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22日,平陰縣孔村鎮文旅規劃研討會在濟南平陰縣舉行。會議邀請國內文旅專家對孔村鎮的文旅資源進行梳理,為編制文旅開發規劃出謀劃策。與會專家現場考察了孔子山、杏壇遺響碑、平陰綠澤畫院、土林景觀、平陰縣委舊址、七彩谷、廉氏故居等文旅資源,圍繞孔村鎮孔子山上的孔子教書堂遺址等核心文化資源進行研討,就全面開發孔子山,打造「杏壇遺響 儒鄉孔村」文旅融合品牌,建設山東西部重要文旅融合旅遊區提出建議,現就專家發言要點摘登如下(按發言順序)。
張從軍(山東工藝美院教授、山東省民俗學會副會長):
從孔子山遺址來看,教書堂等建築是北宋始建的。我國最好的建築就是在宋朝,這是中國建築文化的高峰。我們可以按宋代建築風格復建。因為孔子在這裡講過學,留下了傳說。要利用好講學遺址,關鍵是繼承先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眼光,理解為什麼能從北宋流傳到現在。以此來振興鄉村教育,這是我們獨特的東西。我們坐擁孔子山寶貴的資源,可以持久發展。山下的古村落證明孔子山有文化,要納入孔子山的文化體系。
我是做文物工作的,文化其實是引領性的東西。文化如何傳承?一家人吃飯端碗講規矩就是傳承。晴天種地,雨天讀書,讀書明理,這是引領性的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要通過傳承發揚光大,還有鄉村集市,都可以在這裡演示。像非遺文化,非遺本來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可以用非遺表演比賽的形式來復原。必須與孔村結合,把傳統生活方式煥發出來。孔村古村落的建築和長清一樣,屬於移民文化、還有紅色文化,要凸顯泰西地區抗日根據地的地位。無論是孔子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都可以用博物館的形式呈現。更重要的是再現生產模式、發展模式、教育模式、文化模式等,旅遊的亮點也就起來了。
燕生東(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第一要進一步梳理文化資源。整理文物古蹟進行研究,特別是孔子教書堂遺址,要考慮是就地復原還是別地重建。第二是紅色文化。要重新梳理和提升,像我們出的元帥、將軍都有在這裡奮鬥的足跡。要放在歷史文化中研究,展示方式和內容都要上檔次。第三應該打造傳統村落,將傳統文化做到位。第四要有意識地搜集傳統生產生活工具。所有這些的前提是要高標準做好規劃,孔村的文旅發展大有可為。
夏文晶(山東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高級工程師):
孔村鎮交通便利,生態宜人,經濟實力強,孔子山儒家文化底蘊深厚,為旅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目前處於初級階段,孔子山沒有知名度,更沒有品牌形象,需要很好地設計。孔子山儒家文化是一個核心點。要通過規劃建立起產品和業態體系,比如說研學遊、鄉村休閒遊、工業旅遊,通過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等,背靠濟南這麼大市場,潛力巨大。
文旅融合要考慮文化產品的體驗度,像孔子山教學堂遺址能否搞一些考古體驗活動。鄉村旅遊發展要與城市形成反差,要注重對鄉村風貌的保護性開發。要健全產業鏈,做好配套,像綠澤畫院要完善配套設施,增加吃飯住宿場所,商品展賣要兼顧遊客多元需求。還有雞腿菇文化、廉氏家族文化、康養文化、鄉村集市文化等開發,都要有類似的思路。
王敏(齊魯師範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副院長、博士、副教授):
從資源、市場、開發基礎、開發思路4個方面來談。首先從資源上看基礎非常好,既有自然資源,也有人文資源。作為一個鎮域,地形風貌東邊是平原,西邊是丘陵山地,地形有起伏變化,就有開發的基礎。另外像土林、土洞、黃土崖壁,這些資源在其他地方也不多見,都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人文旅遊資源像紅色文化、孔子文化,都有一定的基礎。在鎮域裡邊都屬於資源比較好的地方。
