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節:不僅僅是祭祀日,還是古代女子解放天性的日子

2020-12-23 小賀說趣史

今天是清明節,首先為逝去的烈士和偉人表示哀悼

清明節印象中是祭祀日,每家每戶大人們都會去自家祖墳除草祭祀,小孩則是在大人們的帶領下去踏青、郊遊。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是難得的放鬆的好時候,一家人團聚。

都知道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現代國家節假日之一,古時候大家都知道是男性的歷史,女子在封建歷史中處於被壓迫的一方,但是在清明節這天卻可以解放自己的天性,因此相比較其他傳統節日,古代女子偏愛清明節。

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

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 則雷行,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音比仲呂。【淮南子天文訓】

清明節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漢代,劉安的【淮南子】最早記載清明這個詞語,具體時間大概是在農曆三月前後,也就是4月5前後。

這裡有一點說明一下,清明節和清明在古時候其實是兩回事,一個是節氣,一個是節日,節氣顧名思義就是代表一年四季變化的一個顯著性特徵;而節日則是慶祝或者祭祀的日子。因為清明這一天有踏青掃墓的習俗,因而也就變成了清明節。

清明節的真正形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唐代,這時候清明已經與上巳節、寒食節合為一體(上巳節是古代傳統節日,三月上旬第一個巳日,主要互動水中洗浴招魂祈年;寒食節農曆三月,清明前一兩天,禁火吃冷的食物)。不過現在很少人知道這兩個節日了,傳承下來的自然只有我們所熟知的清明節了。

唐代女子

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至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日。【唐會要卷八十二】。

以上可以看出唐代已經把清明節作為國際法定節假日了,而且時間還不少,因此大家都會挑選這幾天郊遊,踏青。

古時踏青

古時候踏青其實有一個矛盾,古代的禮儀制度其實對於像踏青這種娛樂互動是持有反對的態度的,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君子所其無逸」這句話,意思就是君子不應該貪圖享樂;不過孔子又提出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認為有一定的休閒互動是有利於身心發展的,也算是一種文化的碰撞吧,不過經後世演變,顯然是孔子的思想佔了上風並且完勝。

古時候的踏青和現代的有相似,但是不完全一樣。那時候的踏青提倡的是近遊,和當時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受到了儒家思想: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影響。而且近遊也很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需要,畢竟那時候人們收入有限,大多數人沒有一定的收入去遠遊。

對於大多數平民老闆姓而言,娛樂活動是奢侈的,只有像清明這種特殊的節日才有機會享樂一下,不僅僅再是男子,包括了整天待在家裡一畝三分地的女子。因而每到清明節,最開心的無疑是這些被鎖在深深庭院中不得天日的大家閨秀了。

唐代女子

古代女子清明節的釋放天性

男不入,女不出【禮記曲禮】

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中國古代的女子可以說是過著接近於現在人的禁閉,小家碧玉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有辱斯文。不過因為到了唐代有了明文規定,因為不再受到任何約束,名正言順地參與一些娛樂活動,釋放自己愛玩社交的天性。

清明節可以參與的活動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蕩鞦韆,風箏,蹴鞠,鬥百草,最後當然是最傳統的祭祀先祖掃墓。

古代女子蕩鞦韆

蕩鞦韆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玩過,一根繩子兩個固定點就可以完成,簡單易做,因而深受當時女子的喜愛。

兩重門裡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鞦韆。【在青春】韓偓

好一句嬌羞不肯上鞦韆,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當時女子的大家閨秀的特性以及那種朦朧的愛情。鞦韆不僅是權貴可以玩的活動,民間也同樣可以。當時鞦韆不像其他社交活動只能在清明節玩,鞦韆可以隨時隨地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玩,因為深受古時女子的喜愛。從某種意義來說,鞦韆是古代女子的代名詞了

古代女子放風箏

風箏它起源於中國,這個是世界普遍公認的事實。古時候沒有現在發達的製造工藝,但是風箏的製造可不含糊,絲毫不比現代差。

風箏最初是用在軍事上,之後逐漸轉換為娛樂活動。清明節載歌載舞,放著風箏,豈不快哉。從北宋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圖裡其實就能體現出來。裡面有六個兒童放風箏。還有蹴鞠,鬥百草等活動(看誰採的花多,寓意好,質量高誰就勝利,也可以認為是古代的女子專屬互動)。

