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數位相機銷售行業慘澹,日本巨頭尼康在2020年上半年營收嚴重縮水90%,公司為減少成本支出裁員700人。
11月23日,繼上半年裁員後,尼康公司又計劃裁員2000人,約佔員工總數的10%。
這是因為核心相機業務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虧損問題。據尼康公布的第二財季報告顯示,公司運營虧損261億日元,折合2.51億美元,超出了分析師預估的虧損203億日元的預期。
若尼康依舊是當年那個領先全球的日本光刻機巨頭,如今「虧損」二字或許就不會出現在公司財報中,甚至與尼康毫無關係。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身為光學巨頭的尼康在全球光刻機製造領域強勢崛起,在短短數年內就比肩昔日王者GCA,一舉打破了美國在光刻機領域的壟斷局面。
想當年,尼康在晶圓代工行業的受歡迎程度絲毫不亞於如今的ASML,無論是英特爾、IBM還是AMD,都排隊等著尼康新產品下線。
而彼時的ASML,只是依仗飛利浦的品牌價值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合資公司,辦公場地僅僅是飛利浦總部旁臨時搭建的樣板房,出門就是垃圾桶。
那麼尼康為何會被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小企業反超,甚至至今都沒能翻身呢?在筆者看來,這背後美國才是「罪魁禍首」。
1997年之前,全球光刻機精度卡在193nm的瓶頸上遲遲沒有突破,對此,尼康堅持傳統的乾式微影,而以英特爾為首的一眾美國巨頭傾向於更為激進的極紫光刻技術。
當時,美國能源部組建EUV LLC聯盟,既然有美國政府部門的入駐,可想而知這個聯盟不單單是為了攻克光刻機瓶頸,更重要的是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讓美國重回絕對的領導地位。
就在雙方各自堅持的同時,ASML押注林本堅提出的浸潤式技術,率先攻克193nm瓶頸,成功延續摩爾定律。
此時,尼康和掌握新技術的ASML形成兩相對峙且針鋒相對的局面。而美國當機立斷選擇更好掌控的荷蘭公司ASML,讓其參與EUV技術的研究。
ASML為了展現誠意,也同意在美國建立工廠和研發中心,而且還保證從美供應商處採購55%的零部件並定期接受審查。
眼看這個「小弟」這麼聽話,美國自然更願意大力扶持。有了西方最先進的工業體系的助力,ASML在此後數年間迅速崛起,一躍成為壟斷全球的光刻機巨頭。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