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一天,我們相約在茶業復興,舉行復興沙龍第265期,二十四節氣沙龍第22期,對「什麼樣的雲南茶伴手禮最能代表雲南?」進行了深度探索。從日期上看,今天距離過年剛好還有整整的30天。年關將至,你想好帶什麼雲南茶伴手禮回家了嗎?
什麼樣的伴手禮最能代表雲南?
「伴手禮」這個詞源於臺語,指的是去別人家做客時帶的禮物。如今我們說的伴手禮,指的是我們旅遊或者是出遠門回來,給親戚朋友捎帶的特產或者是小禮物。說到有雲南特色的伴手禮,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鮮花、鮮花餅、雲煙,有些歷史淵源的可能是普洱茶。很多茶友描述,他們在雲南旅遊時,或是雲南的朋友把普洱茶作為伴手禮送給他們時,第一次接觸了普洱茶。
品鑑單元
今天品鑑的雲南茶龍珠裝,以龍珠為形制,
非常便攜,隨手能衝泡。
一盒中有三款茶,
包括吉白貳號、蠻潤405以及吉熟503。
從工藝上來說,這三款茶
包含了吉普號的元工藝發酵,還有NPS生茶評測系統
①元工藝發酵:解決了熟茶長久以來堆味的問題和茶葉的活性,新茶就很適宜品飲。
② NPS生茶評測系統:是一個基於「好茶的評判準到底是什麼」這個很久以來困擾普洱茶從業者和愛好者而提出的一個體系,基于吉普號品牌一貫的理工思維,可以兼顧客觀、可量化、全面性三個方面發展和完善的體系
吉普號為什麼要做伴手禮市場?
小黑(吉普號CEO):我們為什麼要做伴手禮市場,其實是源於一個契機。我們在行業很多年就有了一個感覺,覺得普洱茶得慢慢的喝,慢慢的存,慢慢的一餅兩餅的送,已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吉普號做伴手禮則源於我們身邊的一個例子——嘉華,我們發現,只要來旅遊的,或者我們去省外出差、見朋友,送東西,就會送鮮花餅。但這是個奇怪的現象,鮮花餅不是雲南自古就有的一個東西,準確時間是最近5—8年才流行起來的。以前大家不吃鮮花餅,以前吃的是椒鹽酥之類老品牌的糕點。我們就很奇怪,為什麼鮮花餅會成為大家想帶的東西?雲南歷史最悠久的普洱茶,還有最近幾年新興的白茶、滇綠,特色的一些茶品,為什麼它們不能成為像鮮花餅這樣的存在呢?
後來我們與全國各地的朋友打交道、相處時發現一個問題,不論是從學術上還是觀念上,大家心底裡也都還是一致認同雲南是茶葉的發源地這個說法的。但即便如此,大家從雲南帶走的還是鮮花餅,考慮買茶的機率比較小。基於這麼一個契機,我們判斷雲南茶在伴手禮市場具有一個比較大的潛力,如果我們做一個體量上的比對,嘉華今年鮮花餅市場大概5億不到,如果它橫向直接平移來做普洱茶行業,它已經是普洱茶行業的龍頭了。這麼一比對,這一定是一個比較好的契機。如果再做一個比對,身邊還有一個做的比較好的東西就是鳳梨酥,當然也很傳統,它真的做出了標杆。另外,有一個茶葉叫做金盛宇,是烏龍茶,它和鳳梨酥做了一些搭配和跨界的合作,就做成了一種地域文化,不管男女老少,任何人都會購買。這也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案例,這也就是我們開始努力去做雲南伴手禮的一個契機。
茶友:我買茶,淘寶用的多一點,或者就是認識的人推薦的。網上購買一開始是抱著一種好玩的心態,覺得這家店好像很有特色,創意、風格比較喜歡。現在店裡很多茶都會有試喝裝,先喝試喝裝,覺得不錯就會買。在機場也會買,因為沒時間逛。如果有時間的話,會提前查一下,或者去問問當地人,讓他幫忙推薦。
葉子:過年回去買茶葉帶回家,要區分要送誰,送朋友家人就選擇實惠的。還有客戶的需求、拜訪的需求,要考慮到出行時不會被壓壞,雲南茶伴手禮還是很結實的,顏色也比較別致。嘉華堅持只開自己做的直營店就是為了保證品質,很好的保護價格體系。小禮盒想起斯裡蘭卡的袋泡茶,現在酒店裡的袋泡茶都是不好喝的,出行時又想喝到茶,比較方便攜帶,滿足我們的出差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