最後自然是清明節最重要的踏青掃墓,這也是這個節日最重要的事情,中國人歷來是重視清明節的,這一天要向先祖祭奠。是端莊的,與前面的娛樂活動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清明上河圖

當時繁榮景象其實都可以從【清明上河圖】中體現出來,清明當天紛紛外出踏青掃墓,女子佔有很大一部分,這在平時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當時的女子參加這種社交活動的,她們只屬於自己那個小庭院。得益於清明節她們可以放風箏,三五成群踏青,也可以看出在清明節當天女子是有著充分的人身自由,因此可以盡情地釋放天性,玩個痛快,堪比我們現代人過生日那一天,毫不遜色。

時代發展後的清明,我們也有假期。依舊需要掃墓祭奠先祖烈士偉人,但是相比以往,女子徹底得到了解放,男女平等,可以說是社會的大進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和平的,平等的,和諧的,無非得益於我們強大的祖國,而強大的祖國背後又有太多的偉人為我們做出了貢獻,犧牲了自己,成全了我們,讓我們在這一天為那些偉大的人們哀悼,致敬!

參考資料:論文【從古典文學看唐宋女子的清明節情結】焦曉雲著

論文【上巳、寒食、清明節日民俗與文學研究】張醜平著

論文【古代「踏青」、「郊遊」與現代城郊旅遊關係溯源】王林著

【百度百科】【唐會要】【清明上河圖】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泡湯加健身 清明節古代也是健康節
    清明節是唯一一個節日和節氣重合的日子,同時,在上千年的演變中,清明節又融合了寒食、上巳等傳統節日的內容,演變出豐富的節日文化。到今天,清明節依舊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現代都市裡生活的人們,趁著節日,祭掃、郊遊、踏青,既延續了傳統,也實現了現代人休閒娛樂的需求。
  •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所謂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亡靈)的節日。全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鬼節。在中國,一年中的鬼節不止一個,今天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是清明節和中元節(俗稱「七月半」)。關於清明節和中元節的形成,歷來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清明節是由古代三個日期相近的節日——上巳、寒食和清明融合演變而來的;而「七月半」鬼節則與道教的中元節和佛教的盂蘭盆節有關。
  • 4月4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今年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和祭祖節等。清明節兼具兩種作用,首先它是一年中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即春分過半月後就是清明節。另外清明節是祭祀和緬懷先人的紀念日。比如在這一天農村人都要上墳燒紙,城裡人有的是回老家上墳燒紙,有的是在網上祭祀。
  • 清明節的由來與道教祭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百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有文字記載的清明節歷史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
  • 穿越到古代清明節,你會遇到什麼?獨一無二的節日
    現代人很喜歡看穿越類電視劇,特別是穿越到古代。真正好的穿越劇不是讓你看看古裝扮相,而是能讓你能夠真正體驗到古人的生活,感知他們的一生如何度過,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如此,雖然不能真的穿越回去,但是咱們現代人也可以通過想像代入到古代生活。
  • 古代女子專有的一項體育運動:清明節習俗之一的蕩鞦韆
    清明節,在古代又稱之為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是我國傳統的春祭節日。過這個節日,目的在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所以又是一個肅穆的節日。緬懷是緬懷,但畢竟那是故去的先祖,再緬懷他們也不能復生,而活著的人還要正常的生活;再加上清明前後,春風拂柳、春意盎然,在這麼美好的季節裡不舉辦一些活動,就辜負了春意。
  • 中國古代的清明節咋放假?唐宋最幸福,放七天假!
    清明節應該說是一年最好的時候,小草露出嫩芽,萬物復甦。三天小長假一開始,人們就選擇了近郊旅遊,踏青,放風箏等等各種娛樂活動也接踵而至。那麼,中國古代的清明節咋放假的呢?唐宋最幸福,放七天假!寒食節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過了,不過在中國古代,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
  • 2017清明節放假通知、清明節禁忌及祭祀方式及休假權利
    2017年清明節小長假:4月2日(星期日)至4月4日(星期二)放假調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請假攻略:如果4月5日、6日、7日請假,連上周末的8日、9日,可以湊足8天長假。此外,4月份還可以蹭上五一勞動節的兩天假(4月29日、30日)。
  • 清明快到了,這些關於古代祭祀的知識你得知道!
    很快就到清明節了,大家都會回老家祭祀,祭祖,對於祭祀,古代先人是如何做的呢?今天咱們一起學習下。一,祭祀就是對祖先行禮,祭拜。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組成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
