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寫字越來越少 中文系大學生寫作文用上拼音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廣預(域)網分布範圍為幾十公裡仍至上萬公裡,可以fu(覆)蓋一個國家、地區或橫跨幾個洲,形成國際性的遠程網絡。Internet是一種典型的廣預(域)網。」昨天,大二學生徐玉在計算機考試時,匆忙寫下這樣的答案。短短幾句話,不但錯字頻頻(括號裡的字是對的),有些地方甚至用上了拼音。

  大學生寫作業像小學生一樣用拼音,徐玉說,雖然自己是中文系學生,但這種現象在班上並不少見。「上高中時還好,每天要寫作業做習題什麼的。讀大學後,寫作業都用電腦了,老師講課進化成PPT(演示文稿)了,大家動手寫字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平常一敲就出來的字,寫的時候就大腦短路了,完全不知道怎麼寫。」

  課堂手寫體成稀罕貨

  昨天剛剛結束一場考試的大二學生王印在微博上感慨:「考試內容不難,難的是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有那麼多字不會寫!」

  對此,同學米米留言道:「我們不會寫的那些字其實都是很熟悉的。只是用電子稿習慣了,突然一下要求寫很多字,有些就突然想不起來了。」

  米米告訴記者,對於這種情況她也很苦惱。「真的不是不會寫,就是太長時間沒動過筆了。遇到想不起來的就用百度或者手機拼音一下。」

  大一學生郭苗苗說,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考試季,前段時間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老師要求他們上交手寫的論文,「我當時寫得都快崩潰了,老是拿出手機來按拼音找字。」

  據記者了解,現在大學生一般上課拷貝老師的PPT,平常作業和論文大多用電子版。 「現在很多地方都要求電子稿,我寫作業也大多用電腦敲,不怎麼寫字,慢慢地很多字也就忘記怎麼寫了。」杭州師範大學醫學院的陶思宇說,現在很少有大學生會像中學時一樣沒事搞個日記本文藝一下,要留記憶也多選擇人人網、QQ空間。陶思宇笑著說:「現在我那個字啊,不能見人了。」

  漢字危機是文化心態問題

  說起學生們對漢字書寫的漸行漸遠,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老師朱鋒剛很無奈:「現在學生對漢字的重視程度完全不能與過去相比。」

  朱老師說,雖然平時自己上課也會用PPT、Word之類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但重點還是與學生間的交流。「只要教師講課靈活多樣,不是就著電子稿講課,學生還是會拿起筆來的。」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漢字教研室主任葉斌教授,對記者談起自己關注的一個現象:「我連續幾年去聽師範專業學生上課,一堂課下來全部都用的是PPT,幾乎沒有人寫板書了。偶爾寫幾個字的,字體也讓人不敢恭維。」葉斌認為,這樣的現象不光是信息化帶來的衝擊,說漢字危機,倒不如說這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心態和價值觀念的危機。「過去寫一手好字就是一個人的門面,但現在穿著打扮時尚成為很多年輕人眼中的門面。」

  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陸春祥老師表示,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程度是造成大學生不會寫字的主要因素之一,這與老師用何種方式教學沒有太大關係。

  陸老師說,漢字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學生要了解它對於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性。「漢字不僅是記錄的工具。它是一種書法藝術,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對漢字本身的審美情趣和認同感。雖然生活在網絡時代,但手寫漢字不該被人們摒棄,反而需要發揚。」

  傳統文化精髓必須繼承

  事實上,對於大學生越來越不會寫字的現象,已經有學校開始關注。在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學生所有的作業和考試,都要以手寫的形式上交成品。「缺的就是手寫稿。」中國美院書法系書記沈浩告訴記者,除此之外,任課老師上課也被要求一律手寫板書。沈浩半開玩笑地透露,書法系老師裡有一批以他為代表的「電腦盲」,「不是完全不用電腦,我們用電腦查閱資料。但是寫論文什麼的,還是找塊手寫板。」

  正是這種文化的強調,讓該系書法與教育專業一位大二學生陳碩,手感十足。去年,他修了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課,老師給了一份書單,要求上交手寫讀後感。該專業的同學做作業向來嚴謹,基本是電子稿先敲草稿,老師改過後再用硬筆抄一遍,但陳碩全用毛筆完成——行書寫出草稿後,請老師改了幾稿,最後才用楷書成稿。這份小論文,陳碩每天寫一小時,共耗時近一個月。陳碩說:「在信息化時代,無論用電腦寫字還是用筆寫字,不存在技術層面上的差異,兩者區別在於是否蘊含了文化精神。」

