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與侗語地名都承載太多誤解

2020-12-09 瀟湘晨報

山間,有涼亭,名為「培元亭」。「培元」二字來源於中原文化中的「固本培元」哲學觀念。組圖/朱輝峰

滬昆高鐵可以直達懷化新晃。現代化的高鐵與荒僻偏遠的山野對比極為強烈。地理上的新晃,是遠離中心的邊緣地帶,但它又是一個兩個中心之間的「衝突之地」。不同的文明在此撞擊、融合,新晃的地名因此具有多樣的文化特徵。也許它們看起來有些「怪異」,但真正了解之後,才懂得其中蘊含著海量的地理與歷史信息。

直到唐代,這裡才有一個真正的「名」

一個地方可以偏遠到什麼程度?地名也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標準。

新晃本是個「無名之地」,直到唐貞觀八年(634),這片土地才有了第一個行政區劃地名:夜郎縣。為了「夜郎」這個歷史名號,新晃沒少和貴州的某些地方打嘴仗。作為一種歷史文化資源,夜郎國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作為民間語境裡的夜郎國,帶著一點貶義的色彩。「夜郎自大」這個成語讓這個西南古國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一種井底之蛙的形象。其實這個故事有點冤。夜郎並非自大,夜郎本來就很大。司馬遷在《史記》裡說:「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

新晃自稱夜郎國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唐貞觀八年,在這裡設置了夜郎縣。清代《芷江縣誌》裡記載「便水繞涼傘,有夜郎故縣」。這段記載,成為夜郎縣縣治與今天新晃縣關係的一個爭論焦點。歷史上的夜郎國,根據《水經注》《蜀記》《十洲記》《太平寰宇記》等書的記載:從戰國到隋唐,古夜郎大約包括了今日的貴州及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交趾等廣大地區的許多地方。夜郎地域非常廣大。新晃自然也曾在夜郎國的曾經的疆域之內,但要說具體哪個地方就是夜郎國,恐怕都有失偏頗。

新晃這個地名,得名也很晚。一直到唐末至五代時,「諸縣廢,為蠻所侵」,晃州酋長田漢權據得獎州,改獎州為晃州。

新晃縣史志辦的文史專家姚源淦老師認為,1993年版《新晃縣誌》中有關於「新晃」來歷的「縣名考」,只是羅列史料,並不加以分析論證,而是「推測」:唐「羈縻晃州有可能原處晃山一帶,以晃山得名晃州,後遷徙到涼傘,沿用晃州之名」。新世紀初,新晃掀起一股夜郎文化研究與宣傳的熱潮,對新晃歷史又作了一番研究,但依然沒有解決晃州歷史沿革問題。

新晃的「新」字,來源於和老晃縣的區分。1913年,廢晃州直隸廳,改為晃縣。1929年縣治遷新晃城。1956年12月成立新晃侗族自治縣。頻繁變動的建制沿革,反映出一個區域不同歷史時期定位的變化。如今的新晃,有湘黔鐵路和滬昆高鐵通過並設站,當年那個荒僻之地,早已成為湘黔間重要的交通節點城市。

賽容村賽容組門牌。

地名就像侗族人的性格:質樸、堅韌、洋溢生活氣息

破譯後的侗語地名,一點也不神秘,它們洋溢著生命的色彩。相比於漢語體系地名命名的複雜性,侗族地名的命名方式相對簡單質樸。地理、動植物、自然現象、居民屬性、社會變遷、民族信仰都可以成為侗語地名的命名方式。

譬如與所處自然環境相關,如龍口(龍溪口)、貢溪(三水共流)、桂岱(山口袋裡的寨子)、各金盤(金盆裡的寨子)等;與地貌有關的如蓋馬(大山坡)、岑轉坡、犁轅坡、嘯天山、公巖、地習(山坡形如蓑衣)、道丁(山坡形如倒釘)等;地名與水文特徵有關:衝悶、轉水、河壩、壩上、大壩河、大魚塘、龍塘等;地名與方位有關,如絞西、廣東溝、熳爛、忙爛(對門寨)、岑蘭(對門坡)、臥曼(田壩邊)、寨絨(中間寨)、寨佑(上寨)、五陵(石山上)。

