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臺孔廟首度「牽手」弘揚傳統文化

2021-01-09 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9月19日電(記者潘清)一年一度的「上海孔子文化節」19日在上海嘉定孔廟啟幕。今年的孔子文化節以「儒行雙城」為主題,上海和臺北兩座孔廟首度「牽手」,共同緬懷先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上海嘉定區素有崇文重教的傳統,享有「教化嘉定」美譽。嘉定孔廟於公元1219年落成,是大陸保留較為完整的縣級孔廟之一。自2008年起,「上海孔子文化節」每年在此舉行。

19日舉行的「上海孔子文化節」開幕式首次以上海、臺北孔廟為載體,在兩地設立主、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進行實時互動,並向臺北進行全程線上直播。

圍繞開幕式「教化疁聲」「禮樂疁芳」「聖賢疁心」三個篇章,上海主會場先後上演武術誦讀《中華少年說》、編鐘樂舞《上下求索》、朗誦《儒行雙城》,展現青年學子修習禮樂、上下求索傳統文化之道的情境。臺北分會場則以祭孔大典所用《雅樂舞》作出呼應。

兩地孔廟形象宣傳片也於當日正式發布,寓意兩岸攜手宣揚和傳承儒家文化。

據主辦方介紹,持續至9月30日的「上海孔子文化節」採用「線下+線上」形式進行,並與蘇州姑蘇孔子文化節合作,推出同圈儒家文化研學體驗。期間將有12項主題活動在嘉定上演。其中,「《子曰》儒家文化達人挑戰賽」以傳世經典《論語》及後世諸家經典名句為題材,通過網絡有獎知識競賽及線下團隊競賽方式進行,將成為「上海孔子文化節」舉辦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活動。

繼開幕式雲端互動之後,嘉定孔廟還將線上觀摩於9月28日舉行的臺北孔廟祭孔大典,續寫滬臺孔廟的特殊緣分。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臺商李政宏表示,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一脈相傳,深刻影響兩岸民眾的思想文化與日常生活。疫情雖然暫時阻隔了滬臺之間的交流交往,卻阻斷不了深刻在兩岸人民血脈中「仁、義、禮、智、信」的文明烙印。嘉定孔廟與臺北孔廟的「雲端對接」,不僅為兩岸深入交流提供了新的探索與嘗試,也成為兩岸同文同宗、同根同源的最佳寫照。(完)

