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肅」恐龍:隴原大地上六千萬年前的主宰

2020-12-18 百家號

【溯源甘肅】

恐龍:隴原大地上六千萬年前的主宰

馬門溪龍復原圖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王文元

對成年人而言,恐龍是一種遙遠而陌生的生物;而對於孩子們來說,恐龍似乎是他們非常熟悉的動物。難以數計的「恐龍」,曾經走進過我們的生活,美國電影《侏羅紀公園》、各地恐龍公園,各種各樣的恐龍雕塑……恐龍是孩子們見過最多的動物之一。

其實,在六千萬年前,恐龍是隴原大地上的主宰。

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甘肅博物館藏)

馬門溪龍的出土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濃縮為一個小時,至最後15分鐘,生命方始粉墨登場。在還剩下6分鐘的時候,陸地上開始閃現動物的身影,而當第58分鐘到來,一切大局已定。

最後幾分鐘就包含了中生代的白堊紀(中生代的最後一紀,1.35億年到0.65億年,初期爬行動物中的恐龍和裸子植物繁盛,到了末期恐龍完全滅絕),這是一個大型動物主宰地球的時代,一個個大型動物,搖搖擺擺地走在水草茂密、溫暖溼潤的大地上。

甘肅是國內最早發現恐龍的地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瑞典科學家布林在酒泉發現了甘肅最早的恐龍化石——微角龍化石。這一發現要比雲南祿豐早。從此後,千裡隴原大地上就接連不斷地發現了恐龍和其他古生物化石。

蘭州位於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曾經發現過大量的古生物遺蹟。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今,不斷有恐龍化石在蘭州及其周邊出土。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海石灣出土的亞洲最大恐龍骨骼化石和蘭州龍的化石。現有的資料證明,在遠古時期蘭州曾遍布恐龍,有些人甚至將蘭州稱之為恐龍樂園。

蘭州境內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是馬門溪龍。那個被歲月遺忘的重大發現是這樣發生的:1947年5月,中國石油公司甘青公司勘察隊,在海石灣一帶勘探石油。地質工作者翻山越嶺,尋找能發現石油的一切蛛絲馬跡。

參與地質普查的苗慶祥,在海石灣馬家戶溝的紫紅色巖層中發現了幾塊脊椎動物的骨骼化石。它們究竟是什麼動物的化石呢?

這些化石很快就被送到了著名地質學家孫建初手中。經過研究,孫建初認為這是恐龍化石。接著,人們又在附近發現了一些恐龍化石和鱷魚骨頭化石,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鱷魚骨頭化石屬於鱷魚化石的一個新種類。按照國際慣例,新發現的鱷魚命名為「苗氏孫氏鱷」。這次勘查結束後,發現的化石被裝箱運往南京地質調查所古脊椎動物研究室。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泰鬥楊鍾健主持修復與研究,後來發表了《甘肅享堂脊椎動物化石簡報》,斷定海石灣地區為豐富的古爬行動物化石產區。

如此重大的消息,自然吸引了專家學者們的目光。不久,大批的專家學者先後來到這裡。從1947年到1956年的十年時間,十幾位專家學者到海石灣進行調查。其中有中國地質調查所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的米聚恆、劉東生;西北石油局民和盆地採油隊地質工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為龍等,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古脊椎動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

專家學者們在海石灣一帶的荒山野嶺進行了細緻的調查。他們鑽山溝,越山梁,尋找著有關史前環境的一切線索,艱辛的付出獲得了豐碩的收穫。在這十年中,專家們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採集到了較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這些恐龍化石大部分交給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楊鍾健等專家的主持下,對海石灣發現的恐龍化石進行了鑑定與研究,先後撰寫出了《甘肅永登海石灣北中生代爬行類化石之發現》和《中國的新蜥腳類》等論文。

按照國際慣例,恐龍的名字應該用它初次發現地點命名,但由於時局變化以及其他的原因,導致恐龍的命名與蘭州失之交臂。

後來,人們在四川合川發現的大量恐龍化石,其數量遠遠超過蘭州海石灣的發現。從研究角度來講,發現的數量越多,其特徵也就越明顯;所以在1967年給恐龍化石裝架時,人們將其命名為合川馬門溪龍,徹底地掩蓋了它最初的誕生在蘭州海石灣的事實。