有些地名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有關,如龍崩坡、石崩坡、塘龍(扶羅鎮新寨村老行,因科龍發生滑坡泥石流,形成堰塞湖,現仍有堰塞壩痕跡)等;而「進(淨)蠶」則與蟲災有關,雷打坡、雷打坳則與雷擊有關。地名與動、植物有關:與動物有關的,如科賴(野豬窠)、科蒙(老虎窠)、塘益(水牛塘)、阿況(以石蛙叫聲「kuangk」命名)、港溪(港為鶴類的侗語稱呼)等;與植物有關的,如楓木寨、桐木寨、李樹、禾梨坳等。

有些地名與行政區劃及相關機構有關,如晃州、波洲(州):北宋初期,在晃境先後設置了晃州、波州(後演變為波洲),屬羈縻州。因懿州酋長田元猛「逞其桀驁」,擴大地盤。宋熙寧七年(1074),朝廷派遣章惇收復了懿、晃、波、獎等十七州,併入沅州盧陽郡,結束了土官統治,但地名沿用至今。

一些地名與當地某個著名人物或居民姓氏有關:與人物有關的,如塘公寨(寨中有個名姚嵐塘的考取貢生)、天王寨(湖廣農民起義時,寨中有人被封為天王)、豪師龍、老師寨(寨中有個出名的道師)等;與居民姓氏有關的,如吳家、姚家、張家、胡家壩、曹家溪、劉家坡等。

一些地名與居住歷史有關:如遷徙始居地,多稱為老寨、老屋(場)、寨告(舊寨)等,而新建的寨子多稱為新寨、新屋(場)等。一些地名與宗教建築有關,如飛山(寨中有飛山廟)、祖師殿(道觀名)、土地坳、白土地、麝潭(社壇)等。一些地名與生產活動、生活狀態有關的:與耕地形態有關的,如羅漢土、羅盤田、長田、勾田、牛軛田等;與耕地質地特點有關的,如爛泥田、巖板田、紅田、早禾田、敗泥田等。

從地名中可以看出,新晃多山的地貌和以農耕為主的社會形態。這些自然地理與人文風貌,至今也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

侗語地名與漢語地名混雜,成為一種地名學上的特別現象

文化的不斷融合,直接影響到地名。為了更方便交流,很多地名因此改變。

姚源淦告訴我們:侗語地名與漢語的關係很複雜。有的是侗語音譯,用漢字記錄侗音,記錄侗語的漢字沒有表意功能,其字面意義與地名本意無關,字與字之間沒有意義聯繫,千萬不要因此望文生義,否則就容易鬧出笑話。如晃州鎮水洞村的「凱樓陽」,字面含義是難以解釋的,於是人們就諧音為「砍老羊」,解釋為巖石形狀如老羊。其實它是侗語音譯,意為「楊家寨」,「凱」是侗語「寨」的音譯變音,「樓陽(楊)」意為楊家人。有一些帶有漢語借詞的地名,很容易被人看作是漢語地名。如「高衝」「高洲」「高牌」,如果解釋為「高高的山衝」「高高的沙洲」「高大的牌坊」,那你就錯了。「牌」可以「高」,但「衝」「洲」怎麼「高」?其實,這裡的「高」來源於侗語「gao」,意為在(哪裡),是個介詞,它們的意思是「山衝裡」「沙洲邊」「牌坊邊」。

