重大影響,歷代有60餘位帝王來樓觀大興土木,建造了數五十餘處龐大的殿、亭、樓、塔等建築群,來祭祀老子,形成了有皇家參與的特殊文化色彩的樓觀臺祭祀禮儀,並延續今日,長盛不衰。在漢族民間,人們為了紀念老子,在東樓觀,設立廟會,每年農曆二月初十日為正會,會期共六天。在西樓觀,老子誕辰之日即每年農曆二月十五設立廟會,開展祭祀活動,參加祭祀活動的民眾有十幾萬人,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影響之遠、馳名遐爾。

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有皇家或國家祭祀、民間祭祀和宗教祭祀三種類型。近幾年來,國家對老子祭祀活動非常重視,先後舉辦了多次「樓觀臺老子文化周」活動,「九九重陽節公祭老子活動」等,地方民間祭祀活動更是規模宏大,範圍廣闊,影響深遠,形成了中華民族祭祀黃帝、祭祀孔子、祭祀老子三足鼎立的局面。

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由三種不同類型融合而成。

一、社稷祭祀(主要由皇家或國家機構祭祀)

(1)鳴奏黃鐘大呂(或其它國家大典樂曲)。

(2)表演國賓舞(如唐樂舞)。

(3)由主祭人(政府官員)讀《老子頌》之類的祭文。

(4)行祭拜禮(全體祭祀人員依序列隊在音樂伴奏中行跪拜禮或鞠躬禮)。

(5)在音樂伴奏中列隊繞場,次第退散。

二、民眾祭祀

(1)鑼鼓演奏(高雅肅穆)。

(2)鼓樂演奏(集賢古樂或軍寨道情)。

(3)獻大蜡、獻紙活(由各村鎮依次獻上並行禮,民樂演奏)。

(4)誦經(內容不一,音樂伴奏)。

(5)進香祭拜(鑼鼓伴奏)。

(6)龍舞(老子被喻為「龍」)牛鬥虎(傳說為老子騎的青牛同趙公明騎的黑虎)(鑼鼓伴奏)散祭。

三、宗教祭祀

(1)選擇黃道吉日,沐浴齋戒,設置祭壇。

(2)請主進位,青龍白虎持笏立左右,道眾立左右,高功上香。

(3)吉時升壇,俯拜上表。

(4)道眾同拜,以表誠意。

(5)宣讀偈贊鴻音(贊老子的詩文)

(6)參禮、按班上香行禮、誦咒(以上儀程均有金、鼓、磬等道樂演奏)。三種類型有時齊全,有時備其二,或一。

樓觀臺祭老禮儀歷史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研究、挖掘樓觀祭老禮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民俗文化、老子文化、宗教文化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樓觀臺廟會同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老子密切聯繫在一起,挖掘、研究樓觀祭老禮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及文化典籍《道德經》的研究和傳播;對於宣揚中國民族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價值。同時也是挖掘、研究、展示、發展民間美術、音樂、演藝、工藝等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徑。

樓觀臺祭老禮儀的開展使建設中華現代文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了旅遊文化發展都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2009年5月,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入選西安市「非遺」代表作名錄。2009年6月,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轉載自《西安地方志》2020年第4期)

