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是一個歷史雜陳的大變革時代,和中國的其他地方一樣,各種勢力從珍珠泉大院出發,蔓延全省,然後又回到大院。
泉水的喜怒哀樂,有時候甚至決定了身邊這座城市、這個省的悲歡與離合。有人習慣深縮在大院裡面,不問蒼生;有人喜歡大院外面的世界,走出大院,也就走進了歷史。■文/圖 吳永強
珍珠泉的主人們
近代,慣有的施政方針已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
清初山東巡撫方大猷制定一系列獎勵墾荒的優惠政策,如墾荒歸己,三年內不徵賦稅,由官府貸給農民耕牛、種子和資金等。
康熙年間山東巡撫張鵬治理小清河,「躬歷下邑,詢河要害,浚河故道,通錦秋湖而清河泊不受水患」。
這些舉措固然有利於民,但面臨層出不窮的重重危機,丁寶禎、袁世凱們,在珍珠泉畔流連的步伐,比他們的前任,自然要沉重了許多。
1900年3月21日,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麻煩之後,剛剛正式就任山東巡撫不到一個月的袁世凱,在濟南與德國人錫樂巴訂立了一份正式的鐵路章程,幾年之後,一條鐵路將濟南和青島連在了一起。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包括袁世凱、周馥幾任巡撫在內的許多山東地方官員,對這條鐵路的鋪設,態度還是相當明朗的。僅僅就袁世凱和周馥來看,他們對這條鐵路的認識,不僅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前任,也超過了北京的許多同僚。
1903年2月,已經接替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的周馥,委託駐柏林的公使蔭昌轉交給了山東鐵路公司董事會主席菲舍爾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鐵路像是為了永恆不朽而建的,但乘車旅行卻相當節省。在鐵路官員和地方當局之間存在著良好的融洽關係。一旦將來鐵路完全建成,無疑會使商貿騰飛。」
在同一個大院裡,袁世凱的前任、滿洲貴族毓賢則與其完全不同,當袁世凱循著李鴻章的道路繼續圖謀洋務之時,毓賢依然繼承了他的祖宗完全盲目排外的思想,縱容拳民燒教堂,殺教士。教士求保護,毓賢下令置之不理。後來毓賢調任山西巡撫,排外更加變本加厲,他曾在太原殺害傳教士46名,震驚中外。
濟南作為北方商貿重鎮的地位不斷加強,娼妓業卻也不斷發展。這讓遵從祖宗遺訓、重農抑商的毓賢深感頭疼,不得不做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決定:下令把濟南所有娼妓抓起來,然後以豬肉的價格賣給郊區農民當老婆。
自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巡撫周有德開始入主珍珠泉大院以來,共有多少位巡撫在此居住,已難以統計。但據史書記載,自1840年至1911年共有33任32位巡撫在珍珠泉大院居住。而整個民國時期,共有22位山東行政長官在珍珠泉大院辦公、居住。
值得一提的是,1950版的濟南城市規劃中,確立了以珍珠泉為中心,以大明湖為背景,面對千佛山的城市中心軸。
延續歷代的傳統,珍珠泉依然被定為城市中心。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四」運動爆發後,齊魯大學、濟南一師等學校學生展開遊行活動,學生大都集中到芙蓉街南口以西、大布政司街南口以東。
當局被迫派出代表和學生談判,承諾答應學生的全部條件,並電告北京,要求北京政府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珍珠泉偶爾會顯示出它的屈服,因為每一個珍珠泉的主人都試圖讓自己在這裡呆的長久一些,然而歷史的變動並不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1912年9月26日,周自齊在珍珠泉大院的珠泉精舍為孫中山舉辦茶話會,並陪同孫中山視察山東。
16年後的1928年,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張宗昌由日本駐濟南領事館的汽車開路,悄然駛出珍珠泉大院的督辦公署,逃往天津。