第二是市場潛力大。首先因為區位好,在濟南西南端,又和聊城、泰安連接,通過聊城又和河南省連接,它的整個市場背靠濟南省會城市圈,然後再向前通過聊城面向整個中原都市圈。交通便利,有兩條高速公路在這裡交會。對於中原市場、京津冀市場的開拓,都有良好的基礎。
第三是開發有了一定的基礎。像綠澤畫院是2A景區,它的油畫、石雕、制陶還有制香,都是非常好的旅遊商品,旅遊購物展廳如果再提升一下,能做成比較好的參與性體驗性旅遊產品。中共平陰縣委舊址通過提升也可以成為一個級別較高的黨性教育基地。洞藏雞腿菇養殖已經建成七彩谷,有一定開發基礎。以上進一步做開發提升,能形成較好的鎮域旅遊區。
第四是開發思路。孔村鎮的開發核心是孔子山和孔子村,其名字就代表著開發核心。從布局上,第一是傳統文化,可以形成一個傳統文化體驗帶;另一個是紅色文化體驗帶。還可以形成幾個組,由點到線到面地開發。有這麼好的資源,再加上玫瑰、阿膠,能夠形成平陰的旅遊精品,成為濟南市文旅發展的一個高點。
吳洪斌(大眾報業集團審讀委員會總監、傳播學博士):
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像孔村鎮這種以工業為主導的強鎮,今天來發展文旅產業,代表著新時代文旅發展的一種模式。在更高的起點上產業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後發優勢,與早期沂蒙山區開發文旅產業走的路徑不一樣。
孔子山是平陰的王牌,意義重大。不僅僅是恢復重建孔子教書堂,從空間結構上應該作為一個文旅區域產品來看待,包括山下的古村落和周邊生態。孔子山背後的文化品牌就是「杏壇遺響」,現在全國沒有叫「杏壇遺響」的地方,因此「杏壇遺響」這個品牌,是唯一的、壟斷的,它未來的影響力不僅是孔村,屬於平陰,屬於濟南,更是山東的一個文化品牌。代表著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要開啟民間智慧,以開放理念開發這一文化品牌。
孔村土林地質地貌體量大,國內罕見,開發價值巨大。土林的開發可以兼顧體驗性、互動性,這是面向青少年市場的旅遊產品,市場價值極高。目前此類景區包括玻璃棧道建設技術已非常成熟,可以空中看土林,峽谷遊土林,市場前景看好。其他像中共平陰縣委舊址作為黨性教育基地,綠澤畫院作為勵志教育基地,都是成形的產品,重在包裝、提升、串聯。
吉小青(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平陰孔村是經濟強鎮,下一步就是文化強鎮,以旅遊和文化的開發利用來建設文化強鎮,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通過發展旅遊帶動孔村鎮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
孔村鎮文化旅遊資源稟賦好,首先要有一個總體規劃,把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因為規劃是個取捨優化的過程,最終變成產品。
孔子講學堂的恢復重建是一個方面,關鍵是品牌和內涵。可以注入傳統文化傳承培訓的內容,與中學、大學合作,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研討傳統文化傳播,把孔子講學堂的品牌推廣出去。現在山東省高度重視人才培訓,這裡如果發展起來,可以作為一個培訓傳承教化研學基地。
孔子講學堂、土林、七彩谷,這三個作為重點打造好。土林要體現新奇、宏偉、獨特。七彩谷要突出鄉村旅遊的概念,吃住遊玩,做好洞的文章。綠澤畫院做好勵志的主題。輔以接待設施配套和營銷,孔村鎮的文旅產業就崛起了。
陳國忠(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第一個大方面是總體定位,現階段抓文化和旅遊恰逢其時。濟南市委、市政府提出「西興」,平陰提出「文化興縣」,從哪裡「興」?切入點有四個。第一是黃河流域保護發展,平陰是黃河進入濟南的第一個縣,十分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二是論證中華文化樞軸,東到章丘西到平陰,文化軸九千年一天都沒斷,尤其是和孔子的關係。第三是文化西興戰略。第四是文化興縣戰略,在平陰找到突破點。這個地方的落腳點在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打造上。孔村作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以文化振興作為突破,有特色的好做。