儘管它的正式名稱變成了合川馬門溪龍,但至今蘭州人還按照習慣將它們稱之為永登龍,或者蘭州海石灣龍。它的失之交臂不能不說是蘭州的一個遺憾。

專家們推算馬門溪龍是一個龐然大物。從發現的骨骼上來看,合川馬門溪龍的身長達22米,高達4米。它們在活著的時候體重達到40噸到50噸,僅是脖子的長度就達到9米。人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怎樣的龐然大物。

甘肅鹽鍋峽早白堊世恐龍足跡一號點(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永靖足跡的出土

蘭州人為與合川馬門溪龍失之交臂而嘆息的時候,一個真正的「蘭州龍」卻悄然出世。

2005年10月11日,一具被人們命名為「蘭州龍」的恐龍骨骼化石,在甘肅省地勘局院內悄然出現。這具身軀龐大的動物化石給蘭州人帶來了驚喜。

「蘭州龍」因發現於蘭州盆地而得名。這是中國最新發現的恐龍種類,也是目前世界上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

它的出現再一次將世界各地的目光吸引到了蘭州。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蘭州周邊的恐龍遺蹟就有大量發現。這就是永靖恐龍足跡化石的發現。

永靖發現的恐龍化石點和恐龍足印群化石遺蹟,位於鹽鍋峽水電站上遊1公裡處的太極湖北岸。最早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當時,人們在大約2平方公裡的區域內,清理髮掘出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經過統計共發現數百個恐龍腳印化石,同時還發現鳥腳印、植物等化石。其中,有7組119個蜥腳類腳印化石,60個鳥腳類、獸腳類恐龍與8個蜥蠍類腳印化石,以及蜥腳類恐龍的尾痕臥跡。這些恐龍化石中最大的蜥腳類腳印化石前腳79×12釐米,後腳150×120釐米,一度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恐龍腳印(近年有報導說:澳大利亞發現175釐米的恐龍足跡化石),一串串足跡見證了恐龍的生活狀態。

馬門溪龍化石和其他的史前生物化石,最大限度地將當時的氣候植被信息傳達給我們,通過分析這些資料,人們發現當時蘭州及其周邊地區溫暖適宜,地質環境相對穩定,大量的植物繁茂地生長在各個角落。人們結合甘肅其他地方發現的恐龍化石,進一步研究發現,從通渭到嘉峪關,從嘉峪關到永靖的甘肅大地上生活著十幾種恐龍。

蘭州龍復原圖

世界上牙齒最大的恐龍——蘭州龍

人們發現永靖恐龍足跡化石後不久,又在這個地方發現了更多的古生物遺蹟。

「蘭州龍」的出土就與眾多古生物遺蹟化石的出土密切相關。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甘肅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的李大慶等專家學者,他們對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在眾多的恐龍足跡中有一個直徑一米左右足跡。這個恐龍活著的話,無疑是一個龐然大物。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腳印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興趣,能不能找到這個恐龍呢?

於是,研究人員開始了新的搜尋工作。果然在距離恐龍足跡數十公裡的地方發現了一處恐龍化石點,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共發現了大約100塊恐龍骨骼化石,包括完整的下頜骨、下頜牙齒、上頜牙齒、一塊胸骨、一塊趾骨、多條肋骨以及一部分頸椎和脊椎。很快,這些化石就被送到了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對化石進行了修復。

在進行修復的同時,專家把發掘出的化石,同世界各地發現的19種恐龍化石,進行了對比性研究。他們選取了對頭部、牙齒、脊椎、四肢等79個具有鑑定意義的特徵進行比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最終確定了這是一個新的恐龍種類。這種新的恐龍最顯著特徵就是牙齒巨大,單個牙齒最大的7.5釐米寬、14釐米長,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龍中最大的。

由於它的發現地在蘭州盆地,因此被命名為「蘭州龍」。蘭州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大型猛獸,也是目前發現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它的單個牙齒寬約4釐米,長約14釐米,其肋骨長達一米。人們估算「蘭州龍」活著的時候,體長約為10米,高約為4.2米,頭部有1米長,體重超過5500公斤,屬四足行走或偶爾兩足行走的恐龍,和同時期鳥腳類恐龍相比,蘭州龍的體型顯然比較笨重。

人們通過對蘭州龍的進一步研究可以基本確定,在白堊紀早期蘭州盆地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溼潤,植物以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為主,非常適合蘭州龍和其他恐龍的生存。

中生代地層是恐龍的墓地

恐龍化石緣何在蘭州頻頻出土呢?這個問題開始,要從一種古老的地層說起。研究證實,之所以出土大量的恐龍化石,這和西北地區分布的中生代地層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只要有中生代地層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恐龍化石。

