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龐貝末日》考古文化展

2021-02-13 上下探方五千年

龐貝古城,位於義大利南部沿岸那不勒斯海灣的港口城市,是僅次於義大利古羅馬的第二大城。龐貝城內神奇的太陽神廟、巨大的鬥獸場、恢宏的大劇院、新奇的蒸氣浴室、琳琅滿目的商鋪吸引了古羅馬上層階級來此度假狂歡。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的爆發,火山灰鋪天蓋地,巖漿和泥漿以160公裡的時速衝入龐貝,一夜之間將繁華盛景掩蓋在6米多深的地底,使得2千年歷史就此消失。直至1599年才被重新發現,1748年這座城市才重見天日,人們挖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著的人體遺骸,這才意識到,當年那一場火山噴發掩埋了一座城市。到目前為止,已被挖掘了400多年,每年高達500萬以上的觀眾前往龐貝。此次展覽將揭開被火山灰覆蓋、被保存在時間膠囊中的龐貝。

《龐貝末日》考古文化展將於2016年7月9日至10月9日在上海月星環球港博物館4樓展出。本次展覽將展出近300件約2000年前古羅馬時期龐貝的文物真跡。裝飾房屋的壁畫、神像及飾品大量展出,再現了龐貝人富麗堂皇的生活;原封不動的麵包、手術工具等各種生活用品、角鬥士的頭盔、象徵奴隸的手鐲等作品的展出,展現了古羅馬龐貝人聰慧、暴力、奢靡等奴隸制文化時期的各種生活習慣。展覽現場還將公開三維動畫技術製作的影片「龐貝的最後48小時」視頻,以此來再現末日來臨之際,從天而降的巨大火球、山崩地裂的劇烈地震、洶湧噴發的火熱巖漿侵襲整個龐貝古城的破壞瞬間,讓觀眾身臨其境這觸目精心的末日場景。


重要展品介紹:


1.  庭院壁畫的一部分Fresco with garden scene  

一般貴族富人居住的豪宅裡,布滿了華麗的壁畫和雕塑作品。這是「黃金手鐲的家(Houseof the Golden Bracelet)」裡的「庭院壁畫」,它是個總長度達到10米的巨幅作品。藍色的院子裡,鳥兒悠閒地坐在樹上、柱子上雕刻著人臉花紋等等,通過這些細節,該畫作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庭院風光。

2.  蜷縮著的男人Cast of a Crouching Man │石膏│高度 90釐米

維蘇威火山受害者,在龐貝西南部的大型體育場的路口被發現了。當時他穿著靴子,戴著帽子,為了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氣體和火山灰,他用鬥篷遮住嘴,蜷縮著。


3.  維納斯 Marble Statuette of Venus │大理石│高度 60釐米

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龐貝人也敬奉古代羅馬眾神,城市各處都樹立了不少神殿。特別是代表美麗和愛情的女神「維納斯」,她和龐貝有很深的關係。據傳,羅馬的將軍「蘇拉費利克斯(Lucius Cornelius Sulla Felix)」以 Colonia Cornelia Veneria的名義把龐貝古城獻給維納斯了。


4.  派普羅普勒斯像Herculaneum,The Villa of the Papyri │大理石

派普羅普勒斯女神像是古希臘雕刻家阿戈拉克裡圖斯以公元前430年左右製作的作品為基礎,重新製作了羅馬時代的複製品。女神穿著女式長外衣(peplos)和希瑪純(himation)站在那裡。


5.  角鬥士的頭盔Gladiator’s Helmet │青銅│高度 45釐米 寬度 45釐米

這是一位名叫姆爾米洛(murmillo)的角鬥士使用過的頭盔,裝飾上部分的羽毛或末端的鬃不見了。頭盔中間,有象徵羅馬的人物,旁邊是跪著的野蠻族俘虜,還有代表戰場上獲得勝利的警旗。


6.  蛇形狀的手鐲 Gold snake bracelet│黃金│直徑 7.4釐米

該手鐲在看似妓院的建築殘骸中發現,當時鐲子分別戴在兩個年輕的女人手臂骨骸上。一個鐲子裡面刻著拉丁文「來自奴隸的主人」,如此昂貴的鐲子作為禮物,可以看出羅馬主人和奴隸少女之間的親密關係。


7.  桿秤 Bronze Scale │青銅│長度 16釐米, 高度 7釐米

公元前3世紀左右,羅馬人發明的秤簡單、實用。小秤用於計量金子或香料的重量,大秤用於計量更重的物品。龐貝和羅馬帝國全境的市場和商店都使用這種秤。


8.  巴克斯 Bronze Statue of Bacchus │青銅│高度 95釐米

龐貝的葡萄酒產業非常昌盛,酒神巴克斯受到高度崇拜。巴克斯相關的雕刻和畫在城市的每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這個年輕的巴克斯像位於私人住宅的庭院裡,眼睛是用象牙和褐色玻璃做成的。推測左手上消失的是頂端帶著松果的拐杖。


