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輪說
喜歡歷史的人對於爵位和封號都不會陌生,能獲得封號和爵位的人無一不是在歷史中很有名氣之人,我們往往只認為爵位只有公侯伯子男,其實還有更厲害的爵位,就是君,除了君主之外,能夠獲得君的稱號,基本都是手中權力和獲得功勞非常顯赫之人。
尤其戰國時期,對於爵位和封號的要求要嚴格的很多,比如商鞅被尊稱為商君,商鞅的功勞和權利是無可比擬的戰國初期第一人,比如戰國四公子也都被封為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但是這些封號均是和封地名稱有關,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被詛咒的封號和地名無關,那就是武安君,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只有戰國時期的四個人被封為武安君,可結局都沒有得到善終,無一例外!
武安君的由來。
武安取自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能夠獲得此稱號的無一不是指揮大軍,有著用武功安定天下的本事,在戰國時期,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在《儀禮·喪服》中講道:「君,至尊也。」其實君的封號只有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才有的,因為秦始皇贏政建立秦朝以後,君就代表了皇帝,卿大夫是沒有用這個詞的資格的,所以武安君這個封號秦朝之前特有一個封號。
秦國白起,戰功赫赫,被封武安君。
白起,秦國人,秦昭王時期擔任秦軍將領三十餘年,生平大大小小戰爭七十餘次,無一敗績,可謂是戰國中期最為厲害的將軍,整個戰國時期在戰場上死亡的人數大概是200萬左右,白起一個人就殺了其中的一半,堪稱殺神,其中僅僅一次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45萬人,令整個戰國聞風喪膽。
就是這麼一個武功蓋世,對秦國統一天下功勞最大的人,最後卻是被秦王賜死,起因是忤逆了秦昭王決定一舉滅趙的這件事,滅趙這件事,白起可謂看的清清楚楚,不是不想滅趙,而是滅趙的時機未到,但是秦昭王經過長平之戰,認為趙國沒有反抗的能力而忽略了其餘五國和趙國的破釜沉舟,結果滅趙之戰果真異常艱難,秦軍損兵失將,秦昭王就把戰爭失敗的原因怪在白起頭上,出於憤怒的秦昭王,就下令刺死了白起。
趙國李牧,威名遠揚,被封武安君。
李牧,趙國滅亡之前唯一支撐趙國危局的良將,李牧前期其實一直在趙國的邊境抗擊匈奴,戰國時期,中原諸侯爭霸,外部匈奴沒有趁機作亂中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被李牧打怕了,匈奴被李牧率軍打的如縮頭烏龜,李牧在邊境抗擊匈奴期間,匈奴人一步不敢進犯。
李牧後期的主要功績是抗擊秦軍,趙國李牧是秦軍唯一懼怕的趙國將軍,並且在李牧的帶領下,趙軍重創秦軍,為了打敗趙國,秦國使用了最為習慣的做法,就是離間計,說李牧想要反趙,昏庸的趙王就撤銷了李牧的軍權,李牧知曉是小人郭開的詭計,就不交兵權,忌憚的趙王就設置埋伏,擊殺了李牧。
東周蘇秦,六國丞相,被封武安君。
蘇秦的領軍實力其實並不如白起和李牧那樣出色,但是蘇秦有一個他們兩個都不具備的能力,就是合縱,面對秦國的威脅,蘇秦奔走合縱,成功的拉起了六國合縱抗秦的大旗,並且在蘇秦的倡導下,六國組成了抗擊秦軍的六國聯軍,而蘇秦也榮譽加身,成了公認的六國丞相。
六國聯軍抗擊秦軍失敗後,蘇秦也敗走燕國,但是燕國子之弄權,逼走了蘇秦,蘇秦無處可去就去了當時決心變法的齊國,蘇秦也在齊國開始了變法,但是變法的過程中,蘇秦惹怒了齊國的舊貴族,舊貴族就收買刺客刺殺了蘇秦,一代英豪蘇秦,卻死在了小人的暗刀之下,實在可惜。
楚國項燕,率軍抗秦,被封武安君。
項燕,是項羽的爺爺,也是楚國滅亡前最為傑出的一代將領,秦王贏政命令秦將李信率領20萬大軍進攻楚國,李信接連大勝,認為楚軍太弱,但是被隨後而來的項燕,率領項家軍把李信打的大敗,然後攻入了秦軍的營地,擊殺了秦國的七名都尉,可謂讓飄搖的楚國,再次燃起了希望。
但是好景不長,贏政隨後命令秦國名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楚國聞訊在項燕的帶領下,決定全國抗秦,但是王翦的軍事能力太厲害了,他深深的知曉敵我雙方的長短處,在王翦的率領下,秦軍擊敗了楚國,項燕率軍力戰而死。
武安君,與其說是一個不能善終的詛咒,不如說是身為人臣最至高無上的榮耀,雖然他們都沒有得到善終,但是他們的散發出的榮光將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