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古代祭祀禮儀名稱,你知道幾個?

2020-12-16 祭祀文化網

祭祀是中華典禮最終要的組成部分,它起源於上古社會對神的敬仰。古人祭祀的對象也有很多,從天神、地祇、人神到祖先,禮儀繁冗種類多樣,祭祀禮儀有哪些名稱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1.封禪[fēng shàn]

封禪是指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禮。在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闢場以祭地,報地之功稱禪。

2.礿[yuè]

礿是古代宗廟四時祭之首,謂之春祭。古人認為,四季調順五穀豐登要靠祖神的庇佑,故四時祭均在各季度的頭月進行,把最時新的農產品拿出來薦獻祖神。

3.禘[dì]

禘是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裡對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也是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的夏祭。

4.嘗[cháng]

嘗是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的秋祭。

5.烝

烝是冬祭名,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

6.旅[lǚ]

旅祭通過向神靈陳述祭祀的情由或目的,以求神靈滿足祭者的心願。

7.禋[yīn]

古人認為天神難以直接接納祭祀物品,於是在野外架樹枝幹柴,置各種祭品於其上,然後點火焚燒,使煙氣上達於天,供天神享用,這種野祭的祭祀方法叫禋。

8.薦[jiàn]

據《禮記·王制》記載,士大夫的宗廟祭祀,有田獵之物則進獻獵獲物,沒有的話,獻當時新產的農作物,叫做薦。

9.祼[guàn]

祼是指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神主的祭禮。商周時期君主進行祼祭,要在神主(屍體)面前鋪上白茅,然後由屍將酒灑瀝在茅上,以象徵神飲酒。

10.享[xiǎng]

享指的是向鬼神進獻食物的祭祀。

11.瘞[yì]

瘞祭在商周時是天子諸侯的重要祭祀禮儀,主要表現在將祭品掩埋以祭土地,它反映了古人對土地的崇拜,祈求用祭品來博取地神的歡心和庇佑。

12.釁[xìn]

釁是指宮室器物新成時,用牲血塗抹建造物以祭祀神靈。

13.禡[mà]

古代田獵或戰爭結束時將士們將獵獲物獻給公家的獻神儀式,也叫「獻禽」、「獻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祭祀文化網】

