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隴原環保世紀行】用綠色裝點河州大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
近日,隴原環保世紀行採訪團一行前往康樂縣、和政縣,就當地開展造林綠化的經驗做法進行深入採訪。
來到康樂縣虎關鄉關北面山植樹造林點,只見雲杉漫山遍野,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運送苗木、栽種、澆水……康樂縣屬甘青寧黃土丘陵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國土總面積1083平方公裡,其中水土流失面積701.9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65%。縣城北部的虎關、白王、流川、康豐和蘇集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是康樂縣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區域。
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縣裡從年初就在虎關鄉關北村北山造林點開始植樹造林,共完成春季植樹造林10000畝。康樂縣水保局局長陳廷平說,從7月14日起,縣裡又開始了秋季植樹造林,每天投入70至80人通過車拉、人扛、滑輪運送等辦法進行植樹。
「為提高成活率,我們一律選用本縣所育苗木,確保栽一棵、活一棵、綠一片,種植大苗木保證一次性成林,鞏固造林成效。」陳廷平說。
縣城面山綠化中,康樂縣將常綠生態苗與不同花色的花灌木混交搭配造林,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造林綠化效果。並進一步加大經濟林造林力度,著力擴大經濟林佔比。僅臨康和及康卓兩條二級路沿線建設規模大約75公裡,涉及10個鄉鎮31個行政村,栽植的主要品種為皇冠梨、南果梨、啤特果、油桃等,建設面積上萬畝,特色林果產業長廊基本成形。
在公路沿線、農家院落、房前屋後,康樂縣群眾種有牡丹、芍藥、連翹和丁香等花灌木,還種植金盞菊、波斯菊、萬壽菊、百日菊等花卉,還有雲杉、皇冠梨、南果梨等林果苗木。結合地形現狀及各種花卉的色彩、品種分段種植了馬鞭草、金雞菊、天人菊、荷蘭菊、孔雀草、萬壽菊、波斯菊等花卉,將臨康和及康卓二級路打造成了兩條風景林帶,讓山山水水都美起來。
採訪團來到和政縣新營鎮、新莊鄉交界處的寬臺梁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綠化區域,只見一排排雲杉蒼翠挺拔,溝壑間點點綠色格外搶眼。外圍栽植的沙棘在陽光中透出明亮的橙黃,為冬日的和政增添了一抹亮色。這裡栽植雲杉、蘇柳等優質壯苗275萬株,近3年投資3680萬元,完成人工造林3.72萬畝。縣裡始終把造林質量放在首位,嚴格技術規程,造林用苗全部由林業主管部門統一監管,專人驗收,逐個檢查,保證了苗木質量。栽植過程中,技術人員在現場全程進行督促、檢查、指導,做到了起苗運輸不失水、栽前泡足水、栽後澆足水。實行技術人員包點開展技術服務,嚴把造林技術關、進度關和質量關,確保了造林成效。
據了解,和政縣今年共計完成春季植樹造林4.156萬畝,栽植各類苗木331.96萬株,完成秋季植樹造林2.1萬畝。縣林草事業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永林說,通過依山系綠化整流域治理,無縫隙、開花式、全覆蓋造林,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水源涵養能力大幅提升。
通過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項目,和政縣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綠色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縣植被覆蓋率達到95%、森林覆蓋率達到36.6%,2019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
康樂縣、和政縣開展造林綠化的經驗做法,在臨夏州具有代表性。今年以來,臨夏州強力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全面抓好生態扶貧,積極爭創省級森林城市森林鄉村,著力打造特色苗木基地,持續推動林業草原事業高質量發展,讓臨夏山山水水綠起來,大街小巷亮起來,千村萬戶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