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靈山在哪裡?在汝心頭,莫向外求

2020-12-25 明月天心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自淨其意,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

許多人信佛拜佛,特別虔誠,去過五臺山的人都應該清楚,許多信徒在登黛螺頂的時候大都會選擇三步一拜禮敬文殊菩薩,以求菩薩加持得生大智慧。形式固然無可厚非,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一定要誠。俗話說的好,心誠才會靈,心誠佛菩薩才會感應到你的祈求。

五臺山的黛螺頂有1080個臺階,象徵著在學佛成佛的路上要經受108個劫難。在黛螺頂的入口處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一塊被命名為「大智路」的石碑。有許多人在此頂禮、駐足。常年累月,這塊石碑上「雕刻」了多少世界各地佛教徒虔誠信奉的印記。

佛在哪裡?靈山在哪裡?不在外面,在我們的心裡。在福州,有一座千年古剎——開元寺,寺院的牌匾上提了四個字,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什麼字?莫向外求。這四個字出自《六祖壇經》,告誡我們不要執著於任何外境,而要觀照好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

心造天堂,心造地獄。佛門裡常說一句話,「一切唯心造」。你的心亂了,一切都是亂的。你的心靜了,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因此,我們要學會安定身心,擺脫煩惱的障礙,看開放下釋然。「記得」的反義詞不是忘記,而是釋然。你越想忘記的事反而記得越清楚。所以學會隨緣釋然,放下自在清淨。