9.  警衛犬 Cast of a Watch-dog │石膏│高度 60釐米

Orpheus之家的狗,主人逃跑時被捆綁在柱子上留下了。他脖子周圍的青銅裝飾就意味著狗鏈的痕跡。隨著火山碎屑物堆積,狗跑得越來越高,鏈條也斷了,但最終窒息而死。死的瞬間,姿勢非常彆扭。


10.  麵包片plaster bread loaf

龐貝人一般早餐吃水果和麵包。這種麵包是用硬質粗糙小麥粉製作的,當時窮人不能用酵母做麵包,因此只能吃得起像皮塔麵包一樣不放酵母的幹硬的麵包。有人在火山噴發前做了這個,它在烤箱中慢慢變熟,但是再也沒有人吃它了。就是這東西向你展示出生命、時間、悲劇、災難戛然而止的瞬間。

11.  遺骨鑄型 Skeletons cast from Arcade 12

原始出土於龐貝的鑄造相關的文物是包含骸骨的。但是這些帶有骸骨的原始鑄造的文物是無法運出國外的,除非有特殊的許可或者是極少數情況。用於海外展覽的鑄造相關的展品,包括我們這次準備在上海的展覽中呈現的相關展品是原始文物的複製品,但是這個大型場景還原品的最後呈現是我們用高質量場景設計技術來完成的。

12.  手寫塗鴉的碎片

這是浪漫的龐貝人即興刻下的愛情詩句 ,中文的意思大致如下:

我們來到夢裡,現在得離開了。但那個女人讓我們很難離開。

Epaphroditus和Talia在這裡。

和你在這一起度過這幸福的夜晚的人是誰呢?那個人是我的話應該會更幸福的。

看到大洋心情會變好。

Byzantia

就算只有一個小時也想變成你戒指上的寶石,在蓋上印章前得到一個吻。

美麗的少女啊,你問我奪走了幾次你的吻。不是我奪走的而是那些吻得到的啊。愛情!有愛的人會盛放。


13.  金幣

當時,金幣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被使用,而是作為存儲貨幣。在龐貝發現的13個金幣是當時率領100名士兵的指揮官幾個月的俸祿。金幣上刻著當時羅馬皇帝的肖像。與金幣不同,銀幣和銅幣被羅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時期的銅錢上,一般刻著政治和軍事領域的領導者肖像。帝政時期的金幣和銀幣在皇帝的通知下製作。銅錢的一面是皇帝肖像,另一面記錄著克勞迪亞斯(Claudius)皇帝徵服不列顛諸島(現在的英國)的此類業績。這種銅錢不僅作為貨幣使用,也作為傳播手段,像外部傳播了羅馬徵服的所有地區的帝國業績。


14.  演員與悲劇面具│壁畫 │

公元前80年,龐貝被羅馬帝國吞併,經過重建後成了帝國的城市,建設了很多公共建築和豪宅。其中,公元前70年建成的圓形競技場,可容納2萬名觀眾,人們在這兒可以觀看劍鬥比賽。另外,龐貝城裡有多座大劇場,演員們戴著面具出演戲劇,為人們提供愉快的觀賞體驗。這幅壁畫講述的是,一位準備演出的演員正在凝視人物面具,從而獲得靈感。


15.  市場風景

龐貝是個港口城市,也是個商業和農業的城市。龐貝的葡萄酒就是由肥沃的維蘇威火山地區土壤中生長的葡萄製成的,它是龐貝代表性的重要出口產品。


16.  手術工具

古羅馬的醫術是從希臘傳下來的,在使用藥材治療的同時,實現了外科手術。當時使用的手術工具和目前的情況相似,可見當時的醫療技術有相當的水平。龐貝人死後,有的選擇直接將屍體掩埋,有的先把屍體燒成的灰裝進瓶內,再把瓶子埋在土裡。


17.  馬賽克│大理石│

維蘇威火山地區的住宅根據主人的經濟能力、場所,製造時期不同,各種地面材料要區分使用。公元前2世紀末,大理石風格製造的馬賽克被廣泛應用於富人階級的住宅地面。尤其是馬賽克中央裝飾(emblema),主要製作成非常細緻的四角形態。馬賽克用八角形的星星裝飾,中間裝飾帶上有一朵被8片花葉圍繞的花朵。