相關焦點

  • 蘭州出發到西安 走進秦嶺終南山 探訪天下第一福地 樓觀臺
    9月23日傍晚7時,蘭州西站乘動車晚10時30分到達西安北,又乘車到陝西鹹陽住宿休息。9月24日中秋節,早上8時從鹹陽出發上高速,約70公裡1小時後,來到了聖地秦嶺山脈的終南山樓觀臺。中秋節有緣,有幸拜見了任法融道長,終南山樓觀臺位於西安市周至縣,因老子在此為尹喜講述《道德經》而名標青史,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跡。
  • 別有洞天之十九『樓觀臺』。
    樓觀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境內,國家4A級景區、中國道教最早的重要聖地、因其說經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稱樓觀臺。樓觀臺地處秦嶺北麓中部,東距西安70公裡,西距周至縣城15公裡。老子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樓南高崗築臺授經,又名說經臺。
  • 西安長歌行研學|祭祀禮儀
    為了真誠地表達這種心情,先民把祭祀一-向神靈求 福消災的禮俗儀式,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來進行。先民祭祀並不是只祭天和地,日月、星辰、風雨、山川、河嶽、婚姻生育、社稷(jì)、桑蠶都在祭祀的大事之內。周代是我國儀禮成熟的時代。周禮中的吉禮,就是祭祀天地、鬼神的禮儀。
  • 天下第一福地,道教「仙都」樓觀臺免費了,快跟我們「問道樓觀」
    在老一代西安人看來,這裡幾千年來一直被稱作「樓觀臺」,隨著曲江集團主導旅遊開發建設以後,將分散在附近的文化旅遊資源進行了整合,並且建設了一些新的景點和旅遊配套設施,打造了一個新的綜合旅遊景區,從而超出了以前古樓觀臺的概念,新的景區在申報AAAA級的時候,名稱叫做「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
  • 二月初十祭老子,樓觀古會真熱鬧
    「西安樓觀·中國老子文化節」活動開啟了。作為此次活動的重頭戲之一,樓觀古廟會今天掀起了高潮。引得圍觀群眾無數。二月初十,參加第七屆西安樓觀-中國老子文化節。感受千年古廟會文化。傳說農曆的二月初十(3月26日)是道家創始人老子得道升仙的日子,史料記載歷史上曾先後有60多位帝王來樓觀祭祀老子。在民間,人們為了紀念老子,特別選定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九至二月十一期間開展紀念活動,參與的群眾多達十幾萬人,成為周至縣規模最大的鄉村集會。
  • 遊覽樓觀臺(一)、(二)
    星期六早上,我和西安美食家王崢(綽號五味神)從大雁塔北廣場坐上了開往樓觀颱風景區的環山2號旅遊公交大巴,經過1小時40分鐘的車程,來到了樓觀颱風景區。旅遊專線的終點就在宗聖宮的大門口外面,所以我們先去宗聖宮看看。
  • 中華古代禮儀-先師先聖祭祀禮儀
    ●「釋奠」自古有之早在商周之時,就有釋奠先聖先師的禮儀。據《禮記·文王世子》記述:「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天子出徵返國,或天子視學,都須行釋奠禮。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
  • 西安這個景區,投資100億,5A等級打造,已經免費開放
    樓觀臺,就在西安周至縣。樓觀臺,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從西安汽車站,到周至樓觀臺,坐車需要一個小時時間。它距離西安市70公裡,距離周至縣15公裡,當初規劃的時候,是按照國家5A級景區設計的。除了上面這四個景點,這邊還有老子墓,有大秦寺塔,瑞光寺塔,法王塔,西域遺址,翠峰山森林公園,秦嶺國家植物園,樓觀臺道文化展示區,黑河等等,所以景點很多。其中,大秦寺,就是發現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地方,這個碑現在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國寶級文物,也是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 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到底有啥非遺?
    正是地理和氣候的雙重優勢成就了西安。 名氣如此之大的西安,到底有什麼非遺項目呢? 非遺君在查找西安的國際級非遺項目時,發現像皮影戲、華陰老腔等比較廣為人知非遺申報地區或單位並不是西安,因此下文並沒有把這類寫進去。
  • 樓觀臺258年歷史,趙公明故裡財神廟曾是皇家祖廟
