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位于波羅的海東岸的共和國。全稱愛沙尼亞共和國。面積4.51萬平方千米。人口157.4萬人(1994)。愛沙尼亞人佔61.5%,俄羅斯人30.3% ,烏克蘭人3.2% ,白俄羅斯人1.8%
東與俄羅斯相連,南與拉脫維亞接壤,西南瀕裡加灣,北臨芬蘭灣。海岸線長 3794 千米 。全境為平原 ,有800多個島嶼。河流短,河水淺 。主要有納爾瓦河 、派爾努河等。
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獨立以後,愛沙尼亞也跟隨獨立。首都為塔林。
愛沙尼亞的現代國名(Eesti)可能來源於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亞志》中描述的被稱為Aestii的人群。儘管愛沙尼亞總體資源貧乏,但其土地仍有少量卻品種豐富的資源。
該國還擁有大量油頁巖和石灰石以及覆蓋47%領土的森林。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較發達,愛沙尼亞經常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
塔林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塔林市位於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 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溼潤,冬季寒冷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