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增長2倍 雲南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2020-12-12 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12月4日下午,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在海埂會堂召開「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就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等相關工作進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衛斌介紹,雲南地處中國西南,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南接中南半島,擁有除海洋、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核心和交匯區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是中國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林草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的路徑與機制,具體體現為4個率先和3個創新。

率先在全國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

2004年雲南在全國率先提出「極小種群」保護倡議。2005年啟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行動。2010年,省政府批准實施《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明確了112個保護對象。「十三五」以來,全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從2000年的14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數量增長約2倍,在雲南省越冬黑頸鶴從1996年的16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

率先在全國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

為有效解決野生動物肇事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等問題,1993年雲南在全國率先建立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制度。2010年率先啟動了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試點,引入商業保險模式,完善補償機制,並於2014年實現了省域全覆蓋。2014年以來,共核定野生動物肇事保險案件13萬餘件,兌付保險金2.97億元,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群眾損失。

率先在全國開展國家公園新型保護模式探索

1996年,雲南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國家公園新型自然保護地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實踐。頒布了中國大陸首部國家公園地方法規《雲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出臺了中國大陸第一批國家公園管理政策與建設標準,形成了國家公園建設的雲南模式,貢獻了雲南智慧。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保護好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統籌發揮了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率先在全國理順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

雲南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雲南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將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分別明確為正處級和副處級,人員經費統一納入轉移支付預算。2015年底,省編委逐一批覆了林業系統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和編制,全省新增44個處級機構、1425個省級編制,切實理順了自然保護區管理機制,夯實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

創新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

雲南邊境線長4060公裡,與周邊國家山水相連。為切實維護好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2006年以來,雲南加強與寮國、緬甸、越南等毗鄰國家聯合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了面積約20萬公頃的「中國西雙版納—寮國北部三省跨邊境聯合保護區域」;舉辦了「中緬森林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論壇」「中緬邊境北段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合作研討會」「中緬林業合作組第一次磋商」;與越南籤署了邊境林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合作協議;加強與泰國、柬埔寨合作共享。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瀾湄合作」新亮點。

創新開展林業科技「雙十行動」

以熱帶雨林、乾熱河谷、高原沼澤溼地等10個重要生態系統和雲南松、思茅松、沉香等10個重要樹種為重點,出臺「雙十行動」林業科技專項規劃,科學開展保護和利用。建立了15個森林、溼地、荒漠、草原等生態系統定位站。「十三五」以來,列入國家林草局成果管理庫科研成果160個,30餘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項,推廣林業優良品種和技術234項,建立科技示範基地233個,「雲南核桃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獲2018年度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創新建立較為完備的林業種質資源保存體系

為促進雲南林草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目前,已建立各類林木種子生產基地5551個、82.8萬畝。建成國家和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8個。建成重點種質資源庫16個,收集鄉土樹種800餘種、近萬份,初步建成了雲南特色鄉土樹種保障性苗圃體系。審(認)定林木良種810個,審查授予註冊登記植物新品種581件。收集核桃種質資源2005份,建成了全球保存深紋核桃種質資源數量最多的基因庫。建立了鎮沅千家寨、雙江勐庫等13處野生茶樹和古茶樹種質資源原生境保護區和保護點。茶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持續增加,國家種質勐海茶樹分圃已成為中國大葉茶種質資源保存的重要基地和世界大葉茶樹資源保存數量最多的資源圃。

下一步,全省林草系統將堅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生態安全大局,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態資源,弘揚生態文化,展現生態文明,共享生態福祉,推動綠色發展,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掌上春城記者:孫吉祥

