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不是一個偶然的結合,而是在人們追求美好生活背景下的「職能融合」。就像「詩和遠方」詞組的形成一樣,在偶然中隱藏著某種必然。
文 |張豐
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是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重頭戲之一。不過,新部門尚未正式「揭開蓋頭」,今天朋友圈裡的一張圖片倒是為這個部門預熱了一把。看著照片裡的「文化和旅遊部」,很多網友打趣:「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
網友的感嘆很有道理,詩屬於文化範疇,而旅遊總是關於遠方的。其實,這並不僅僅是文字遊戲,也寄託了人們對這個新成立部門的希望、對未來生活的嚮往。詩和遠方在一起,美好的靈魂和美好的地方在一起,這就註定了這個部的職責和人們正在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息息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事業持續繁榮。如今的文化,已經是一個需要不斷定義的概念,既有廣義的文化,也有狹義的文化生產。中國GDP已經位居世界第二,未來人們會更加關注精神領域的需求。對政府來說,如何更好地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課題,上海、成都等地已相繼出臺了有關文創發展的綱要。
▲貴州黔東南雷山西江千戶苗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說文化的概念在過去還比較籠統的話,旅遊就提供了一個更具體的一個指標。過去20年,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們能夠像中國人一樣,熱切地去看世界各地的風景。從拍照到購物、從自由行到深度遊,中國人不斷在刷新人類旅行的新認知。「遠方」不僅真正越來越遠,而且不斷地在超越著空間意義,越來越指向對靈魂的探索。「自由行」「自駕遊」,其實也包含著人們對自我的新主張。
旅遊和文化越來越接近了,或者說它已經成為廣義文化的一部分。一些敏銳的地方已經先行一步,很多大城市都有一個叫做「文旅集團」的國企,主要是用來推廣本地的文化和旅遊。就這個意義來說,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也是在總結地方探索的經驗。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結合,而是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改善之後的「職能融合」。就像「詩和遠方」詞組的形成一樣,在偶然中隱藏著某種必然。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然,「文化和旅遊部」與地方的文旅集團自然是有著本質的不同。文旅集團是企業,要以利潤為導向;而「文化和旅遊部」則是中央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它的職責應該是引導和服務保障國民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美好」。「詩和遠方」代表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是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要為民眾創造出美好來,卻註定不會是一件輕鬆的事兒。
「詩和遠方在一起」的蘊涵是愜意的,但是文化和旅遊部處處關係著人民對生活的體驗與感知,註定不會是清閒的。中國的文化、旅遊業已經發展到一個龐大的體量,而且未來的發展速度可能會更快。
而這個過程中也需要解決不少棘手的問題。比如,很多人懷著一腔詩意去了遠方,卻被遠方旅遊景區的宰客以及種種糟糕的體驗敗盡興致。這就是「懷著詩意去遠方,遠方卻讓你沒詩意」。
所以,就旅遊業來說,它面臨著一個緊迫的產業升級問題,需要文化和旅遊部制定一個更好的「規則」,來引領全國旅遊業的發展。這就不僅更考驗著政府部門的行政理念和耐心,也考驗著政府部門的「管理智慧」。
此前,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各司其職,如今在一塊「新的牌子」下聚合,意味著一種重新出發。「詩和遠方」是人們的美好祝願、美好期待,而要實現「詩意」地抵達,卻需要風雨兼程。
張豐(媒體人)
我們發布了一個「稿事」計劃!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 孟然 實習生:範娜娜 校對:郭利琴
推薦閱讀:
我們相信,志趣相投的人總會相遇 | 新京報招評論員
周雲蓬辦卡遇阻,不只是銀行員工「專業能力不足」 | 新京報快評
領事保護不是幼兒託管,更不等於免費服務 | 新京報專欄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