還有一種是侗漢混譯。如中寨鎮的「岑蘭(屯)」,侗語原名「jienmeng」,意為群山環繞如籃筐,因「meng」沒有同音的漢字,就意譯為「籃」,簡化為「蘭」。扶羅鎮圭界村的「bagan(外面的人家)」中的「an」,因找不到恰當的漢字,就意譯為「屋」,得名「八屋」。第一次地名普查調查人不調查侗語原名,就按字面意思解釋為「從前村裡只有八戶人家」。

混譯中,還有以侗語地名的關鍵音節為專名,加上漢語通名的形式。新晃村寨中,歷史比較悠久的多依山傍水,所以在轉換為漢語地名時,保留原名稱的核心語素,再加上漢語通名「溪」,更能彰顯其所在地自然特徵和生活環境。

更為複雜的是侗語意譯的地名。有的侗語原地名找不到恰當的漢字記音,或諧音不雅而不便於音譯的,就採用意譯的方法。如桐木,侗語是「meiduwho」(梅毒我),非常難聽,於是就直接意譯了。楓木,侗語是「meisao」(梅騷),「騷」字也不雅,不如意譯簡便。但涼傘侗語把「楓木」讀為「meihao(美號)」,就不存在雅不雅的問題。侗語詞彙結構與漢語正好相反,是中心語加修飾語。一般是通名+專名結構,如anc(屋)mheik(新)、anc(屋)laox(老)、寨告(舊寨子)、衝悶(有井的山衝)、岑榨(阻擋視線的山坡)。一些侗語地名譯成漢語後,又加上表示類別的新通名,如蓋(界)馬坡、岑坂坡、濠慶灣、扣會坳等,構成侗語(通名加專名)加漢語通名的結構。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常立軍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過湖南西極,歷歷山河間有過動蕩不安的地名往事
    一處三岔路口,這裡的地名大多來自侗語。[天堂]一個曾經戰火紛飛的地方涼傘附近,有林衝、扶羅等鄉鎮。曾經的天堂鄉,消失在它們的區劃裡。林衝和水滸上的林衝毫無關聯。它是侗語「砱衝」的音譯。這是一個漢語與侗語混合的地名。意思是石頭(砱)衝。
  • 尋找夜郎
    貴州號稱「夜郎故地」,夜郎不應該只有「夜郎自大」這樣的偏見,夜郎是一種文化,它不僅是貴州的夜郎,也是南越國相鄰的夜郎,更是秦漢帝國邊緣的夜郎。早在2000多年前,地處嶺南的南越國與地處西南的夜郎國就有著密切的聯繫,2000年後的今天,代表夜郎文化的珍貴文物來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南越文化相遇與碰撞,相信此次展覽定能為兩地歷史文化交往續寫新的篇章。
  • 騎行320國道22-新晃與夜郎
    雨慢慢下大,我把自己和車子都套上了雨披,出了冷水鋪小小的街區,雨越下越大,我看到一個公交車站,趕緊躲了進去,正好一列旅遊專列開了過去,沒看清是去哪兒的。在這兒我套上了雨鞋套,看來今天要和雨水搏鬥一整天了。小小的公交車站還停著一輛三輪農用車,車上裝滿了蔬菜水果,用塑料紙遮得嚴嚴實實,一對老夫妻是車子的主人,那位大爺就在雨中走來走去,既沒有雨傘也沒有雨披,視大雨如無物。
  • 韓國地名為何喜歡照搬中國?兩國重複的地名簡直不要太多!
    另外諸如金陵、江南、丹陽、襄陽、京畿、濟州、廣州、揚州、襄陽、泰安、梁山、奉化、麗水、鹹陽等等,重複的地名簡直不要太多了。在韓國,他們甚至連九州和五嶽也複製過去了……那麼問題來了,韓國地名為何喜歡照搬中國呢?這其間就能反映出,在過去的歷史當中,韓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了。古代朝鮮半島的讀書人,同樣是儒家士大夫,他們往往以能通讀中國經史子集而倍感自豪。
  • 夜郎古遇上夜郎谷 宋培倫大師為夜郎古酒莊支招