責編:黃璐

編審:吳晨萍

終審:錢紅兵

相關焦點

  • 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明顯增加!雲南90%以上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滇金絲猴 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核心和交匯區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也是中國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年來雲南省多措並舉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明顯增加,六年來兌付野生動物肇事保險金2.97億元。
  • 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熱帶和亞熱帶山地、丘陵地帶的原始森林及常綠闊葉林這些物種的發現反映了雲南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不斷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要充分用好盛會平臺全面展示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讓世界感知雲南乃至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多年來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成績斐然
  • 雲南為滇金絲猴「自由行」建6000餘畝棲息廊道
    中新社昆明12月22日電 (楊華 王佳純)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22日發布消息稱,該省建立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一年多以來,為保障滇金絲猴「自由行」,在其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工程。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兌現2.14億元補償!雲南1770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機構退出
    雲南是候鳥南北遷飛重要通道此次活動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組織,為期半年,旨在大力宣傳紅嘴鷗、滇金絲猴、黑頸鶴、西黑冠長臂猿、雙角犀鳥和亞洲象等雲南旗艦物種保護成效。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衛斌說,全省森林面積3.59億畝,森林覆蓋率62.4%,森林蓄積量20.2億立方米,均位居全國前列。雲南以全國4.1%的國土面積,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 雲南省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成效顯著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1日訊 12月4日,在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衛斌就「省林草部門在雲南生物多樣性方面採取了哪些創新性保護措施?成效如何?」從「4個率先、3個創新」方面回答了雲南日報記者提問。
  • 雲南:在原生態環境中保護滇西北生物多樣性
    新華網昆明11月27日電 雲南省將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滇西北新建保護地,以使這一地區更多的重要物種在原生態環境中得到有效保護。日前,雲南省副省長和段琪在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上表示,要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力爭使滇西北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絕大多數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在原生態環境中得到有效保護。滇西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
  • 雲南維西塔城尋找拍攝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維西塔城鎮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是迪慶州三大國家森林公園之一,雲南著名景點之一。塔城鎮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是迪慶州三大國家森林公園之一,雲南著名景點之一。滇金絲猴又稱為黑白仰鼻猴(其背部、頭頂、四肢等處的毛色以黑色為主,腹部則以白色為主)。
  • 雲南香格裡拉維西塔城滇金絲猴國家公園
    塔城鎮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是迪慶州三大國家森林公園之一,雲南著名景點之一。園內景色宜人,各色的野花,各種的野果,隨處可見,無處不透露著自然界和諧的氣息,這裡風光集險、奇、秀、美於一體,還可以在野外觀看到滇金絲猴,是維西縣原始生態和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滇金絲猴是與熊貓齊名的瀕臨滅絕動物,異常珍稀。
  • 為什麼你從沒見過一隻真正的野生亞洲象?
    圖/視覺中國諾亞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位生物保護者,他的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實則觸手可及,因為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把這個星球當作承載生命的諾亞方舟,正在科學地改善滇金絲猴、喜馬拉雅蜂、綠孔雀、亞洲象等珍稀物種的生存環境,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這個群體是阿拉善SEE,這個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也稱為「諾亞方舟」。
  • 連滇金絲猴都不見了,那生態環境一定是極度惡劣
    1890年,法國人亨利和邦瓦洛率領的亞洲採集隊由四川進入雲南,通過當時在德欽傳教的法國傳教士Biet的幫助,在當地群眾的圍獵中獲得7隻滇金絲猴的標本。1897年、1898年,曾為川金絲猴命名的法國科學家Milne Edwards兩次對滇金絲猴進行描述,並為其命名。
  • 畢爭: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看雲南,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看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動植物種屬複雜」、「新老兼備、南北過渡、東西交匯」的格局,更有「綠色寶庫、動物樂園」的美譽。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0.5萬公頃,涉怒江、保山兩個州市。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團近日走進雲南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化石中尋找到這一人類終極哲學命題的答案,探索生命多樣性的起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攻略 |香格裡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
    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是唯一一處常人能近距離觀賞到滇金絲猴的地方,也是中國唯一以滇金絲猴保護、繁育、科研、休閒度假為主題的國家公園。這裡不僅有活蹦亂跳的滇金絲猴,更有很多的珍稀動植物,園內蒼翠的群山重巒疊翠,雄偉壯麗。滇金絲猴國家公園除了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滇金絲猴種群,並建有科考基地和探險線路。園內還有許多珍稀名貴植物以及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風情。
  • 從獵人到滇金絲猴「保護傘」 雲南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分享護...
    國際在線消息:12月4日,騰訊公益在雲南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舉辦公益直播活動,巡護員餘建華在活動現場分享了他從獵人到巡護員的護猴故事。68歲的餘建華每天在山間投餵食物,他的任務是保護滇金絲猴繁衍生息。
  • 雲南實施6000餘畝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造林
    新華社昆明12月22日電(記者姚兵)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12月22日發布消息說,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成立一年多來,雲南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
  • 形成國家公園建設的雲南模式 貢獻雲南智慧
    昨日,「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就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工作進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省林草部門有哪些創新性舉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從2000年的14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在雲南越冬的黑頸鶴從1996年的16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率先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1993年雲南在全國率先建立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制度。
  • 雲南向世界介紹自己!COP15核心影像 《生命之歌》系列宣傳片發布
    結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主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拍攝核心,展示了雲南作為地球生物多樣性窗口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文化多樣性,體現了全球生命共同體建設的主題。
  • 從昆明到西雙版納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
    本報訊 記者董宇虹報導 昨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啟動。在為期4天的活動中,中央駐滇和省、市媒體將到昆明、玉溪和西雙版納,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為明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召開營造良好宣傳輿論氛圍。  活動由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  啟動儀式舉行後,媒體行活動來到了採訪第一站——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 雲南啟動野生動物保護和秋冬季候鳥護飛接力宣傳活動
    省委宣傳部、省林草局在昆明動物園聯合啟動為期半年的「保護野生動物·構建美麗雲南·助力COP15暨2020年雲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秋冬季候鳥護飛接力宣傳活動」(以下簡稱「接力宣傳活動」)。昆明、昭通、普洱、西雙版納、德宏、迪慶6個州市依次展示和介紹紅嘴鷗、黑頸鶴、西黑冠長臂猿、亞洲象、雙角犀鳥和滇金絲猴等旗艦明星物種。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李聯斌在啟動儀式上致辭。
  • 探秘隱秘之境 守護滇金絲猴
    至此,科考隊成員們將開始在橫斷山脈探尋雲巔精靈滇金絲猴的蹤跡,期待挖掘「旗艦物種」滇金絲猴身上更多的秘密。此行,「滇金絲猴之父」、 中國靈長類學會名譽會長龍勇誠全程帶隊。來自雲南的他一生都在做靈長學研究,在他心中,滇金絲猴擁有著世界上最可愛、和人類最相像的臉。再次出發尋覓雪山精靈,他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