  「因為基礎教育階段對於古漢語書寫、經典文章閱讀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少,不要說普通專業的大學生,就是現在書法系的學生,功底也不如以前。」沈浩認為,這些是文化的精髓,必須通過實踐繼承。( 袁春宇 章咪佳)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半個月教完拼音,不到一個月寫作文?!家長:有多少學校零...
    一年級上還不到一個月讓寫作文?字都沒認識幾個寫作文? 開學第二天 一年級老師留這項作業 無獨有偶,上個月,大連媒體報導了一件事:新學期開學第二天,大連一小學一年級班級群中發布通知:孩子們需要做有關閱讀主題的手抄報和讀後感卡片。
  • 部編版語文教材「大變臉」:先學寫字再學拼音
    家長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面對一年級小學生先學寫字再學拼音的變化,家長們可「炸開了鍋」,有的直言跟不上教學進度,孩子連筆都握不好,有的稱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後悔沒給孩子報名學寫字。家住梁溪區的徐媽媽則「吃了定心丸」,剛上一年級的女兒9個月前已學會了寫字。
  • 學生分享:新加坡學校中文系越來越難進!
    在新加坡這樣一個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國家,讀中文系不會吃虧嗎?中文系大概很難招生吧?一名義安理工學院中文系畢業的學生分享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以下是原文內容:新加坡的中文系其實越來越難進……在三年前,義安理工學院的中文系要求所有中學生必須考低於16分才能報考,但如今在短短的三年後,中文系的要求就提升至10分。
  • 為什麼現在用五筆的人越來越少,用拼音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和應用,很多工作崗位都需要電腦,平時大家也是離不開手機,平時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輸入法,這和個人習慣有關,其中就有人用五筆,也有人用拼音,但是現在用五筆的人越來越少, 用拼音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呢?
  • 寫作文有敲門—王芳老師的新書
    4看圖寫話DY步:圖上的是誰?5看圖寫話Z關鍵的第二步6看圖寫話第三步——升華情感7看圖寫話練習——嚇一跳!在作文家族中,看圖寫話的地位一直不夠高,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品種,反正到了高年級J很少寫看圖寫話了,所以沒練習好J乾脆不練了!這個想法可是大錯特錯,J像很多小朋友一年級沒有重視拼音一樣可怕。
  • 小學一年級要寫小作文?幼升小家長慌了!專家:別把一年級「妖魔化」
    一年級期末考題要寫小作文其實,寶媽一直很淡定的,認為孩子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長,讓幼兒園的孩子學小學教材是不妥的,但前兩天身為主城區某名校語文老師的同學給寶媽發了一年級上期期末考題後,寶媽開始慌了。還有半年就要上小學了,很多看到一年級試卷的家長都感到慌張,「是不是要讓孩子提前學習一下讀書、寫字、做算數。」笑笑剛滿5歲,寒假裡,奶奶就到新華書店給他買了全套幼小銜接的練習冊,有寫字、拼音、算數。每天奶奶都要讓笑笑做幾道題,但是笑笑最多坐在板凳上10分鐘,就不耐煩起來。
  • 一年級語文,教師在識字和寫字教學中,注意這些很重要
    一、識字、寫字遵循的原則「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是編寫者的一個原則。怎樣科學地實現這個原則呢?首先,我們以一年級學生為例,其實我們一年級上冊要求孩子們會認300字,會寫其中的100個字。等到了一年級下冊,要求我們的孩子們會認400字,能寫其中200個字。從數量上可以看出會認字和會寫字的比重,就是讓孩子多認少寫。事實上「多認少寫」,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們儘快地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給獨立閱讀創造一個必備條件。
  • 高考作文很特別:寫滿分作文的當不了作家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師,關注每年的高考滿分作文是分內之事,但是由於滿分作文的界定難度,以及引發的社會爭議,這幾年高考滿分作文少了很多,但依然還有。而一些書上出版的所謂歷年滿分作文書,裡面的大量篇目實際上屬於偽作,並非源自考場。要弄清滿分作文學生和作家的關係,先來看看高考作文的評價。
  • 民國初曾有人提"廢滅漢字" 傅斯年主張用拼音替代
    央視《漢字聽寫大會》成人聽寫團的正確率僅為8%,而現實生活中,一則「大學生手寫400字簡歷24個錯字」的新聞也讓不少人想到自己提筆忘字的尷尬經歷。數位化時代,人們長期使用鍵盤打字,很少有機會一筆一畫書寫中文,這些年來,「漢字危機」、全民患上「失寫症」的話題屢屢被提及,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正成為令人憂心的文化現象。
  • 拼音輸入法都忘記怎麼寫字了
    用手機書寫輸入文字挺好的,題主的"都是什麼人"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的感覺,好像現在的人輸入文字要不就是拼音,要不就是五筆。那麼用手機輸入文字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呢?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屏幕上用拼音或五筆輸入文字,這對他們而言有一定難度。而手寫輸入文字雖花費時間較多,但對於老年人而言更為直接,因此這也是老年朋友比較喜歡的輸入方法。
  • 一年級語文下冊分類複習:看拼音寫漢字,學生必須掌握的字詞