    但凡到過道教祖庭陝西周至風景名勝區樓觀臺的遊客,閱讀過介紹樓觀臺的資料、史志的讀者,如果留意的話,就會發現由宋、金到元的258年發展歷史缺如。如今,民間學者屈毓曉為我們找回了這段歷史。2017年,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省博物館協會、陝西省博物館教育聯盟承辦的「陝西歷史文化使者」評選決賽在西安舉行,屈毓曉與30位年輕選手順利進入決賽環節。決賽方式為現場主題講解,由五名社會知名學者和專家組成評委團,時年72歲的屈毓曉不輸年輕人,最終脫頻而出,獲得「陝西歷史文化使者」光榮稱號。
  • 西安最早的森林公園,有千畝竹林,詩情畫意,為何人這麼少?
    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樓觀臺位於西安周至樓觀鎮,景區面積大約2萬多公頃,是西安首座森林公園,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聖地。在西安基本是人人皆知的地方。說起道教,肯定離不開道家創始人老子,在景區內的中心位置是說經臺,是老子曾經講經的地方,也稱老子祠。
  • 西安一道教景區,林海之上的小舟奇觀,年均接待遊客50萬次
    ,有時候就會有點選擇困難,如果你不想去大眾景觀遊玩,不如跟著小編去看看西安的一個道教聖地,叫做樓觀臺。景區位於周至縣,屬於秦嶺餘脈,距離西安市區只有70公裡,景區佔地323平方千米,分為四大部分。先說說這個景區名字的由來,本來這裡是道教建築的發源地,但是因為特殊的環境,形成了一大片綠色林海,建築掩映在林海之中,有風的時候林海隨著風形成波浪,其中的建築就好像一葉小舟,在林海之上飄蕩,所以就有了這麼一個詩意的名字樓觀臺
  • .| 2018「西安年·最中國」 西安旅遊系列推廣活動在廈門拉開序幕
    並誠摯邀請全國人民春節到西安來,來感受千年古都的氛圍,體會最具傳統的、最具年味的「西安年」。隨後,西安市旅發委、西安曲江新區、西安旅遊集團、漢城湖景區結合西安春節期間特色節事活動進行了宣傳推介。「徵集西安旅遊口號及形象設計活動」的中國旅遊報,送到全國各省市300餘位與會代表房間,引起與會代表關注。
  • 清明如何居家進行祭祀?合肥發布祭祀禮儀視頻供市民參考
    清明將至,市民如何居家祭祀?3月20日,合肥市民政局發布居家文明禮儀祭祀視頻並開通網絡祭掃,倡導市民居家對逝去的親人進行祭祀和追思。發布視頻倡議居家追思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減少人員聚集,防止疫情反覆,合肥市各殯葬單位繼續暫停現場祭祀。不能現場祭祀怎麼辦?
  • 這些古代祭祀禮儀名稱,你知道幾個?
    祭祀是中華典禮最終要的組成部分,它起源於上古社會對神的敬仰。古人祭祀的對象也有很多,從天神、地祇、人神到祖先,禮儀繁冗種類多樣,祭祀禮儀有哪些名稱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6.旅[lǚ]旅祭通過向神靈陳述祭祀的情由或目的,以求神靈滿足祭者的心願。
  • 西安周至樓觀臺,宮觀30餘座,金碧輝煌規模宏大,年遊客50多萬
    西安有11個市轄區,有兩個縣,一個縣是藍田縣,另一個就是周至縣。周至縣比較有意思,曾經屬於鹹陽專署,後來屬於寶雞專署,再後來陝西省直轄,翻來覆去,直到1984年,周至縣才由西安市管轄。周至,原來叫做盩厔,這個名字沿用了2000多年,直到1964年簡化漢字,才成為今天的周至縣。
  • 金東新增12項「非遺」代表作
    活動期間,將通過「非遺」代表性項目文藝展演、文物和「非遺」項目圖片文化禮堂巡迴展等形式,對金東的文化瑰寶集中展示,讓人們在五光十色的非遺中,拾起一份鄉愁。和往年相比,今年新增了1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每一項都很有特色。每年正月期間,金華各地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龍燈、花燈,但是金東區澧鋪鎮瑣園村卻能脫穎而出,每年都要不少人趕到瑣園看燈。這是為什麼呢?
  • 這些古代祭祀禮儀的名稱,你會念幾個?
    它的起源很早,遠至上古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進行祭祀活動,留下了不少這方面的遺蹟;甲骨文卜辭和大量先秦史料則保存了有關古代祭祀活動的文字;《詩經》中《大雅》一部分和《頌》,幾乎都是表現各種祭祀的詩篇。從天神、地祇、人神到祖先,古人祭祀的對象很多,禮儀繁複,種類多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傳統基礎的。
  • 西安最「老」銀杏樹,這個季節就應該去
    西安最「老」銀杏樹,這個季節就應該去秋季是收穫的季節,也是世界繽紛五彩斑斕的世界,每年秋天大地染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紅色,黃色,灰色等等,其中最多的顏色應該是「黃色」,草木的枯黃,胡楊林的金黃,稻穗麥穗的橙黃,又或者銀杏的金色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