中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二代,開始於2.5億年前,到距今6500萬年前結束,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紀。這個時代脊椎動物大大發展,地球成為爬行動物的天下,水中、陸地上到處都有爬行動物活動。

那個時代,西北大地比較溼熱,鳥類、有袋類、有胎盤的哺乳動物都陸續出現了。可以這樣說,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塊土地上,不僅生活著大量的植物和動物,而且還有成批的恐龍出沒。後來,隨著氣候地質等發生了變化,恐龍逐漸地消失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被埋藏在地下,經過了高溫高壓等的共同作用恐龍骨骼變成了化石。

埋藏有恐龍化石和其他古生代動物植物化石的地層就被稱之為中生代地層。我國的中生代地層主要分布在北方,它東起黑龍江、遼寧、吉林,自東向西經過內蒙古、寧夏、甘肅,止於新疆。過去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及其他古生物化石。

既然當時蘭州及周邊地區的氣候植被條件非常適合恐龍生活,那麼今天我們為何看不到那些龐然大物呢?它們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呢?誰能殺死那麼多的龐然大物呢?

科學研究認為,恐龍是在距今6500萬年左右時突然死亡的。這是白堊紀第三代末期,可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襲擊了地球,或者發生別的什麼災難性事件,地球上大約有70%物種突然滅亡。

關於恐龍滅亡的假說,科學家提出過很多種。絕大多數人認為,可能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結果引發了地震海嘯,而撞擊所形成的粉塵,籠罩了地球大部分地方,許多地方一片黑暗,成批的恐龍和其他動物因食物斷絕而死亡。

也有些人認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恐龍是不可能突然滅亡的,恐龍的消失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大約花去了100萬年到300萬年時間。有人認為,可能是當時氣溫發生了巨變,導致從蛋中孵化出來的恐龍,全部為同一種性別,結果沒有後代而滅亡。

也有人認為,是地磁發生了倒轉,從而使恐龍滅亡。也有人認為,是因為恐龍身體過於龐大的原因,致使它們不能適應地球上的環境變化,最終被淘汰。

這些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能讓各方面接受的最終結論。「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人們對西北大漠戈壁最為真切的描述。可是誰能想到,那些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曾經是恐龍的嬉戲之地。