    神秘的夜郎古國,聲名鶴起的夜郎古酒,已進入大眾視野。《史記》稱:「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構樹果實聚花果被夜郎國人採用古法釀造出了色鮮味美的「楮桃紅」酒,枸醬的第一縷幽幽酒香從這裡飄起。幾千年前,神秘的夜郎古國,締造源遠流長的夜郎文明。
  • 「夜郎」是怎麼自大的,「夜郎國」又到底在什麼地方?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隨著旅遊經濟的發展,「夜郎旅遊」成了一個熱點話題。貴州的安順,桐梓,六枝,望謨、惠水。長順和三都等地,雲南的宣威以及廣西、四川和湖南的一些地區,紛紛稱自己是夜郎故地或國都,有的地方甚至還要把已有的地名更名為夜郎。是什麼讓夜郎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它又到底在哪裡呢?
  • 夜郎是真的大呢 來看看「尋找夜郎」展覽,了解神秘的夜郎...
    9 月 25 日," 尋找夜郎 " 展覽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幕,共展出貴州境內發現出土的 256 件 / 套珍貴文物,以漢代夜郎國出土文物為主。本次展覽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主辦,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貴州省博等多家文物收藏單位首次聯合大展,也是夜郎文化文物精品首次大規模在廣東展出,將引領觀眾一同追尋夜郎足跡,了解神秘的夜郎文化。展期持續至 2021 年 1 月 12 日。
  • 湖南芷江舉辦侗語侗歌抗戰歌曲免費培訓
    民生經濟網訊 11月3日,筆者在湖南芷江文化旅遊愛好者協會獲悉,該協會將於11月8日10:00至14:00,在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芷江鎮桃花溪村板慄灣景區舉辦首期侗語侗歌抗戰歌曲免費培訓班,以促進芷江抗戰文化、侗族文化的發展,促進芷江全域旅遊的快速發展。
  • 廈門:地名變遷,承載城市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廈門因白鷺聚集而被稱「鷺島」,其實它還有一個很美的別名,叫「嘉禾嶼」。相傳,遠古時廈門島上產禾「一莖數穗」,被視為吉兆而得名。明初,朝廷在島上築城寨,取名「廈門」,寓意祖國大廈之門。之後,鄭成功又把廈門稱為「思明洲」,意即「思念明朝」。  廈門的地名、路名經歷時代的變遷,背後有許多的故事。
  • 已經消失的夜郎古國,原來和湘西也有關係,湘西曾屬於夜郎國!
    我們都知道「夜郎自大」這個成語,一般用它來比喻自大、自負的行為。這個"夜郎自大"的夜郎實際上就是夜郎國這個國家,而夜郎國跟我們湘西是有關係的,因為它包括了我們湘西地區的一部分,尤其是湘西花垣縣吉衛地區。
  • 「大地系男神」夜郎金鑫為公益歌唱為青春暢想
    演唱者夜郎金鑫熱衷公益,在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推出了《她》《城市黃玫瑰》《唇的故事》《愛滿人間》等多首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的公益歌曲,被網友封為貴州正能量歌手的典範。(11月3日 中廉網)  隨著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公益歌曲也應運而生,日漸受到大眾的追捧。從汶川地震後湧現的《生死不離》、《心心相連》,再到北京奧運會的《北京歡迎你》,公益歌曲激勵心靈,承載著人類不屈不撓的精神。