18.  骨灰罐│玻璃│

這個屍骨罈埋在墳墓裡。罈子裡裝著屍骨和銅錢,銅錢是通往陰間的費用。這種形態的屍骨罈在1~2世紀時,被廣泛使用。

購票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龐貝末日》展覽登陸上海
    《龐貝末日》展覽海報  時光網訊 2014年中國上映的電影《龐貝末日》曾為觀眾展現了火山爆發前夕繁榮的龐貝文明。今年《龐貝末日》展覽登陸上海,百餘件展品將帶領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古羅馬龐貝世界,火山爆發焚城的毀滅瞬間也將重現在觀眾面前。本次展覽由上海市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主辦,於7月9日強勢登陸上海環球港,為期九十三天。時光網上海記者受邀提前參觀了展覽,並帶來第一手的現場資料。
  • 在龐貝古城感受龐貝末日
    我們到達龐貝時,下起了綿綿細雨,四處廢墟,靜謐無聲,這陰鬱的氛圍很適合訪古探幽,把我們的思緒拉回到公元79年8月24日那個萬分恐怖的日子。那一日的慘景,歷年文學藝術和影視作品多有演繹,有關龐貝末日的電影和電視短劇就有十多部。
  • 龐貝末日之後 張廣智
    在古典世界中,它不堪與首都羅馬相比,遑論名城雅典。但龐貝遺存不凡,在那裡雖未發現古代世界藝術家的名作,然足以見證古希臘—羅馬世界藝術的特性,正如研究龐貝史的權威毛烏所言:「作為古典作品之外的材料,獨此一家的龐貝幫助了我們對古代人的理解。」僅這一點,龐貝及其文化就可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被識者稱之為「無價之寶」,亦無不可。
  • 巴黎大皇宮恢復開放 迎來歷史文化體驗展《龐貝》
    巴黎大皇宮於7月1日恢復對公眾開放,歷史文化體驗展《龐貝》也於同日面向公眾開放。6月30日為媒體開放日,大皇宮與展覽向媒體開放,記者當天在巴黎大皇宮近距離體驗「龐貝古城」。圖為恢復開放的巴黎大皇宮,懸掛兩幅《龐貝》展海報。
  • 義大利120件(套)龐貝古城出土文物特展亮相天津
    原標題:義大利120件(套)龐貝古城出土文物特展亮相天津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海神尼普頓雕像、飛舞的女祭司壁畫、鹿頭造型青銅「來通杯」……《龐貝: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21日在天津博物館開展。
  • 末日降臨過的城市—龐貝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保羅.安德森執導的電影《龐貝末日》。影片中,富家小姐Aurelia愛上了奴隸角鬥士Milo,但無情的自然將兩人掩埋,直至十八世紀的某日,已經在火山灰下相吻了兩千餘年的二人才重見天日。這橋段也讓我的睡對床的那一一米九幾的哥們哭了個稀裡譁啦。
  •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遇見龐貝古城,2018開年最強展覽就在成都!
    「龐貝: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海報2月8日,「龐貝: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盛大開幕,來自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館藏的龐貝遺址復原模型(來自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官網)隨著初步的發掘和清理,人們發現這座凝固在歷史瞬間的小城不僅保存了最完整的人類生活的真實情景,而且匯集了眾多古羅馬悠久的歷史文化。
  • 《龐貝末日》:時間定格出重見天日的奢華
    電影《龐貝末日》改編自此,向我們還原了歷史上這場著名的災難。詩人歌德曾說過:「在世界上發生的諸多災難中,還從未有過任何災難像龐貝一樣,它帶給後人的是如此巨大的震撼」。再次二刷《龐貝末日》,影片雖過多拖泥帶水的描述災難來臨時奴隸角鬥士與年輕女貴族之間愛情的悽婉,但深入人心的卻是:透過影片所能被震撼到的,那火山灰掩埋下的古羅馬文明與繁華。
  • 龐貝末日最後一天的人們
    龐貝末日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龐貝古城位於羅馬240公裡處,它位於義大利的坎帕尼亞地區!當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末日來臨的那天人們都在幹什麼呢?聽小編為大家細細道來!這就是龐貝古城遺址!圖片來自網絡龐貝古城在古希臘語裡是處死的意思,所以龐貝古城自身就帶有一種死亡的徵兆。隨著維蘇威火山爆發,它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
  • 半個世紀前,在西藏遇見「龐貝末日」