相關焦點

  • 這些古代祭祀禮儀的名稱,你會念幾個?
    它的起源很早,遠至上古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進行祭祀活動,留下了不少這方面的遺蹟;甲骨文卜辭和大量先秦史料則保存了有關古代祭祀活動的文字;《詩經》中《大雅》一部分和《頌》,幾乎都是表現各種祭祀的詩篇。從天神、地祇、人神到祖先,古人祭祀的對象很多,禮儀繁複,種類多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傳統基礎的。
  • 中華古代禮儀-先師先聖祭祀禮儀
    那麼在古代,人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對先師先聖的尊敬呢?●「釋奠」自古有之早在商周之時,就有釋奠先聖先師的禮儀。據《禮記·文王世子》記述:「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天子出徵返國,或天子視學,都須行釋奠禮。
  • 清明快到了,這些關於古代祭祀的知識你得知道!
    很快就到清明節了,大家都會回老家祭祀,祭祖,對於祭祀,古代先人是如何做的呢?今天咱們一起學習下。一,祭祀就是對祖先行禮,祭拜。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組成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
  • 文化漫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祭祀禮儀,你還知道多少
    等到秦漢,祭祖不再局限於大的氏族,普通家庭也可以將自家的長輩放在供桌上進行禮拜,且不限時間,可以隨時祭祀。祭祀禮儀中國古代祭祀十分講求禮儀,有完整細緻的流程。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舉行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是確定祭祀場所。
  • 西安長歌行研學|祭祀禮儀
    為了真誠地表達這種心情,先民把祭祀一-向神靈求 福消災的禮俗儀式,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來進行。先民祭祀並不是只祭天和地,日月、星辰、風雨、山川、河嶽、婚姻生育、社稷(jì)、桑蠶都在祭祀的大事之內。周代是我國儀禮成熟的時代。周禮中的吉禮,就是祭祀天地、鬼神的禮儀。
  • 西安「非遺」代表作: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
    在西樓觀,老子誕辰之日即每年農曆二月十五設立廟會,開展祭祀活動,參加祭祀活動的民眾有十幾萬人,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影響之遠、馳名遐爾。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有皇家或國家祭祀、民間祭祀和宗教祭祀三種類型。近幾年來,國家對老子祭祀活動非常重視,先後舉辦了多次「樓觀臺老子文化周」活動,「九九重陽節公祭老子活動」等,地方民間祭祀活動更是規模宏大,範圍廣闊,影響深遠,形成了中華民族祭祀黃帝、祭祀孔子、祭祀老子三足鼎立的局面。樓觀臺祭祀老子禮儀由三種不同類型融合而成。
  • 中華古代民俗:古代政治禮儀-宗廟祭祀
    在古代,最宏大、最重要的典禮及其建築,都與祭祀有著密切的聯繫。按《周禮》記載,祭祀的對象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廟曰享。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它是供奉歷朝歷代帝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
  •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如果從歷史發展角度去分析飲食文化、習俗與禮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飲食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貫穿於人類發展的各個層面。從文字被雕刻在甲骨上開始,我國現存漢字大約有九萬多個,這其中與飲食有關係的詞語就高達幾萬個之巨。
  • 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 但人生九大禮是啥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禮儀在現在社會交往中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但人生的就九大禮儀你知道是什麼嗎?人生第一大禮:懷子禮——禮儀胎教,優生後代懷孕既行懷子禮,目不識惡色、耳不聞惡聲、口不出惡言。居潔、視美、思善。生兒生女必健康、聰明、中正、健全、優秀。
  • 古代皇家最重要的祭祀活動,只有最古老的部落人才會知道
    中國是一個禮儀大國,講禮儀是每一個人生活、人際處事裡必備最基礎的禮貌。在等級觀念濃鬱的古代,統治者依靠嚴密的禮制來區分、規範人們的身份、地位、與社會角色,從而保證國家社會體系的協調與穩定,所謂人的命運是天註定,國家的命運是在禮法。天神祭祀是古代皇家祭祀禮儀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動。
  • 礿、褅、烝,這些字你知道怎麼讀嗎?它代表的是古代的某種儀式!
    礿、褅、烝……這些字平時見都沒見過!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實際上,古代的祭祀都有專門的名字,而礿(yuè),褅(tì),烝(zhèng)正是這些祭祀的名字。但關於四時祭的名稱,古人說法各異。《禮記·王制》說:「春曰礿,夏曰褅,秋曰嘗,冬曰烝。」,而到周王朝以後,則改為春曰祠,夏曰礿,秋冬不變。四時祭的目的是向祖宗神靈報謝恩典。古人認為,四季調順,五穀豐登要靠祖宗神明暗中庇護。能得到他們的庇護,應該感謝他們。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吉禮
    這些祠堂不具有宗廟的性質,而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的某位傑出人物,以使後人永遠緬懷他的業績,激勵後人繼承和發揚他的道德風尚。這些祠堂雖然在名稱上與宗廟性質的祠堂相同,但它多由非家族成員,甚至是官府出資修建的,位於今天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內的文天祥祠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 古代祭祀相關植物
    通過了解古代祭祀活動中的祭品,了解其來源、目的,以便讓我們更加了解祭祀物品的內涵和講究。
  • 古代禮儀中,弱冠以及而立之年都是什麼意思,你都知道嗎?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很多禮儀代表的事物都是不一樣的。雖說現如今很多繁瑣的禮儀已經被淡化,但是曾經那些傳統的禮儀文化,還是被傳承下來了,在不同的年齡,古代都是有專用的稱謂。平時大家說的弱冠,而立不惑,其實分別代表的年齡也不一樣,弱冠代表的是20歲時候的年齡,而立代表的是30歲,不惑是40歲。
  • 古代喪葬禮儀都有哪些步驟?18個步驟體現傳統文化,與迷信無關
    清明時節祭祀祖先,那我國古代喪葬禮儀有什麼過程?三分鐘了解又到清明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是掃墓祭祖的肅穆之節。當我們祭祀祖先時,我們是否想到祖先仙逝時是按照什麼禮儀呢?這就是我國喪葬禮儀。從遠古時代到現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喪葬禮儀,地域民族不同,喪葬禮儀也不同。在古代王朝中,喪葬禮儀更多體現是一種孝道的禮儀,是生者對逝者禮節,於是形成一種禮節制度及道德上的規範。我們從歷代王朝古墓中,就能看到古代先人在喪葬禮儀上的重視程度,這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生命的禮儀,也是人們對生命的尊重。
  • 身在禮儀之邦的華夏,但這些漢服之下的禮儀,你了解麼
    而說到中國的古代禮儀,最早形成在三皇五帝時期,發展到堯舜禹時期,便形成一個一套系統化的禮儀——五禮。而最早的成書的五禮,則被收錄在《周禮》之中: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吉禮吉禮,是五禮之首。主祭祀之禮。主要有天神祭、地祗祭、人鬼祭三種。
  • 關鍵詞:祭祀、家禮、宴席,中國飲食禮儀是如何發展完善的
    關鍵詞:祭祀、家禮、宴席,中國飲食禮儀是如何發展完善的「民以食為天」!而食者有其道,此道曰「禮」也。中國人喜歡捉摸飲食,也精於飲食禮儀。飲食作為人類維持生命延續的必須過程,陪伴我們終生。一、飲食禮儀萌芽於「祭祀」首先需要表明的是,飲食禮儀是一種「禮」,或者說是「禮」的一種。
  • 古代清明節:不僅僅是祭祀日,還是古代女子解放天性的日子
    都知道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現代國家節假日之一,古時候大家都知道是男性的歷史,女子在封建歷史中處於被壓迫的一方,但是在清明節這天卻可以解放自己的天性,因此相比較其他傳統節日,古代女子偏愛清明節。以上可以看出唐代已經把清明節作為國際法定節假日了,而且時間還不少,因此大家都會挑選這幾天郊遊,踏青。
  • 那些商務用茶場合的禮儀,你知道幾個?
    作為一個主人,如果你要主辦一場茶會,下午茶,或者你邀請朋友到家裡,或者是邀請客戶到公司,你都是作為主人方,那待客喝茶都有哪些禮儀呢?如果你去過雲南,當地最受歡迎的是普洱茶。所以如果能知道客人的籍貫,泡什麼茶這個問題,就能有個方向性的準備。交際禮儀有一個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尊重對方就要尊重對方的選擇。所以在所謂的「上好茶」之前,一定要先明確:你所認定的好茶,是否也會獲得他人的喜愛。
  •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禮儀大國,你了解古代的「見面禮」嗎
    我們國家呢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與文明的古國了,而禮儀呢,又是咱們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知道華夏文明,華夏這個稱謂是什麼意思呢?古人云呢?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也就是說古人是以服裝華彩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