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熱 文創產業火

2021-01-20 中國青年報

旅遊市場熱 文創產業火

用羊毛編織的藏式地毯,傳承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藏藥浴法調配的浴液,帶有濃鬱藏式風格的項鍊、耳環……新年伊始,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來自西藏自治區的文創企業「組團」闖市場。

「近年來西藏旅遊市場升溫,帶動文創產業發展,當地中小企業在文化傳承、經營管理、品牌創意上正努力與國內一流水平接軌。」西藏北京商會會長歐陽旭說。

越來越火熱的文創產業,讓萬千遊客對「世界屋脊」印象更深刻,也讓當地百姓分享到更多發展「紅利」。

促就業,增收致富

俊巴漁村製作的皮具、拉薩小巷中製作的布偶、白朗縣農民編織的藏毯……走進位於拉薩市「卓番林」手工藝品牌店,西藏各地出產的手工藝品琳琅滿目。

利用「公司+手工藝人+作坊」模式,「卓番林」將散落在西藏民間的近400名手工藝人組織起來,利用農閒或空閒時間製作手工藝品。

位於拉薩市老城區的古建大院內,50多歲的手工藝人巴宗正在「社區工廠」忙活,將手中的毛線編織成頗具藏族特色的布偶。

「『卓番林』提供了就業崗位和免費技能培訓,不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讓我找到了自身價值。」巴宗說,現在每個月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之間,「今後我會盡心盡力地將學到的手藝毫無保留地教給其他婦女,希望能帶動更多的姐妹實現增收。」

「卓番林」負責人卓瑪告訴記者,「卓番林」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運營模式:發現合適的手工藝者,為他們提供技術、設計、市場等,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進,開拓市場甚至為手工藝者提供貸款,確認產品合格後正式下訂單。

在拉薩市婦聯的支持下,2020年5月,「卓番林」在拉薩掛牌成立了「阿佳學堂+社區工廠」,通過開展課堂教學、場景模擬和實操練習等培訓,已幫助365名婦女掌握一技之長。

助創業,激發活力

李傲然是名「90後」,大學畢業後在拉薩創業已有7年。在2020年當地一項旅遊文創商品大賽中,她的「彩塘」吉祥青稞活性炭擺件,獲得了「非遺傳承創新」組金獎。

「這是我第二次參賽。」李傲然說,創業成功,還是要靠創意和創新。

此前,李傲然主打的產品是藏式奶茶。去年受疫情影響,在家賦閒的她把目光投向了青稞秸稈的開發利用。「現在市場上的活性炭大多是煤質和木質活性炭,西藏青稞年產量有80多萬噸,青稞秸稈是可再生資源,變廢為寶提升附加值,不僅能帶動農民增收,還能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

在專家的幫助下,李傲然順利完成了青稞秸稈轉化為活性炭的技術攻關。

「活性炭可以用於吸附有害氣體,也可以用來淨化水。我們把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融合起來,用唐卡畫風打造出『彩塘』系列擺件,市場前景看好。」李傲然說。

如今,李傲然在拉薩創業圈小有名氣。青稞活性炭產品註冊了國內專利,成為「2020科技助力經濟」國家重點項目,並且順利拿到了科技部的項目扶持,一家江蘇的生物公司主動上門尋求合作。

「我們今年又新籤約了一批青年畫師,計劃設計、製作更多的文創產品。」李傲然告訴記者。

強產業,發展提速

「轉遍八廓街,家家價不同。過去拉薩的旅遊文創店裡,商品普遍存在設計老舊、不明碼標價等問題,旅遊文化產業供給能力與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存在不小差距。」西藏旅遊文創商品協會(籌)負責人方堃認為,現在情況大為改觀,西藏的旅遊文創產品已逐步升級。

在八廓街上,方堃的公司也經營三家文創藝術品商店。創辦6年多來,方堃和合夥夥伴一直在探索西藏旅遊文創產品的升級之路。通過創新設計、精工細作,他們將首飾、藏香、藏毯、圍巾等文創產品進行現代化表達,讓「西藏和喜馬拉雅的美好生活」走進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據統計,西藏旅遊文化產業的從業者約40萬人,其中既包括設計、生產和經營的專門人才,也吸納了大量農牧民從事特色種植養殖、非遺繪畫、編織縫紉等工作。

