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起源於瑞士山地,後逐漸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等國家流行。雪橇最初為木製,後發展成用金屬製作。1884年英國舉行首次雪橇公開賽。1924年被列為首屆冬奧會比賽項目,分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兩種類型。
比賽時要求運動員乘坐木製或金屬制的雙橇滑板在專用的冰雪線路上高速滑降、迴轉。運動員坐在雪橇上,雙手藉助起點助欄用力向後推而使雪橇起動。在滑行過程中,運動員仰臥在雪橇上,單手拉住雪橇皮帶利用身體姿勢的改變,操縱雪橇,使之沿著冰道快速滑降。到達終點時,運動員須在雪橇上,否則成績無效。由於線路多為S形的彎道,加之速度極高,滑行過程驚險刺激。和雪橇相似的比賽項目還有雪車.
目前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只採用無舵雪橇(亦稱"運動雪橇"或"單雪橇")和有舵雪橇進行競賽。無舵雪橇為木製,底部滑板為全屬。一對平行的滑板寬不超過45cm。冬季奧運上的有舵雪橇小項中的雪橇長度不得超過2.7米,寬度不得多於0.67米,滑橇板寬度8毫米,在雪橇滑行時,雪橇的重量不得高於375公斤。
當中,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要滑行4次,分兩天比賽,每次滑行兩次,首輪的出發次序是以抽籤決定。之後的出場名次是按上一輪成績而定,最差的一組會先出發。在4輪完畢後,會以4次的滑行中到達終點的時間累積,得到最終的成績,數字愈低,則為排名愈高。若出現相同時間,則會以任何一次最快時間完成的一隊為優勝。
板球(Cricket),又稱木球,一向給人稱頌為「紳士的遊戲」(gentleman's game),是一項崇尚體育精神(sportsmanship)和「公平比賽」(fairplay)的運動。板球起源於英國,盛行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家。板球的球季主要在春季與夏季,與在秋季與冬季踢的足球互補。
據說早在13世紀,英王愛德華一世就曾在英格蘭東南部的肯特參加過類似板球的運動。板球被譽為貴族運動,亨利八世稱板球為「國王的運動」,是英國的國球,也是英國的三大運動(足球、英式橄欖球、板球)之一。直至今日,板球還是被看成中產階級的運動。英國正在採取措施,普及板球運動。過去近20年來,澳大利亞一直是板球運動的霸主。但英格蘭的實力正在回升。
板球項目是鍛鍊手眼的協調能力,集上肢動作控制能力、技巧與力量為一體的綜合性運動。比賽項目為團體賽。
板球是以擊球(batting)、投球(bowling)和接球(fielding)為主的運動。參與者分兩隊作賽,通常每隊11人,一隊做攻擊,另一隊做防守。攻方球員為擊球手(batsman),比賽時每次只可派兩人落場,致力奪取高分數;一人負責擊球取分,另一人配合奪分。守方則11位球員同時落場作賽,一人為投球手(bowler)負責把球投中擊球手身後的三柱門(wicket),力圖將他趕出局(out),其他球員為外野手(fielder),負責把擊球手打出的球接住,防止攻方得分(run)。攻方的擊球局(innings)完結後,兩隊便會攻守對調,得分較高那隊為勝方。
盛裝舞步(英文名稱:Dressage),又稱花樣騎術和馬場馬術,是馬術運動的基礎,起源於公元前4-5世紀。20世紀初,這種舞步變得更具藝術性和觀賞性,漸成一種競技項目,並在1912年正式成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盛裝舞步比賽在長60米、寬20米的平整沙地中進行,騎手頭戴黑色闊簷禮帽,身著燕尾服,腳蹬高筒馬靴,伴著悠揚舒緩的旋律,駕馭馬匹在規定的12分鐘內表演各種步伐,完成各種連貫、規格化的動作。在整個騎乘過程中,人著盛裝,馬走舞步,騎手與馬融為一體,同時展現力與美、張力與韻律、協調與奔放,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無論動作多麼複雜多變,人和馬都顯得氣定神閒、風度翩翩,表現出騎乘藝術的最高境界。
賽馬的舞步大致分為停止、慢步、快步、跑步、後退、過渡、半停止(半減卻)、變換裡懷、圖形、橫向運動後肢旋轉、帕沙齊、皮埃夫、收縮、順從/推進、騎手的姿勢和扶助等步伐。其中慢步分為縮短慢步、中間慢步、伸長慢步和自由慢步,快步分為縮短快步、工作快步、中間快步和伸長快步,跑步分為縮短跑步、工作跑步、中間跑步、伸長跑步、反對跑步、簡單變腳和空中變腳,圖形分為圓形、蛇形和8字形等,橫向運動可分為偏橫步、根步、正橫步、反橫步、斜橫步。3名裁判要根據每個動作的順序和標準,按騎手的姿勢、風度、難度完成情況和藝術造詣等表現來打分。
花樣滑冰(Figure Skating)是冬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花樣滑冰是冬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穿著腳底裝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預先以技術動作為基礎編排的節目,由裁判組評估打分、排出名次。
花樣滑冰運動按照參賽人員和技術動作的要求,可以分為眾多單項。花樣滑冰的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共有四個,歸屬三個大類:單人滑(分男子和女子兩項)、雙人滑與冰上舞蹈。此外,花樣滑冰還包含同步滑冰(Synchronized skating)、規定圖形(Compulsory figures)、冰場滑行(Moves in the Field,或Field Moves)、四人滑(Fours)、冰上戲劇/冰上芭蕾(Theatre on Ice/Ballet on Ice)、柔板雙人滑(Adagio Skating)、特殊圖形(Special Figures)、冰上雜技(Acrobatic Skating)等等,但它們的流行與受歡迎程度不及四個奧運會正式項目。
單人滑包括男子單人滑與女子單人滑兩項,技術動作要素包括跳躍、旋轉、接續步、燕式步等等。三大類項目中,單人滑對跳躍的要求最高,因此單人滑通常代表了選手能達到的最高跳躍難度。
雙人滑要求一位男選手和一位女選手配合,在冰上表演同步的單人滑動作,及雙人滑特有的動作:拋跳(男選手「拋擲」女選手跳躍)、託舉(男選手將擺成某種造型的女選手高舉過頭)、雙人旋轉(兩位選手同時繞一個共同軸心旋轉)、螺旋線(Death spiral)、捻轉(Twist)等。
與雙人滑相同,冰舞也要求一位男選手和一位女選手配合。冰舞與雙人滑的主要區別在於:冰舞的技術動作不包括跳躍和旋轉,託舉亦不能過肩。兩名選手在近距離保持國際標準舞造型的同時,要緊扣音樂節拍表演複雜多樣的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