5月2日上午,蔣介石進入濟南,將北伐軍總司令部行營設在珍珠泉大院。
下午,蔣介石主持召開珍珠泉軍事會議,部署繼續北伐。
當年珍珠泉大門外面,和當時其他衙門一樣,有一座磚砌的大影壁。影壁外邊不遠,是一座木製的牌坊,牌坊上面有四個金字「齊魯總制」。
牌坊周圍有一條通路,兩旁全是小飯鋪:有的賣煎包,有的賣大米乾飯,有的賣鍋貼或包子、麵條,物美價廉,很受人們歡迎。
1930年韓復榘主魯時,以拓寬馬路為由,將其拆除,引起文化界的強烈不滿。
儘管珍珠泉大院歷經滄桑,但「院前大街」這個街名一直沒改,它始終是舊濟南最繁華的大街,也是當時濟南的政治、經濟中心。
早在1899年7月,在院前大街路西就建立了大清院前郵局,當時稱作「第一支局」,是濟南老城歷史上最早的一家郵政局。
創立於1862年的濟南「祥」字號老店——瑞蚨祥綢布店最早就設在這條大街的南端,是一座有著五間門面的大店鋪,以後才在濟南其他地方及外埠設立分店。
1902年,浙江籍人樂鏡宇創辦的宏濟堂藥店最初的店址也是設在院前大街上,只是後來因店鋪於1915年被焚毀,才又遷到院東大街開業。
在劉鶚的《老殘遊記》中,還記述了院西大街在光緒末年有一家叫作「日升昌」的匯票莊,老殘因給黃瑞和治好潰爛病,接受了他一千兩銀子的謝禮,到了濟南後,拿了八百兩銀子去該匯票莊匯給江南老家。
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在院西大街上確實有一家日升昌匯票莊,是山西李姓經營的,他在全國各地都有分號。這說明清末民初的院西大街確實是當時商界大戶爭相設店的寶地。
1937年,韓復榘焚毀珍珠泉大院後,珍珠泉大院一度廢棄,無人佔用便為百姓提供了「可乘之機」,許多人用剪刀等將鐵絲剪開鑽到院內,去看珍珠泉水,孩子們鑽進去捉蛐蛐。
抗戰時期,據說珍珠泉側假山洞中有一巨大毒蠍,一日軍入內,被蠍子蜇傷,不治而死。毒蠍的照片曾被各家報館爭相刊登,後不知所終。
到1948年濟南戰役爆發時,珍珠泉大院雖已荒廢,但周圍院牆還在,被用作國民黨的炮兵陣地,成為交戰雙方激烈爭奪的前沿。
解放軍入城,在珍珠泉大院搭起帳篷,設立了濟南臨時戰傷醫院。
建國後,珍珠泉大院成為山東省級機關第一招待所。
從1951年起,濟南園林部門疏浚珍珠泉院內的玉帶河,壘砌泉池,栽種花木,平整路徑,擴大珍珠泉池,整修了原撫衙大堂和現在海棠園內的兩座北廳房及其他平房等。
1953年,珍珠泉南岸建起珍珠泉禮堂,珍珠泉大院再次成為山東省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
1954年,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大會,以及接下來的第二、三屆大會就是在這裡召開的。原巡撫大堂用作餐廳,後來一度改為舞廳,那幾處平房則作為各代表團會議室。
1958年至1960年,在這裡舉辦過農業展覽。
1979年,設立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珍珠泉大院成為省人大常委會所在地。
毛澤東曾經多次參觀珍珠泉。1952年10月27日,毛澤東第一次遊覽珍珠泉,在泉池北岸,看完乾隆盛讚珍珠泉的御碑後,他說:「乾隆這個人好出風頭,走到哪寫到哪。」
5年之後的3月18日,毛澤東又在珍珠泉禮堂為山東省直機關黨員幹部做了《思想問題》的報告。
又過了3年,毛澤東來到珍珠泉大院的全省技術革新、技術革命最新成就展覽和工人技術表演現場。土發電機製造者、五蓮縣農機廠工人宋學林告訴他一些偏遠山區農民用上了土發電機發的電。
經歷了歷史滄桑的珍珠泉,如今依然寧靜地吐著串串氣泡,遊人不時駐足泉畔,流連於泉水的清洌,感慨於歷史的匆忙。
珍珠泉東幾十米遠今存有巡撫大堂,清代歷任山東巡撫均曾在此辦公。2005年底,原本破舊不堪幾成危房的濟南珍珠泉內巡撫大堂被修復一新,這處帶著舊時權力威嚴的老建築恢復了莊嚴宏大的的氣勢。
珍珠泉側溪亭泉已分辨不出泉水流動的氣息,當年李清照一首《如夢令》,將珍珠泉畔景致一股腦兒呈獻給千年後的我們,至今回味起來,依然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今日珍珠泉水,雖依舊北流入大明湖,卻早已不能通航,如李清照般駕船遊玩的興致,今人是無法領會了,但一幅泉畔遊玩的圖景仍能映於腦際,那娉婷的少女、翠碧的荷葉、粉嫩的藕花、精靈的鷗鷺,雖已越千年,至今仍栩栩如生。
(資料圖片提供:山東省圖書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