為了促進旅遊文創產業升級,西藏連續8年舉辦旅遊文創商品大賽,籌建旅遊文創商品協會、加強對原創設計與版權的法律保護,打出一套「組合拳」。

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廳長王松平說,近年來推出的「西藏禮物」區域公用品牌認證體系,旨在通過示範作用,促進西藏旅遊文創產品更加特色化、精品化。

本報記者 袁 泉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旅遊市場熱 西藏自治區文創企業「組團」闖市場
    旅遊市場熱 文創產業火   用羊毛編織的藏式地毯,傳承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藏藥浴法調配的浴液,帶有濃鬱藏式風格的項鍊、耳環……新年伊始,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來自西藏自治區的文創企業「組團」闖市場。
  • 西藏旅遊市場熱文創產業火 百姓分享到更多發展「紅利」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西藏——旅遊市場熱 文創產業火用羊毛編織的藏式地毯,傳承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藏藥浴法調配的浴液,帶有濃鬱藏式風格的項鍊、耳環……新年伊始,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來自西藏自治區的文創企業「組團」闖市場。
  • 文創產業步入井噴期 海南文創離「爆款」還多遠?
    海南省博物館發布新文創、2020博鰲文創周舉行、第二屆「海南騰訊數字文創月」啟動……這個星期,文創這個詞在海南有點熱。  近年來,文創產業站上風口,市場高速增長,發展潛力巨大,全國各地的商業文創企業和公共文化機構都積極嘗試開發文創產品,爭取獲得消費者青睞,海南也不例外。但海南文創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且受人才、市場、平臺等因素制約,發展較緩慢。
  • 結合文創產業發展鄉村旅遊
    出現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開發經營缺乏創意,鄉村旅遊與文創產業的結合遠遠不夠。  文化創意,簡單說就是在文化的內容中加入創意的手法。例如,創意名稱、創意外觀、創意項目、創意活動、創意商品等。中國臺灣地區的孔子饅頭店,創造性地把中國傳統文化與司空見慣的包子饅頭結合在一起,包裝上都印有《論語》中的句子。店鋪開業時,還推出了背誦《論語》送饅頭的活動。
  • 風景文創|旅遊文創,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泡泡瑪特」?
    2014年8月,《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發展文化旅遊等特色文化產業;從2015年起,我國先後出臺了《博物館條例》和《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助推文創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 聚焦旅遊產業化旅遊+文創產業融合千億「貴銀」揚帆起航
    為促進旅遊文創產品「貴銀」的產業化發展,助力旅遊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千億「貴銀」產業的發展思路。2020年,由省委、省政府主導,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發起,組建了貴州銀產業協會,並著手構建多彩貴州「貴銀」公共品牌。
  • 福建日報:頂著媽祖光環,文創產業起跑!
    莆田市默娘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建斌介紹說,在經過抱枕、文化衫等常規產品的試水和前往臺灣地區學習文創產業之後,默娘文創準備把產品重點放在傳統文化載體與年輕群體需求的結合上,「我們準備把構造精美的媽祖宮廟做成公仔、手機支架、儲蓄罐等文創產品,既能承載媽祖文化,又能讓人眼前一亮,還滿足了日常需求,相信一定會有市場」。
  • 用柯橋創意講好紹興故事 文創產品,旅遊市場新增長點
    當小橋流水在漢麻筆記本封面「流淌」,陽明心學印上絲綢眼罩,印象畫派遇上黃酒溫酒器……近年來,柯橋的文旅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創意火花——柯橋不少企業嫁接我區優勢產業,以「文創+」探索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 臺灣知名設計師:兩岸需把文創產業品牌與市場串在一起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 楊程晨)臺灣知名設計師、臺北故宮雙品牌創作者曾國源17日在北京表示,兩岸需要文化創意產業上互補,把品牌設計和市場優勢串在一起。當日,「汝瓷新生命,汝州新生活」主題論壇在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舉行,來自兩岸的文化專家學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出席。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彼時的旅遊文創,尚沒有足夠肥沃的土壤,只能蟄伏以待時機。2013—2015萌芽階段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內旅遊文創受到了臺灣故宮的影響。2013年7月,臺北故宮面向社會徵集創意,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火遍海峽兩岸,一度賣到斷貨。