相關焦點

  • 「讀景記」寫給隴原大地的秋日情書
    寫給隴原大地的秋日情書秋風一吹,隴原大地,無限風光,煥然一新……拂過隴南大地,官鵝溝茫茫林海疊翠流金,翠湖疊瀑楚楚動人;千壩草原像被歲月洗鍊過一般,深沉而質樸。穿越祁連山,吹拂絲路明珠張掖,蘆水灣內蘆葦舞動,水鳥如織,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動人畫卷;深秋的渭源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幅世外桃源景象;點染著民勤蔡旗鎮的胡楊林一樹樹金黃,靜靜地依偎在石羊河畔,與紅柳、白楊樹、沙棗樹、蘆葦構成綿延數公裡的風景帶;吻過絲路名城敦煌,大漠溼地白鷺蹁躚,百年胡楊驚豔時光……秋將盡,日猶長,來讀隴原大地寫給您的這封情書。
  • 「走遍甘肅」溼地公園,鑲嵌在隴原大地上的綠色翡翠
    溼地公園,鑲嵌在隴原大地上的綠色翡翠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金川金水湖國家溼地公園張掖溼地 攝影:脫興福對於甘肅,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戈壁沙漠的駝鈴聲聲,還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其實,在這片乾旱與溼潤環境並存的神奇大地上,除了皚皚雪峰、遼闊草原,蔥鬱森林、湖泊清泉等也會讓你感受意想不到的美。其中,溼地便是一處不可錯過的自然美景。廣袤的溼地,是大自然賜予甘肅的一筆寶貴財富。它秀美中帶著壯闊,顯示出了西北特有的風情。
  • 「輝煌「十三五」喜看新甘肅」隴原旅遊受熱捧 多彩甘肅醉遊人
    隴原旅遊受熱捧 多彩甘肅醉遊人金塔沙漠胡楊林美景甘肅省作為絲綢之路的核心地帶,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隴原大地正在以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八方賓朋,成為全國遊客關注的旅遊目的地。1 甘肅獨有文化資源,展現極大魅力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甘肅累計接待遊客159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2.6億元,分別恢復至上年國慶黃金周假日水平的74.2%和61.7%。
  • 「印象隴原」樂遊甘肅 體驗不一樣的年味
    【印象隴原】樂遊甘肅 體驗不一樣的年味夜晚的張掖「九曲黃河燈陣」社火表演春節前夕,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整合全省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活動,擺好最具甘肅特色的文旅盛宴,誠摯歡迎廣大遊客相約如意甘肅旅遊過大年,體驗不一樣的甘肅年味。
  • 書籍裡的隴原大地 文章中的劍膽琴心
    書籍裡的隴原大地 文章中的劍膽琴心 ——《人文甘肅》叢書出版發行三周年 暨讀書活動座談會側記
  • 「印象隴原」暢遊甘肅 冬季旅遊嗨起來
    【印象隴原】暢遊甘肅 冬季旅遊嗨起來驪靬古城冬春遊甘肅,洋溢著旅遊活力的神奇大地,正熱情地歡迎每一位朋友前來體驗冬春季節最具特色的旅行快感。如夢敦煌·絲路探秘遊絲綢之路這條經典旅遊線,沿途遍布得天獨厚的自然遺產、獨一無二的人文遺產、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和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有著極具吸引力的主題旅遊線路。
  • 「印象隴原」相約「雙節」惠遊如意甘肅
    【印象隴原】相約「雙節」 惠遊如意甘肅金昌紫金花海豐收之後的「豐收了·遊甘肅」旅遊惠民活動和鄉村民俗會讓你在目不暇接中一次又一次舉起手中的鏡頭。而甘肅的清泉湖泊、高山草甸、大漠戈壁……在迷人的秋色中完全詮釋出另類的西北風採。看一路風景,賞一程風情。在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8天的黃金假期,我省特別推出「慶雙節·話豐收·遊甘肅」八大主題旅遊產品30條精品旅遊線路、五大系列旅遊優惠政策和156種獨具隴原特色的文化旅遊主題活動。
  • 「隴原環保世紀行」用綠色裝點河州大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 潔來到康樂縣虎關鄉關北面山植樹造林點,只見雲杉漫山遍野,形成綠色樹陣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在進行秋季植樹造林,他們運送苗木、栽種、澆水,緊張地忙碌著。近日,隴原環保世紀行採訪團一行前往康樂縣、和政縣,就當地開展造林綠化的經驗做法進行深入採訪。康樂縣屬甘青寧黃土丘陵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國土總面積1083平方公裡,其中水土流失面積701.9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65%。縣城北部的虎關、白王、流川、康豐和蘇集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是康樂縣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區域。
  • 寫給隴原大地的秋日情書
    蘆水灣溼地秋色。嚴超軍 攝  秋風一吹,隴原大地,無限風光,煥然一新……  拂過隴南大地,官鵝溝茫茫林海疊翠流金,翠湖疊瀑楚楚動人;千壩草原像被歲月洗鍊過一般,深沉而質樸。穿越祁連山,吹拂絲路明珠張掖,蘆水灣內蘆葦舞動,水鳥如織,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動人畫卷;深秋的渭源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幅世外桃源景象;點染著民勤蔡旗鎮的胡楊林一樹樹金黃,靜靜地依偎在石羊河畔,與紅柳、白楊樹、沙棗樹、蘆葦構成綿延數公裡的風景帶;吻過絲路名城敦煌,大漠溼地白鷺蹁躚,百年胡楊驚豔時光……  秋將盡,日猶長,來讀隴原大地寫給您的這封情書。