    世界如此劇烈變化,末日感如影隨形,但總有光,在前方。今天,醍醐君分享藝術家裴莊欣的回憶。身處動蕩的美國加州,他想起半個世紀前,與名作《龐貝末日》在西藏的奇妙邂逅——生活中,或許正是這些至暗時刻的光,引領我們超越每一刻的困境。
  • 俄羅斯名畫的故事:龐貝末日
    很多年後,人們才發現這座已經被埋在地下的城市,遙遠古代發生的悲慘景象,被定格在火山的熔巖中,他們臨死前的掙扎,他們痛苦恐懼的表情,重現在現代人的面前。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這個歷史事件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龐貝,也成為我印象中神秘的地方。兒時曾經有過夢想,如果有機會出國,一定要去看看龐貝。     此刻,龐貝在望。從蘇連託趕到龐貝,時近黃昏,通向龐貝古城的大門已經關閉。
  • 《龐貝末日》發"競技場"片段
    ↓點擊播放《龐貝末日》"競技場殺戮"片段↓力圖復原千年古城 3D技術搭配天降浩劫   導演安德森曾表示,《龐貝末日》「是一部真實反映當時人們生活的現實主義電影」。 角鬥士競技場喋血 為自由上演搏命廝殺   《龐貝末日》在創作中,主創們除了對場景和自然景觀的還原傾注心血,在對古龐貝角鬥士之間搏命廝殺的表現上,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導演安德森表示,角鬥士的身份雖然是奴隸,但是他們有著身為角鬥士的極強的榮譽感。
  • 一群「石頭人」背後的故事《龐貝末日》真實發生過的「末日」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這座城的故事也慢慢被人們發現,並用各種推測、演繹出來,最後搬上了熒幕,成就了一部轟動一時的災難片《龐貝末日》。2003年,著名英國暢銷書作家羅伯特·哈裡斯推出了自己的長篇歷史小說《龐貝》。
  • 龐貝末日,被火山塵封的城市盛景
    從影劇院、鬥獸場可以管中窺豹,當時的龐貝城居民,在精神文化的享受上從來沒有落後過,這些羅馬城市的時髦玩意,龐貝城的人們一樣盡情的享受著。在龐貝66hm總面積內,已經發掘了45hm,佔整個龐貝城面積的三分之二已經重見天日。龐貝城的主幹道與街道分支錯落有致,完整的保持了災難來臨前的狀態。今天的龐貝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龐貝古城的完美保存,使得它重新綻放出了生機,它被譽為「歷史博物館」。
  • 《龐貝末日》曝角鬥場片段 哈靈頓搏命廝殺
    搜狐娛樂訊 由《生化危機》系列導演保羅-安德森執導,基特-哈靈頓、艾米莉·布朗寧主演的3D史詩災難片《龐貝末日》將於8月15日登陸中國大銀幕。日前,片方曝光了一段表現古羅馬角鬥士「競技場殺戮」片段。
  • 失落的古代文明——龐貝古城
    古代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現今的我們是想像不到的,我們能夠知道的,只有通過一些考古文物進行推測,大致的知道他們的生產生活。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兩千年前一個失落的文明。首先,我們從一個世界上的神秘古城——龐貝古城說起。
  • 《龐貝末日》再現災難原貌 奴隸貴婦戀情唯美(圖)
    《龐貝末日》再現災難原貌 奴隸貴婦戀情唯美(圖) 2014-08-07 09:49:41影視史上,有關龐貝覆滅的作品並不少見,比如有記載的最早一部是義大利1908年的黑白短片《龐貝城的最後一天》,以一種幻想的方式來追述被火山掩蓋的龐貝的最後一天, 1913年義大利製作了長片《龐貝城的末日》,1984年義大利又製作了迷你劇《龐貝城的末日》,2003年BBC製作了紀錄片《龐貝古城:最後的一天》,等等。
  • 蔡國強將在龐貝鬥獸場開炸 義大利個展對話古羅馬文明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展覽的絕大部分作品,將誕生於開幕前的一次「野蠻爆炸」:受龐貝遺址邀請,蔡國強將於2月21日下午1點,在眺望維蘇威火山的千年龐貝古城、世界現存最古老羅馬鬥獸場,構造一個多媒介的「爆破工作室」事件。
  • 《龐貝末日》8.15公映 超前揭幕豪華災難史詩
    該片以公元前79年龐貝古城被火山吞沒的歷史大事件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關於自由與愛情的傳奇故事。作為今年暑期檔引進片中唯一的一部災難巨製,《龐貝末日》憑藉其雲集好萊塢一線演員陣容及製作團隊的強大班底、炫目3D技術下打造的宏大場面和搶眼視覺效果,贏得了影迷們的諸多期待。在影片上映之際,您不妨聽我們仔細解讀欣賞這樣一部恢宏巨製的十個最佳要點。
  • 《龐貝末日》曝製作特輯 揭秘龐貝城重建始末
    龐貝末日》將於8月15日登陸中國大銀幕。近日,《龐貝末日》曝光了一段製作特輯,在曝光的這段製作特輯當中,重點揭秘了影片主創為了還原歷史史實所進行的龐貝城重建過程,讓觀眾可以提前感受這座永恆之城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