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2013—2015,萌芽階段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內旅遊文創受到了臺灣故宮的影響。2013年7月,臺北故宮面向社會徵集創意,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火遍海峽兩岸,一度賣到斷貨。2014年8月,《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發展文化旅遊等特色文化產業;從2015年起,我國先後出臺了《博物館條例》和《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助推文創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 如何借鑑故宮文創,打造山東旅遊文創品牌?
    近年來,以故宮文創為代表,國內掀起了一股「文創熱」。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擁有孔子、泰山、黃河等全國知名的文化IP,應如何借鑑國內先進經驗,乘勢而起、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黃河文創等特色品牌?說起國內優秀的文創品牌,非故宮莫屬,故宮文創是近年來「文創熱」的典型代表。
  • 文創專家匯聚宜昌共話文創產業發展
    11月10日上午,宜昌自貿片區建設暨第三屆宜臺文創產業合作推進會在城區桃花嶺飯店舉行。省臺辦副主任塗陽斌、市政府副市長周正英出席活動,近200名臺灣嘉賓、兩地文創專家、青創代表參加活動。  活動由市政府副秘書長餘峰主持。
  • 陽明文化周:寧波餘姚文創旅遊產業亮出新高度
    與往屆相比,今年陽明文化周活動中以陽明元素為主體的文創旅遊活動,無論是數量還是層次都有新突破。「文化只有和產業結合,才能實現雙輪驅動,我們以陽明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為資源,做好產業創造性轉化,使其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
  • 文創產業發展 文創產品提升 將西昌「打包帶走」
    近年來,西昌市整合文化旅遊資源,促進文創產品開發,圍繞文旅融合品牌打造、推出節日慶系列、火把節系列、民族文化系列、非遺系列、鄉村旅遊系列等5大類、30多個大型文化活動品牌,200餘款帶有特色民族文化元素、傳統手工藝品的文創產品,提升了邛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旅遊體驗和檔次,助推了全域旅遊的發展。
  • 從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看文旅產業的「情懷」與「商道」
    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不僅要觀察文創產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政府不是臺灣文創產業發展中的主導角色,但是,他們是公平遊戲的制定者、優惠政策的扶持者、必要的財政支持者。政府的文創基金投向公開透明,須向議會報告,並接受監督。政府的文創扶持基金交由專業人員管理,並按企業管理辦法運作,確保效力和效益。
  • 路遊科技與嶽聖文創達成合作 助推文創產業再升級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2017年我國國際旅遊支出達1152.9億美元,相比2016年1098億美元增長5%。中國的旅遊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狀態,而近年來,「文創+旅遊」模式是近年來中國旅遊界討論十分熱烈的話題。
  • 風景文創 | 劉玉恆:旅遊文創開發的四個維度與12要點
    各地都在積極嘗試如何讓文創介入旅遊、賦能旅遊。看起來很簡單的一件事,實際操作起來卻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在新冠疫情這個特殊的時間,北京風景文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玉恆應邀為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進行了線上分享,詳細講述了風景文創多年來是如何通過文創賦能旅遊的,以及在目的地旅遊文創打造上的一些探索和思路,下面是分享內容的簡要整理。
  • 臺灣的文創、IP產業為什麼辣麼牛!?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到臺灣旅遊,最受觸動的不是它有什麼獨特景觀,不是它有什麼產業規模,而是它營造的文化氛圍和傳達出來的文化精神。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文創的孵化器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 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網際網路模式
    此前,2015年由國務院新頒布的《博物館條例》中提出,鼓勵博物館挖掘自身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遊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自身發展能力。而我國西部部分地方博物館,雖然民族氣息濃鬱、歷史文化悠久,但由於處於文化創意產業萌發階段,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遲緩,東西差距較大。如何深耕自己的館藏文物內涵,發展符合博物館自身特色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