  • 【隴原環保世紀行】用綠色裝點河州大地
    原標題:【隴原環保世紀行】用綠色裝點河州大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  近日,隴原環保世紀行採訪團一行前往康樂縣、和政縣,就當地開展造林綠化的經驗做法進行深入採訪。
  • 在「恐龍時代」,恐龍是地球的主宰嗎?其實它們也有「天敵」
    在「恐龍時代」,恐龍真的是地球的主宰嗎?其實它們也有「天敵」我們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只有短短的幾百萬年,至於發展出高等文明,站在地球食物鏈的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更是只有短短的幾千年時間。而在人類誕生之前,曾經主宰了地球近2億年時間的,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種生物,那就是恐龍。同時恐龍所處的時代,也被我們叫做「恐龍時代」。恐龍時代其實應該叫做「中生代」,而在中生代還分為三個紀,也就是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 「牛羊菜果薯藥」,隴原脫貧有訣竅
    新華社蘭州12月3日電2020年11月21日,甘肅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困擾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由此得到歷史性解決。 不屈的隴原人民創造了減貧奇蹟。隴原人民用生態之美、產業之美、砥礪奮進之美戰勝苦瘠,深度貧困地區「新顏」換「窮貌」,貧困群眾用「歡顏」取代「苦臉」,美麗生活在隴原大地蓬勃生長。
  • 蘭州黃河岸邊,一萬年前曾有大量古象出沒!如今它們都去了哪裡?
    王文元庚子讀書録:苐七:蘭州消失的黃河古象二三十億年前,隴原大地是什麼樣子?據地質工作者考察,那時的甘肅大地一片汪洋,大海是唯一可見的景觀。在此後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殼漫漫隆起,形成高山、大川、湖泊。約6億年以前,今甘肅所處大部分地區仍為原始海洋所覆蓋,個別地方是露出海面的海島。距今4.4億年至4億年之間,甘肅古海由於地殼運動逐漸向陸地演變。距今4億年左右,今靜寧永安堡、景泰小營盤水、陽凹山一帶出現了鐮藏、鱗木等蕨類陸上植物,祁連山一帶亦有低矮植被覆蓋。
  • 2013年甘肅十佳旅遊景區評出 展現隴原絢麗形象
    2013年甘肅十佳旅遊景區評出 展現隴原絢麗形象   1月10日下午,「絢麗甘肅」十佳旅遊景區暨十大魅力鄉鎮評選頒獎典禮在蘭州召開。
  • 甘肅莊浪: 雕琢在大地上的厚重文化
    莊浪的名氣,除了上述幾條,更有數代人雕琢在大地上的奇蹟。僅2019年,迎來省內外研學團一百多批次。莊浪處在絲路東段主幹道的交通要道上,途經莊浪的絲綢古道大約八、九條之多,主道為番須古道。這條路是關山較低處,路線較直,距離較短,路上有水源、有植被。
  • 「溯源甘肅」秦漢時期甘肅的禮俗文化
    【溯源甘肅】秦漢時期甘肅的禮俗文化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李清凌秦漢時期,生活在甘肅一帶的民族較多,分布較廣。中東部主要由中原王朝控制,是華夏—漢族居住區;河西是月氏人的家園。在這一社會歷史背景下,甘肅的冠婚喪祭等習俗就明顯地帶有斑駁陸離的多民族色彩,是甘肅厚重歷史文化的一個側面。皮弁1 冠 禮 冠禮是古代的成人禮。《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惠文君三年,王冠。」《正義》引《禮記》說:「年二十行冠禮。」
  • 綠色繪就隴原新面貌
    原標題:【記者隨筆】綠色繪就隴原新面貌王朝霞今年以來,經常下鄉採訪。暮春盛夏,碧野藍天,望山山翠,看水水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麗風景,生動映射隴原大地的生態變化。印象中的東鄉縣,山連山、山靠山,路上黃土瀰漫。今年重訪東鄉,淺淺的綠草覆蓋山梁,蔥蘢的綠樹密植溝谷。
  • 在「三亞」小心!恐龍出沒
    至於一望無際的稻田區方面,每年便有兩次水稻收成,當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外表看似平平無奇的水稻,原來是由有「雜交水稻之父」美譽的袁隆平教授研發的新品種「超級雜交水稻」。,在目前世上發現的大約一千種恐龍中,有二百七十七個品種被確認曾在中國境內存活,結果園方特意在園內設置這二百七十七個品種、三百二十三座的恐龍模型作為裝飾,全部以一比一的比例製成,最小的不足一米,最大型的便高達三十八米,當中不少恐龍模型更會發聲或震動,極為逼真。
  • 「探絲路風情、品隴原鄉愁、納山川靈氣、養健康身心」甘肅推出...
    日前,甘肅省文旅廳在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整合全省各地短線遊、自駕遊、周邊遊、鄉村遊等優質旅遊資源,全面開啟省內旅遊活動,著眼滿足全省廣大群眾假日文旅需求,推出以室外旅遊為主的「五一」小長假九大主題旅遊產品,引導廣大群眾通過就近錯峰出遊,盡情領略隴原大地的山山水水,享受如意甘肅的大好春光。
  • 「春綠隴原」甘肅省少兒舞蹈展演臨夏州「甘肅建投杯」少兒舞蹈...
    根據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關於聯合舉辦「春綠隴原」甘肅省少兒舞蹈展演活動的通知》(甘文聯聯字[2020]4號)精神,經會議研究,由臨夏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臨夏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舉辦「春綠隴原」甘肅省少兒舞蹈展演臨夏州」甘肅建投杯「少兒舞蹈大賽,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