相關焦點

  • 古禮春祭緬懷先師 臺灣孔廟弘揚傳統
    中新社臺北3月22日電 題:古禮春祭緬懷先師 臺灣孔廟弘揚傳統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啟扉……」,伴隨著臺北孔廟內鼓樂齊鳴,在執事者抑揚頓挫的禮唱下,一身白衣黑褲傳統服飾的禮生,依序打開大成殿前三道正門,揭開一年一度春祭典禮序幕。
  • 疫情下,兩岸文化交流走上「雲端」
    臺灣啟英高中學生陳冠宏的攝影作品《戲曲之子》,在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上榮獲了金獎。「我喜歡用照片寫故事,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捕捉每個精彩瞬間,其實就是培養對美的感受。」在21日兩岸同步舉行的頒獎儀式上,陳冠宏通過視頻分享了獲獎感受。
  • 南寧舉辦漢式婚禮展演弘揚傳統文化
    8月18日上午,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之際,一場莊嚴而古典的漢式婚禮展演在南寧孔廟舉行。此次活動通過漢式婚禮的一系列儀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南寧市文明委、市文新廣局聯合南寧孔廟啟動2018—2019「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據悉,南寧孔廟將從2018年8月18日開始,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
  • 古禮之中見文脈:在臺北孔廟感受考生祈福
    有文史機構統計,全臺現存名氣較大的孔廟超過25座,遍布臺灣14個縣市。這些孔廟大多參酌曲阜孔廟規制,又融入閩南建築風格。它們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源流脈絡,銘刻下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事實和慎終追遠的共同情懷。  尋訪臺灣孔廟,當從「全臺首學」開始。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並著力經營,大量移民赴臺拓墾,儒學隨之入島。
  • 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
    本報訊 (記者陳智勇)19日,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共同籤訂《海峽兩岸孔廟文化交流合作》協議書,這是海峽兩岸孔廟首度攜手共同建立交流聯誼機制。  按照協議,今後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將共同建立海峽兩岸孔廟交流聯誼機制;建立共同研究海峽兩岸儒家文化與孔廟文化的常態機制,雙方適時聯合召開海峽兩岸孔廟保護與發展學術研討活動;組團互訪,安排專業人員到對方進行學術訪問或短期研修;雙方共同研究孔廟的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模式,共同推動孔廟保護與開發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發表與出版;雙方共同探討深入研究海峽兩岸儒家文化、弘揚儒家文化精神的途徑,共同推動儒家文化在
  • 臺北孔廟舉辦揮毫贈春聯活動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臺北孔廟舉辦揮毫贈春聯活動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2017-01-14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臺北1月1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陳林)農曆春節將至,臺北孔廟14日舉辦揮毫贈春聯活動,邀請近30位臺灣書法教學研究學會的書法老師現場揮毫,免費贈給民眾。
  • 臺灣孔廟那些事(圖)
    氣勢恢宏的臺北孔廟大成殿。  近年來,臺灣各地的孔廟,作為弘揚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正成為大陸居民赴臺遊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  12月22日清晨,臺南孔廟明倫堂前的空地上,一位白髮長者正誦讀《孟子》,聲如洪鐘。長者對面端坐著八九個小學生,一字一句跟讀,清脆的童聲很遠都能聽見。看到這番情景,不僅讓記者想起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一句話:「在臺南,當你真正深入下去就會發現,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一脈相傳。」
  • 臺灣孔廟那些事-中新網
    採訪地點:臺灣臺北、臺南  近年來,臺灣各地的孔廟,作為弘揚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正成為大陸居民赴臺遊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  12月22日清晨,臺南孔廟明倫堂前的空地上,一位白髮長者正誦讀《孟子》,聲如洪鐘。
  • 陝西摸清孔廟文化遺產家底 現有孔廟遺存38處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也是弘揚、傳播儒家思想的教育機構。由孔子創建的儒家文化在中國傳統封建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孔廟作為儒家文化的傳播陣地及思想載體,其發展脈絡映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7月3日,曾參與並負責陝西孔廟現狀調研工作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副館長王原茵在接受三秦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說,2014年,陝西省文物局正式立項並委託西安碑林博物館開展為期兩年的全省孔廟調查工作。
  • 臺灣孔廟那些事--臺灣頻道--人民網
    採訪地點:臺灣臺北、臺南   近年來,臺灣各地的孔廟,作為弘揚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正成為大陸居民赴臺遊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   12月22日清晨,臺南孔廟明倫堂前的空地上,一位白髮長者正誦讀《孟子》,聲如洪鐘。
  • 傳統文化愛好者在南寧孔廟舉辦明制婚禮
    11月24日下午3時30分,一對傳統文化愛好者在南寧孔廟舉辦了一場明制婚禮,向同胞們和遊客展示了中國傳統婚禮中明制婚禮的特色。「新人」進行明朝婚禮之合巹禮 (程勇可 攝)  新郎黃志師和新娘龐新燕都是廣西華夏文化交流會的傳統文化愛好者
  • 臺灣孔廟:源流一脈中華情
    原標題:臺灣孔廟:源流一脈中華情臺灣不大,孔廟卻不少。有文史機構統計,全臺現存名氣較大的孔廟超過25座,遍布臺灣14個縣市。這些孔廟大多參酌曲阜孔廟規制,又融入閩南建築風格。它們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源流脈絡,銘刻下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事實和慎終追遠的共同情懷。尋訪臺灣孔廟,當從「全臺首學」開始。
  • 臺灣孔廟御匾 修復過程開放參觀
    文資處10月中旬啟動修復工作,首度全程開放修復過程供民眾參觀。(曹婷婷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因應孔廟大成殿震損修復工程,300年來首次卸下「萬世師表」等八方御匾,移師鄭成功文物館展示,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上月中旬啟動修復御匾工作,目前已完成3面,5面持續修復中,其中,335年歷史的「萬世師表」歷史最久、體積最大,修復難度最高,全部御匾預計明年春季祭孔前歸位,未來「下凡」機會難再,特別開放修復過程供民眾參觀。
  • 搭乘「川越」列車 衢州孔廟文物來樂山聯展
    而樂山市犍為文廟,始建於更早些的北宋年間,其規模在全國現存文廟中居第四位,也是四川省儒家文化普及基地。此次樂山與衢州牽手,正是藉助文物展出,攜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更多前來旅遊看展的市民和遊客,感受儒家文化的薰陶。
  • 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節開幕滬臺兩地孔廟首次「連線」共敘儒風
    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節昨天在嘉定孔廟開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孔子文化節首次以上海、臺北兩地孔廟交流為載體,以「儒行雙城」為主題,展現了兩地共同宣揚和傳承儒家文化。同時,今年還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吸引更多市民參與。
  • 中國文化遺蹟:介紹文化勝地南臺孔廟
    清代,臺南是臺灣府治的所在地,有「全臺首府」之稱。清朝統治臺灣212年,而臺南作為臺灣的首府就有203年這裡保存著很多重要的文物古蹟,孔廟即為其一。臺南孔廟是臺灣島上最早建立的一座孔子廟。鄭氏政權將臺灣第一所高等學府國子監設於臺南孔廟,故臺南孔廟有「全臺首學」之稱,成為臺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誌。
  • 鐵山坪街道唐桂社區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書畫風採
    {"title":"鐵山坪街道唐桂社區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書畫風採",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jiangbeiqu/jiangbeiquxinwen/2020-12-09/3395090.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躬行體驗發揚傳統文化,國學之子大語文課走進孔廟國子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寶貴的珍寶和財富。然而傳統文化有些時過境遷,於今不同。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首先要讓更多的人知曉它。如果只是「紙上談兵」很有可能就會銷聲匿跡,優秀傳統文化的中斷是整個民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