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6日電(記者季明、何欣榮)經過近萬公裡的飛行,一架身披「牡丹」彩繪的波音787夢想客機近日平穩降落浦東國際機場,成為中國民營航空企業迎來的首架大型遠程寬體客機。
從上世紀90年代率先開展民營「包機」業務,到成立民營航空公司、引進波音夢想客機,均瑤集團在董事長王均金帶領下,緊抓改革開放的機遇,不斷開闢民營經濟的「新航線」。
從「膽大包天」到「夢想啟航」,實業經營「越飛越高」
「首架波音787落地,標誌著吉祥航空進入『夢想飛機』時代。未來我們的計劃是,引進10架波音787客機,全力開拓國際航空市場。」在與記者對話時,王均金目光堅定。
均瑤的航空夢,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在湖南做生意的王家兄弟,因春節回家的難題,萌生了「包機」的想法。隨著第一條私人「包機」航線的開通,均瑤「膽大包天」的舉動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改革一旦開啟,就沒有回頭路。從「包機」開始,均瑤集團見證了航空市場對民營資本的開放:2006年,吉祥航空實現首航。2014年,由吉祥航空發起的廉價航空公司九元航空成立。2015年,吉祥航空在A股上市……「到今年年底,吉祥加九元一起,飛機總數將突破90架,機隊規模在民營航空中名列前茅。」王均金說。
在航空這樣一個需要大資本、高標準的行業,均瑤集團能夠率先破冰,首先得益於民航業改革的機遇。民營航空自身在成本管控、優質服務方面,也表現出了效率和優勢。比如,吉祥航空率先向經濟艙的旅客提供靠墊、頭枕等服務,引領了行業的風向。
回顧發展經歷,王均金認為:「把改革開放的機遇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結合起來,這是均瑤不斷成長壯大最根本的原因。」在引進波音787夢想客機之後,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吉祥航空計劃開通的首批國際航線指向芬蘭赫爾辛基。
設立民營銀行、參與央企混改,涉足改革「越來越深」
「均瑤集團再次聯姻東方航空」——今年下半年,這樣一條新聞成為民航業關注的焦點。
根據公告信息,均瑤集團、吉祥航空計劃投資不超過98億元入股東方航空,交易後合計持有後者不超過10%的股份。之所以叫「再次」,是因為早在2002年,均瑤集團就曾入股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首開民營企業投資民航主業的先河。
先後兩次涉足民航業國企改革,王均金的解釋是:「時代不一樣,機遇也不一樣。」在中央推進國企混改的背景下,均瑤集團戰略投資東方航空,除了給後者帶去民企活力、降低槓桿率,還希望和東航一起實現協同發展,共同建設上海國際航空樞紐。
除了參與央企混改,均瑤集團在金融領域也邁開了大膽的探索步伐。「因為上海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我們琢磨其中有機遇。這和參與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邏輯是一致的。」王均金說。
謀定而後動。均瑤的金融板塊起步不算早,進展卻很快:2015年,由均瑤集團發起的華瑞銀行獲批開業。2017年,均瑤集團入股老牌金融企業愛建集團,並在今年成為控股股東。
從航空到金融,均瑤涉足的改革「越來越深」。王均金表示:「從大趨勢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對此,民營企業要保持充足耐心和積極態度。」
創造社會價值,深信民營經濟會「越來越好」
世界外國語小學、世界外國語中學……在上海,「世外」的品牌鼎鼎有名,堪稱民辦教育的旗幟。「世外」的投資方,就是均瑤集團。
說到與教育結緣,最早源於均瑤對公辦教師設置的「育人獎」。捐了一段時間後,政府找到均瑤,詢問是否願意參與公辦學校改制。「董事會開會研究,發現每年要貼一兩千萬元,有點猶豫。最後我拍了板,乾脆把捐款變成投資,做成長效機制。」王均金回憶說。
雖然進入比較偶然,但在均瑤接手後,「世外」的品牌越做越響。王均金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均瑤按照公益教育的理念辦學校。「世外小學、世外中學,都是按非營利機構註冊的。後來世外辦高中,雖然已經過了義務教育階段,但仍然遵循了原來的理念。」
在王均金看來,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提供就業、繳納稅收,更重要的是要創造社會價值。對於每一個業務板塊,均瑤都有明確規劃:如航空要做「數字航空」,金融要做「科技金融」,教育要做「智慧教育」,在盈利之外推動社會的進步。
「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支持下,能夠創造社會價值的民營企業,今後的發展一定越來越好。」王均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