有一首歌詞寫得非常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是什麼?佛就是你的心。一念一輪迴,佛魔一念間。覺悟人生,奉獻人生。願我們依止佛陀的教誨,以法為依,以戒為師,終成無上佛果。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在汝心頭,何須向外求?
    佛教裡有一首偈子: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因為那個覺悟的世界就在你的心裡。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像靈山、佛塔一樣,就像佛的淨土,就是佛的一個道場,道場就是修行的地方。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佛經留給眾生的是觀察宇宙真理,開啟智慧,明悟自心的方法。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能夠回歸寧靜、光明、智慧的本心;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的眾生能夠究竟解脫,能夠離苦得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前修。別忘了回家的路,別迷失了自己。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它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你的家庭就是淨土,就是你的寂靜處。
  • 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靈山大佛
    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不要向外馳求,應該是反觀我們的內心。通過這個一句話讓我想到了靈山大佛。估計有很多的朋友的對這個地方還不是太了解,這也是很正常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共同了解一下靈山大佛。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在哪裡?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麼怎麼才能求的到呢?我們應該如理如法的去求。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修財布施得財富,隨緣隨力去幫助他人;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勸人念佛,轉發分享佛法文章,助印佛經光碟,讀經回向法界眾生,這些都是法布施;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參加放生護生,看到小動物為它們念三皈依,讓它們遠離恐懼。當然修善的方法有很多,我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
  • 佛在「靈山」,莫遠求!
    佛又在哪裡?佛是什麼?佛是什麼?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佛在哪裡呢?當然可能受《西遊記》等影視劇影響,大家會普遍認為「佛」在印度!唐三藏帶領三個徒弟去印度取經 途中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其實印能法師首歌 把佛在哪寫出來了。
  •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都不肯實作,不知道佛在心頭,以為佛在西天。比如,很多方面都可以為眾生著想,對他們修慈悲心、忍辱心、喜舍心,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後朝審, 堂官摘其語, 以訊諸囚, 無不服者, 釋冤抑十餘人。一時輦下鹹頌尚書之明。
  • 莫向外求!
    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個佛教話題「莫向外求!」可以這麼說,大家今天參加這個千年古塔奠基法會,有一個共同願望,是要祈福消災。如果大家今天把「莫向外求」弄明白了,大家就得到了佛法的利益,祈福消災的願望就達到了! 我先講這個九塔是什麼來歷,我們的九塔是一個和尚的舍利塔。舍利是學佛修行的人,修持特別好,精氣神凝結於骨髓,圓寂以後火化燒不爛,千百年都不會變化的一種五光十色的結晶體。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自心頭……
    自以為是甚可憐,有人結緣小仙靈自己得意樂顛顛,仙靈只是有限靈不比佛靈法無邊,仙靈也是有時限時限到了自瞭然,修得佛靈是久遠修得正果極樂天,小仙限滿離了位白丁一個臨終慘,有了仙靈勁修佛仙人同修功果圓,結了仙緣非目的終極目的是升天,地仙也求脫六道
  • 佛教:當你拜佛拜的只是佛像,你就錯了
    當今社會文化開放,佛教文化亦然。每年都有許多人去寺廟,進行各種佛教的活動,其中拜佛是最為基礎的。在一般人眼中,拜佛只是跪下對佛像行合掌禮,其實十分簡單,一學就會。誠然,拜佛的動作、姿勢,並不複雜,人們稍微學學就能掌握。
  • 佛不在靈山、不在寺廟,一直就在你身邊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佛在哪裡?很多人都認為佛在西天、佛在靈山,我們平時只能在寺廟當中遇到佛,但是殊不知佛其實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佛,不在靈山,佛在心間;佛,不在西天,佛在身邊。佛家有言:「掃地莫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 佛在心中莫遠求!
    《佛在哪裡?》作者:會觀者自在常見人們到寺廟中燒香拜佛,祈求佛菩薩保平安、保發財、保辦事順利、保身體健康,等等。那麼,很多人好奇的問:有佛嗎?回答是,有,肯定有。那麼,什麼是佛?很多人很好奇,問佛在哪裡?提出了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嗎,佛在天上嗎,等等的問題。有一句佛家名詩:「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此詩直接道明佛在什麼地方,佛就在我們身上,佛就在我們心中,就是我們心中的那顆覺悟了的清淨平等心!佛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半步,根本就不需要四處去尋找!
  • 佛教:世上真的有佛菩薩嗎?別再愚昧了!
    如果有的話,在哪裡?如果沒有,我們為什麼要信仰佛教?相信許多初入佛門的信眾都會有此疑惑。不明白可以解惑,但是切記不要迷信、走錯了路。毋庸置疑,許多學佛人信佛很「虔誠」,嘴裡時刻稱念佛菩薩名號,但卻將佛菩薩視為「神靈」,盲目崇拜,執著於追求神通,信佛信的神神叨叨,這就不是培福而是造業了。現實生活很多人都誤將佛菩薩視為自己的「護身符」,有求必應,卻不知人命運福禍的背後是「因果」。
  • 佛教: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它的含義,你真的知道嗎?
    佛教裡有句非常經典的六字大洪名——南無阿彌陀佛,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我們經常能從一些影視劇中或者寺廟裡處處可見其蹤跡。雖然許多人經常聽到這句佛號,但是其實很多人對這句話的含義是根本不理解的,甚至在讀音上都出錯,這樣是不如法、不恭敬的。
  • 佛教:生活中,有這3種行為的人,不用拜佛,也會得到菩薩護佑
    佛法不離世間法,很多人學佛後,會有此疑惑,佛在哪裡,什麼是佛,其實佛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明白人。我們在寺院裡看到的佛像是雕塑的,是為了讓大眾看到佛菩薩的形象,生起慈悲心,覺悟心,所以說學佛不可著相。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六祖壇經》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教:「與佛有緣」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佛家有句話叫:莫向外求。什麼意思?不要向外去看,不要向外去尋找能幫助自己的力量,要向自己的心內看。「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心中有佛的人,時時處處都有敬畏。佛不是神明,佛是大智慧、大慈悲的象徵,我們信佛不是搞個人崇拜,信佛是相信佛的智慧,做一個像佛那般善良智慧的人。內心善良的人,即使不信佛,也是與佛有緣之人。這「緣」在善根、在覺性。
  • 濟群法師:靈山就在每個人的心頭(圖)
    靈山只在你心頭(資料圖)憶念三寶的修行非常重要。我們時刻憶念什麼,心就會和什麼相應。因為這還是「心外求法」,卻不知自身就是無價寶藏,不知「靈山只在汝心頭」。而有些人則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自身已然是佛,無須皈依外在的什麼。事實上,依止住持三寶是學佛不可或缺的環節。當我們處在凡夫心的層面,自性三寶早已被遮蔽,雖有若無。就像礦藏,需要特定的技術來開發、提煉,才能使之發揮作用。住持三寶,正是幫助我們認識並開發自性三寶不可缺少的方便。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首先,這六個字是由梵文音譯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更便於弘法,將其發音譯成漢字,方便大家念誦。它本身和漢語沒有什麼聯繫,「南無阿彌陀佛」,不讀「nan wu」,也不是「南邊沒有」的意思。而應讀「na mo」,是佛教專用語,用在佛菩薩名號前,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與皈依。比如在觀音菩薩名號前加「南無」,即稱「南無觀世音菩薩」,更顯虔誠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