具體怎麼做?要以文化振興引領,產業振興跟進,生態振興保障,人才振興支撐,組織振興推動的方式,以文化引領五大振興,凝結打造孔村模式,對接濟南市西興戰略,興文化、興鄉村。要緊緊抓住孔子山具有的文化價值、文化品位,在振興上起巨大的支撐作用。這個定位要高。總體來講,在孔子文化振興方面,除了三孔就是尼山聖地,平陰要打造「杏壇遺響 儒鄉孔村」。儒學起源中國鄉村,要振興還要從鄉村找血脈,對接的是鄉村文化治理,回歸傳統文化。孔村的打造,總的定位就是孔子講學堂。這個牌子高高舉起來做,核心在山上,文章在山下,產業坐在業態當中。三五天的研學,是價值所在。打造以儒學為內涵的鄉村生活方式,真正的教化潤物細無聲。孔子循循善誘以身作則,我們要立足於這個牌子,孔子作為主講人能講,其他的儒學大師也可以講。某些方式可以借鑑書院。以宋制為主,以學院方式來進行恢復,以講學堂的方式進行學術交流、學術研究以及文化休閒等。
布局上強調四個再現。第一是再現紫蓋神奇。紫蓋山是有淵源的,皇帝坐的車馬的頂子。「紫蓋鬱蒼蒼,孤峰標聖堂。」這兩句說孔廟在上。「四時誰俎豆,萬仞見宮牆。聖運千年在,風流自世長。」遠看就是孔子車馬的車頂。在景觀上,紫氣繚繞的山頭。恢復紫蓋景觀。「高山多仰止,寧北舊甘棠。」甘棠是詩經當中的典故。「紫蓋山中雲樹蒼,傳來孔子教書堂。列侯霸業煙銷盡,唯有尼丘聖澤長。」恢復紫蓋山的煙嵐氣象,需要個好的角度,打造出山的神奇,可以考慮利用高科技。將來有一天講學堂在紫蓋正中下面,是非常神奇的。要恢復這一塊,山上還有泉水。第二是再現歷史文化主體建築的活力。把古村作為文化遺址,系統恢復。中國古代農家院子是忠厚傳家的載體,是最好的文化社區,孔子村要營造一個戶戶忠厚人、家家讀書聲的氛圍。第三是人文再現。選100個孝子,這是活生生的東西。兩個重要的人物一是高柴,第二是廉氏家族,恢復地道古村落,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第四是再現鄉村生活,非遺回到身邊來。傳統古村落拱衛講學堂,意境悠遠,孔子村會成為鄉村孔學的聖地。山下留出空間,做學堂、會議室、講壇,突出孔子一系列特色。把各種底蘊加進去,真正打造鄉村儒學聖地。鄉村是孔村的本色。
第二個大方面,孔子山的價值,絕對是不可替代的。王大慶老師整理得非常有意義。當下第一是文化挖掘整理、探索和深化,第二是最重要的要打造孔子鄉村儒學時代價值,促進鄉村治理和鄉村現代化,還有孔子文化當代傳承。當地企業也可以打儒學企業的品牌,以善德、大同思想來體現。綠澤畫院圍繞價值觀突出打造,為殘疾人謀福利,這是獨有的核心價值體現。
第三個大方面是空間。孔村、玫瑰和東阿,是平陰旅遊振興的「金三角」。三張牌:阿膠、玫瑰、孔子山。「金三角」崛起,能在濟南整個旅遊板塊中佔有較大的權重。要立足兩個核心,一個是孔村,一個是李溝。打造兩個軸線生態廊道,玉帶河沿河而下到東阿,沿線也能到肥城。
第四個大方面是各個分板塊的布局。西北打造「三土」優勢。一土是要注重生態廊道,黃土崖壁的景觀效果已經出來了。二土是土洞,抓住產業化比較好的做個立體農業,洞中菇香,洞上花豔,樹上果盛。《老殘遊記》寫到,平陰人有住土洞的習慣,可挖掘做休閒娛樂、餐飲咖啡和禪修。洞穴療養也是很好的選擇。土洞體驗館,山東只此一家,這是留住人的方向。三土是土林,齊魯大地的驚世大發現。這就叫孔村土林,把鎮的品牌加進去,作為地質奇觀,要普查資源並進行鑑定,包裝規劃,這個土林會成為平陰旅遊的亮點、焦點和爆點。李溝板塊,北毛峪的亮點是打造標準民宿。再就是綠澤畫院,第一做強自己的特色,勵志研學藝術體驗和藝術交流。這裡學作畫學做人學做事。第二是做好自己的品牌,這個品牌現在側重藝術,比如硯臺,可以命名孔子山聖石硯。下一步針對孔子主題,雕刻一批孔子像,用孔子山的石頭雕刻孔子,把藝術創作的根扎在孔村。要把藝術品變成商品。第三是實現規模化生產。第四是環境,展品要精細、留白。第五展示要體驗化,工作室要封閉起來,隔著玻璃參觀。第六畫院要生活化。團隊藝術創作要紮根孔子特色,推出孔子題材的油畫。關於平陰縣委王樓舊址,最起碼要建成吸引周邊兩三百公裡的黨員教育點,在布局上精緻生活化;教育性要突出,要感人;增強體驗性,把周邊房子整合,向外擴展。
另外,產業發展要求上,要結合工農文旅的融合,做統籌文章,做好農業園區、農莊、農場、採摘園的配套,要區域串聯。市場方面,最起碼打造成濟南市研學研修基地。立足多業態打造,借鑑引進濟南市其他地方的好做法和先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