    小學一年級第二個學期人教部編版的教材,要求學生能夠認識550個生字,會寫250個生字。小學低年級,生字生詞的學習是作為重點。我現在整理出一份人教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看拼音寫詞語」的複習資料。家長朋友可以利用這一份資料對孩子進行輔導。為了幫助不了解本冊教材的家長,快速地熟悉本冊教材對生字詞所要求達到的目的。我就對這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本冊字詞要達到教學目標:1、進一步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夠準確地拼讀音節。學生能夠藉助漢語拼音進行拼讀、識字,學習普通話。
  • 明明小學作文寫得不錯,為何到了初中後反而越來越寫不好作文呢?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在作文指導中接觸過許多這樣的學生,小學作文寫得很好,經常被老師在班裡當做範文閱讀,但是到了初中後對作文越來越疏遠,作文越來越不被看好。這是什麼原因呢?初中作文和小學作文其實有很大區別,所需要的作文思路和技巧自然也是不同的,我們這個專欄正是為了這個區別而來。
  • 孩子零基礎上小學成嗎?我帶孩子畫了20張圖,拼音和作文不怕了
    jason在最初剛上小學時,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拼音問題,因為他之前沒有接觸過,所以有時候會把b寫成向左,把d寫成向右,有時候看到一個拼音不知道怎麼拼,因為怕錯,他在課堂上不太敢舉手,我從老師那裡得知這個消息後,開始著力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 專家點評高考作文:山東作文題該這樣去寫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周新民也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立意高遠,切口適合考生的年齡特徵和今年的特殊現實情境與社會發展狀況,總體上既體現了高考作文的要求與規範,又給了考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周新民(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作文題目直面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引導考生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所感所思傾注筆端。理解時代,表面上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問題。但是,事實上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這幾個題目充分以學生個體的思考和感悟為支點,讓學生對於時代的思考有了切實的基石,最終能有話可說,而且能說得充實說的精彩。
  • 學習從寫字開始,寫好字讀好書,這樣的人生不會差
    字如人面,可見寫好字的作用很大,是中國人就要寫好漢字,這也是一份責任,更是自身素質的體現,中國人寫好漢字是做人的基礎和本分,無論幹什麼事情能夠寫出一手好字總會對自己有好處,即使在網際網路時代也是如此,上學讀書期間,能寫一手好字,老師作文都要給你加分,進了單位能寫一手好字,領導看了都會順眼,寫好字對人生很重要,字如其人,學習當從寫好字起步,起好了這個步,也就有了人生良好的開端。
  • 拼音是最基礎的教育,如何教孩子寫拼音?
    晨晨剛上小學一年級,就讓媽媽操碎了心。問題既不是晨晨不乖,不專心聽老師講課,也不是晨晨和同學打架,不團結同學,而且乖巧的晨晨怎麼努力都寫不好拼音。老師私底下找了晨晨媽媽很多次,她拿出晨晨的作業本,很無奈:「你看,每次都是寫著寫著就飄了。」媽媽也很矛盾,一方面,她不想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她想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項樂趣。可是另一方面,拼音是最基礎的教育,字都寫不好,以後怎麼學習咱們種花家的大漢字呢?
  • 初中生不會寫作文,不僅是練筆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技巧與方法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同時作文又是語文考試中分值最大的一個題目,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它,因為作文的好與壞直接影響你是否在考試中拿到高分。」提起「語文」,學生們往往會想到的就是「寫作文」。
  • 鄉村學生作文寫不好,兩個原因所致,教師:兩個方法來提高
    正是因為活潑好動,缺少了那份學習上的執著,才使得鄉村學生和城裡學生成績相差較大。其實差別不是一星半點,不只是成績,其他方面:比如個人才藝還有行為習慣各方面都有所欠缺。還有就是語文中的作文,鄉村孩子特別差。鄉村學校的成績都是本鄉的老師互相批改,為了照顧學生,作文分都是偏高的,有的學生作文寫得真的不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用拼音打字又慢又易錯,試試百度輸入法「手寫三招」
    不過由於部分人群接觸智能設備太晚,他們對拼音輸入方式是比較生疏的,不少人用拼音輸入法打字比較慢,而且還經常打錯。打錯一次,失手多退幾格,又要重新輸入,有時為了打好一句話,竟然點了屏幕半分鐘。咱們兒女孝順,可能會讓爸媽學會語音輸入,或者乾脆只發語音,這樣一來雖然交流效率提高了,但弊端也很明顯。
  • 孩子酷愛讀書,為啥還寫不出作文?
    課後我和孩子媽媽溝通,媽媽反饋孩子在家裡寫作業每天到晚上11點多,有幾次弄到12點,沒少挨揍。孩子酷愛讀書,不應該不會寫作文,一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之後我特別留意觀察媽媽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一天媽媽來接孩子,男孩還在吭哧吭哧寫,媽媽忍不住,上前指導:「你看看你,怎麼這麼慢,你把看到的東西都寫一寫,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不就行了,太慢了……」課後,我給孩子媽媽發信息,建議她對孩子的作文少幹涉,寫好寫壞先由他,剩下的事情交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