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長泰縣古農農場花仙谷。藍天白雲下的山谷,碧綠的湖水偎依在青青綠草邊,繽紛的鮮花點綴在果樹叢中,造型各異的木屋錯落有致地散布在周圍,令人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
「花仙谷這個生態觀光農業項目,是我們近年來打造『慢客長泰』旅遊品牌的一個新亮點。」長泰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副局長林清輝介紹,發展全域旅遊既能優化產業,又能促進百姓增收,還能推進生態建設。這幾年,長泰按照建設「廈漳泉生態型核心區」的定位,把全縣當作一個大景區,努力挖掘山水田園、風土歷史、農耕文化、地熱溫泉等優勢資源,打造「春賞花、夏漂流、秋登高、冬溫泉、文之旅、慢生活」旅遊名片,推動全域旅遊融合發展。
作為一個並無名山大川、本地人口只有20萬的山區小縣,一年能接待遊客約344萬人次,其奧秘何在?
林清輝表示,長泰區位好,列入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規劃核心區,4條高速公路過境,全縣鎮鎮通高速。人文好,長泰是「千年古縣、狀元故裡」,擁有目前全國最大的縣級文廟,有賽大豬、三公下水操等多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最特別的是生態好,長泰森林覆蓋率位居全省前列,有一系列「國字號」招牌——國家級生態文明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試點縣......生態優勢奠定了全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產業融合統籌發展
在花仙谷鳥巢溫室蔬菜森林館,長在立柱、支架上,採用無土化氣霧栽培技術的蔬菜形成一片小小的森林。遊客吳先生一家四口興致勃勃地採摘人參菜、穿心蓮。他介紹,他們一家周五晚自駕車從廈門到這裡玩,採下來的青菜讓酒店炒了吃,覺得很可口。
「單純的觀光型旅遊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為此,我們積極推動旅遊業和農業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延長旅遊產業鏈,向文化型、度假型、複合型旅遊等新業態轉變,促進農業、旅遊業轉型升級。」林清輝說。
據介紹,長泰近年來積極探索「旅遊+農業」「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研學」「旅遊+鄉村」「旅遊+民宿」等融合發展,相繼湧現出全國休閒農業示範基地綠港園、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龍人古琴文化村、國家首批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試點林墩樂動谷特色小鎮、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等一批「旅遊+」產業融合的好項目。
花仙谷主題公園主管解放介紹,花仙谷現代農業產業園2017年11月落地,以發展花卉苗木及珍、稀、特果蔬等現代農業為基礎,將農業與旅遊、科普、文創等融合起來,打造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平臺和綜合型度假區。項目規劃總面積1500畝,總投資約20億元,計劃分三期建設完成。其中,一期規劃面積507畝,已建成3座鳥巢溫室、花園式婚慶基地、風鈴木花海以及配套的餐飲住宿區塊等。像遊客吳先生剛才摘菜的蔬菜森林館,就是3座智慧型農業溫室大棚即鳥巢溫室之一,面積800平方米,日產各式蔬菜160公斤,既可供遊客觀賞休閒,又是科普基地。
全域旅遊各具特色
走進巖溪鎮珪後村,就像走進古建築的大觀園、博物館,各類建材、各種樣式的古民居令人目不暇接。
「這根紅木大梁長大概8米,直徑大概60釐米,聽說當時專門從南洋運過來,現在很難得了。『三落大厝』的每一落主廳上的大梁,用的都是這紅木。」在當地名人葉文龍的故居,葉氏家族後人葉茂川向一群遊客介紹房屋的情況。他說,這座古民居建於1932年到1934年,東西長60米、深38米,佔地面積4500平方米,是典型的閩南紅磚大厝。
除了葉文龍故居,珪後村還有唐代廟宇普濟巖、宋代宗祠追遠堂、明代抗倭城堡磐鴻樓、清代具有杭州風情的庭園式古民居樓仔厝等古民建30多座。特別是將清代升厝改造為「長泰鄉情館(家風祖訓館)」,集中展現長泰優秀鄉土文化,成為鄉村旅遊的新靚點。明清以來這裡出了30多位進士、舉人和貢生,可謂人傑地靈。至今,普濟巖還供奉著宋代抗元英雄——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三公」。據說從明朝起,每年農曆正月十七日,這裡都舉行「三公下水操」民俗活動,演繹當年陸秀夫背負皇帝趙昺投海殉國的情景。目前該活動被列為省級「非遺」。此外,每年元宵節期間,葉氏人家第一次當爺爺的,或有子女新考上大中專院校的,就在追遠堂掛燈祭祖,各式各樣的花燈爭奇鬥豔。該習俗傳承近600年,列入漳州市級「非遺」。這兩項活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
做全域旅遊,必須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凸顯各鄉鎮的特色。長泰以「一村一品、一鄉一特色」為目標,充分考慮地理地貌、自然景觀、產業結構、民俗文化等因素,下好全縣旅遊一盤棋,避免同質化現象。
坂裡鄉是漳州重要的知青上山下鄉聚集地,該鄉因地制宜建設知青博物館、知青書畫館、知青詩碑林、知青農莊、知青公園等,探索發展養老養生、休閒度假,吸引了大量老知青和家屬。
陳巷鎮種植玉米近5000畝,特別是古農村古倉自然村以玉米為主導產業,該村便將玉米文化創意有機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滲透到每個角落。每年12月玉米豐收季節,當地舉辦玉米文化節,吸引了大量遊客。
林墩辦事處以半月山溫泉度假區為代表,利用當地分布廣、水量大、品質優的溫泉資源,打造高端精品溫泉文化旅遊品牌,目前已成為閩南度假勝地。
近年來,旅遊業成為長泰縣域經濟新的投資熱點和增長點,僅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就有多家企業落地開發,計劃總投資300億元以上。2017年,全縣旅遊總收入約23.8億元,2018年近33億元,2019年接近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