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到博物館
鐘聲敲過一百年
之所以我把這篇叫做遲到的《奧賽博物館》,是因為奧賽博物館與我們之前寫過的羅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是法國巴黎的近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從1848年到1914年間的繪畫、雕塑、家具和攝影作品。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隔河和杜樂麗花園相對,和羅浮宮斜對。
奧賽博物館腳下的土地曾歷經過無數的變遷。19世紀中葉,這裡曾是當時的行政法院和皇家審計院的所在地。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大火燒毀。1898年,為了迎接巴黎萬國博覽會,巴黎奧爾良鐵路公司向國家購買了這塊地皮,修建火車站。
火車站由建築師維克多·拉盧設計重建,風格大膽,他主張尊重過去的建築結構,保留了原有的柱子,鑄鐵橫梁以及仿大理石裝潢。建成後新車站的建築風格與對岸羅浮宮和杜樂麗花園的高雅格調相互映照。
工程前後歷時兩年,於1900年萬國博覽會開展前通車。在此後的近40年中,奧賽火車站是發往法國西、南部所有火車的起點站。每天從這裡發出的列車多達200列。這裡還曾是攝影、演出和拍賣的場所。1958年,戴高樂將軍在車站酒店的節日大廳宣布準備「擔負起共和國的權力」。
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力火車越來越長,原長138米的車站站臺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需求。不得已改為專營郊區火車線路。後來逐漸變成一個無人光顧的空車站,直至被廢棄。
1972年,有人建議把火車站改造成博物館,這個提議得到了時任法國總統的蓬皮杜的支持。此後,此項方案無論是在右翼的德斯坦總統,還是在左翼的密特朗總統在任期間,都得到了政府一以貫之的積極支持。
1900年火車站剛落成時,一位名叫德塔伊的畫家曾熱情讚嘆:這個車站多麼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時隔80多年後,當年的讚嘆竟然成為現實。1986年12月1日,由ACT建築事務所進行改建規劃設計,經過近8年的建設,這座煥然一新的乳白色大廈第一次打開大門迎接四面八方的來訪者。
奧賽博物館由舊的火車站改建而來,既保留了歷史建築的韻味,又充滿了時代氣息。
奧賽博物館建築外立面的兩座大鐘可能很多人都看著有點眼熟,沒錯,這正是在3D電影《雨果》裡出現出的大鐘。
而如今,保留在奧賽博物館大廳裡的正是在當年火車站的大鐘,如果中間沒有停擺過,大鐘應該已經敲過了一百年。
改建後的奧賽博物館長140米、寬40米、高32米,館頂使用了3.5萬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館實用面積5.7萬多平方米,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
奧賽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源於羅浮宮、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以及蓬皮杜藝術中心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等。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羅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完美的中間過渡。
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涵蓋繪畫、雕塑、家具、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世紀下半葉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自畫像 | 梵谷
晚禱 | 米勒
刨地板的工人 | 卡耶博特
魯昂大教堂 | 莫奈
隆河上的星空 | 梵谷
苦艾酒 | 德加
煎餅磨坊的舞會
畫室 | 庫爾貝
草地上的午餐 | 馬奈
奧林匹亞 | 馬奈
不拆不毀
重建重生
編輯 / jun
素材來源於網絡 鳴謝藝術家創作
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
* artvoi的討論群開通啦
QQ群:173081765 一起聊聊藝術那點事
* 國內投稿及合作郵箱:hi@artvoi.com
* 海外投稿及合作郵箱:hello@artvo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