  • 古代女子的娛樂活動其實特別豐富多彩,踏青遊湖、騎馬射箭
    近期興起的淘寶小店、直播平臺等也都好不熱鬧,那古代呢?古代的女性們沒有電子產品,那她們平時的娛樂活動有哪些呢?一起和小編來看一看吧。三是打馬球,古代馬球也叫「蹴鞠」,是一種騎在馬上用球仗擊打木球的一種活動,眾所周知,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但是到了漢朝和唐朝,這項活動女子的參與度極高,而且不乏佼佼者,在電視劇《知否 知否 影視綠肥紅瘦》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名門貴女也都很熱衷與打馬球,當時的世俗也是很接納女子們參與這項活動的,從《舊唐書 郭英傳》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還出現了女子球隊,這就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了
  • 古代清明節又稱「柳節」
    「八風」即八方來風,古代曆書所說的「清明風」是來自東南方,東南方即《周易》所說的巽方。《周易》又有萬物「齊乎巽」之語,「齊」即「潔齊」之意,農曆三月一到,氣清景明,萬物皆顯,這就是「清明」得名之由。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葵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從節氣來講,清明固然是「節」,但同時還是一個重大節日。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唯有清明。正因清明身兼「兩節」,故兼具自然色彩及人文內涵,既能反映天氣及物候變化,又自帶鮮明的傳統文化特徵。
  • 清明、寒食、上巳:古代情人節,踏青、修禊、約會、野合文化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清明節,是中國傳統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叫踏青節。其實最早不是。
  • 古代皇家最重要的祭祀活動,只有最古老的部落人才會知道
    在等級觀念濃鬱的古代,統治者依靠嚴密的禮制來區分、規範人們的身份、地位、與社會角色,從而保證國家社會體系的協調與穩定,所謂人的命運是天註定,國家的命運是在禮法。天神祭祀是古代皇家祭祀禮儀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動。 一、天帝祭祀 君王都是自命為天帝之子的天子,認為是自己上天選定,被賦予治理世間的身份與能力。
  • 清明節祭祀禁忌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清明祭祀也叫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神秘的獻祭儀式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農耕時期,常見的祭祀祈福除了春節、元旦、清明之外還包含求雨、祭河神等地方性祭祀活動。在古代祭祀神靈是非常莊重嚴肅的事情,祭天地、祭社稷、祭鬼神在當時都是常有的。(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祭祀禮器—鼎)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祭禮起源於向神靈奉獻食物,用豬肉供神享食並鑿地為穴當作水壺,一手捧水伴著獻擊土鼓的樂聲就能把人們的祈願與敬意傳達給鬼神。
  •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清明節有2個功能,一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氣溫的升高,萬物復甦,人們也開始了播種和農耕,也就是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另外一個就是作為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回歸故鄉,祭拜祖先,或者回不去家的,就遙遠的想念下已故親人,就當作祭祀,甚至現在部分年輕人還流行網上祭祀。
  • 中華古代民俗:古代政治禮儀-宗廟祭祀
    在古代,最宏大、最重要的典禮及其建築,都與祭祀有著密切的聯繫。按《周禮》記載,祭祀的對象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廟曰享。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它是供奉歷朝歷代帝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
  •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到了下午,我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見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裡面好像寫著什麼字,上面還蓋著紙燒完的灰。
  • 清明節祭祀的常識與禁忌
    李雙林、文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 網上掃墓流行,燒紙、上香都消失之後,清明節還是「清明節」嗎?
    現在城市裡大多人掃墓的習俗和程序也已經十分簡單了,最新的方式甚至還有網上掃墓,但畢竟這個形式還是有點太過輕易和不正式,所以清明節親自動身去掃墓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以寄託生者對逝者的敬意和追思。小販一般都會把祭祀用品放在墓園錢賣,特別是趕上清明節一帶日子,價格故意要往上提一些,但這種一年一次的活動,又是面對已逝之人,大多數掃墓者都不會計較。花可能是絹花或鮮花,多見白色黃色,還是以菊花為主;上香用的香已經成了一個長得像玩具般的電子香,製作看上去很簡易粗糙,價格也比較便宜,就在墓園前賣,但畢竟是這種場合使用的,有些嚴肅的意味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