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小說呢,雖然是古裝現實題材,但的的確確在創作上面,《知否》的導演編劇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年代或者朝代,劇本裡對環境的描寫,還有當時的家庭裡面人去做些什麼、說些什麼、描寫得非常詳細。
對於《知否》劇本裡面描述的年代,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明一點的朝代,大家生活也比較幸福,作為劇組的每個演員要表現這些歷史人物,古代人怎麼生活,對於演員來講只能根據史料去猜測,史料裡面寫的這些東西把它加進去可能就會更有生活氣息。
在宋代,貴族階級、文人生活的一些情趣,比如說品香、插花、做茶,打馬球、下棋等等在《知否》這部劇裡,展現得非常淋漓盡致。今天就跟大家細講一下宋代人是如何進行做茶、點茶的。
茶典記載,中國上下幾千年的飲茶習俗,在唐代得以普及,在宋代時達到了鼎盛時期,此時茶葉生產空前發展,飲茶之風極為盛行。不擔王公貴族經常舉行茶宴,皇帝也常以貢茶宴請群臣。在民間,茶也成為了百姓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之一。
宋朝前期,茶以片茶(團、餅)為主,到了後期,散茶取代了片茶,佔據主導地位,在飲茶方式上,除了繼承隋唐時期的煎、煮茶法外,又興起了點茶法。為了評比茶質的優劣和點茶技藝的高低,宋代盛行了「鬥茶」,而點茶法也就是在鬥茶時所用的技法。
那麼,宋代的點茶具體有哪些步驟呢?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盛家五姑娘有一場跟王大娘子的對手戲,戲裡的臺詞是如蘭說「母親能不能跟孔嬤嬤說一聲,以後別再讓我上她的課了,這行禮問答倒還容易些,可是這點茶實在難學,別說茶山水,就是咬盞也咬不起來。」王大娘子回懟道「茶都做不好,你還有臉說難。」足以說明一點,點茶的確是門技術活。
點茶已經是在唐代的煎茶法上面,發展出來的一種更純粹的更加會體會到茶的真味的這樣一種做茶的一個方式。
宋代人如何點茶?先將茶餅碾碎,置茶盞中待用,以壺燒水,微沸初漾時,先在茶葉盞裡注入少量的沸水一點一點的滴入,調成膏狀,然後經過三道七次不等的沸水注入,每次加入以後,左手扶住茶碗,右手握住茶筅,不停得呈一個波形上下的攪動,不急不緩,就會出現一些非常美麗的白色泡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