  • 古代詩句中出現的那些好聽地名,真的甩現代地名幾條街嗎?
    中國古代曾有許多非常好聽的地名,小編最喜歡的莫過於殷商王朝四代首都——朝歌,浩浩蕩蕩的中國王朝歷史由此開始。「朝歌」取「喜迎朝陽,高奏凱歌」之意。周滅商後,封康叔在朝歌建立衛國,都於此403年。漢代置朝歌縣,元代置淇州,明代改為淇縣。除了朝歌以外,古代詩句中還有許多風雅的地名,它們有的在近現代紛紛改名,有的仍然沿用古代的地名。
  • 餘杭,句容,無錫,江浙地名中有多少是來自「古越語」的?
    越,這個詞在漢語中有著特殊的歷史文化含義,此字最早見於戰國,指木星起步的地方(即今錢塘江下遊兩岸地區),同時也引申到上古時期同中原諸夏部落有別的,長江以南的原住民團體,因為南方山林眾多,部族善於使用斧頭作為生產工具,所以中原人就把帶有「戉」這種生產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都泛稱為「越」。
  • 夜郎古國--夜郎自大的故事
    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也就是說,漢朝的使者前往南方,被滇、夜郎兩國的國君詢問漢朝和他們的國家哪一個更大。在人們普遍看來,滇國、夜郎國這樣的邊陲小國詢問自己和漢朝哪個更大完完全全是令人發笑的愚蠢行為,因為看看地圖就知道,漢的疆域面積是它們的數十上百倍。
  • 明信片承載了我們太多的記憶
    明信片,承載了我們八零後太多太多的記憶。從小學開始,就很羨慕上年級的哥哥姐姐互相贈送明信片。那時候一毛錢幾張。雖然是便宜,但是那個時候能這樣也算是奢侈的東西了。那個時候大家普遍都一樣。
  • 夜郎憑啥不能「自大」?
    夜郎國有嗎?你別說,還真有。雖說夜郎國已經消失了好幾千年,一點兒史料也沒留下,可沒關係,他們的親戚彝族有啊!根據彝族的史料,可以初步判斷,夜郎王在夏朝起家,歷經武米夜郎、洛舉夜郎、撒罵夜郎、金竹夜郎4個朝代,最後被西漢所滅,歷史共2000餘年。
  • 夜郎,我夢裡的天堂
    夜郎,我夢裡的天堂文:熊亮   兩千多年的山風,吹不落夜郎的旗幟,山峰削平,而你的名字鮮活在典籍夜郎,你曾以赤水為部落名號。夜郎,你的淳樸釀製了青銅器酒器裡的美酒芬芳。夜郎,如果沒有那些歷史風雲的碰撞,你會一直在那方天地自由、安詳。多民族的兄弟,不同的文化,在這裡繁衍生息。夜郎,千百年來,多少人把你尋訪?你是夏商時期的鬼方,你是秦漢時期的夜郎。萬水千山把你擁抱,層巒疊嶂把你收藏。
  • 郡縣之治|貴州石阡的旅遊經:把「夜郎自大」變「夜郎志大」
    這說明,夜郎古國在漢初已建立政權,且勢力超出其他西南夷族。但已消失兩千多年、又曾被人棄如敝屐的夜郎古國,一直都是未解之謎。它在爭議之中成為「神話中的國度」。儘管關於夜郎古國的首府所在地現在仍存爭議,但史學家沿著「臨牂牁江方向」與「唐蒙符關方向」兩條線索,以此確定漢代夜郎國的版圖就在今天的貴州。
  • 夏宮夜郎洞 夢回夜郎國
    彩色貴州,夜郎古國雲瑞上的平壩,海撥1100米高,夜郎洞大門,只見左月亮,右太陽,日,月合成「明」為布衣族夜郎古國的神靈,指引雲端布底民族走出黑暗,夢尋黎明,夜郎洞是夜郎國王曾經飲水的地方,習習涼風,沁入心田,這裡山美,水美,人更美,這裡溫度只有27度,爽爽貴陽,爽爽夜郎。
  • 古詩中的地名方糖
    尾聯寫的是杜甫心中盤算的返鄉路線,其實更多的是表現多年思鄉心切,一旦得以返鄉時心情的迫不及待,一口氣用了四個地名: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加上第一句中的「劍外」(指劍門以南)和「薊北」(指河北,安史叛軍的巢穴),不包括標題,這首詩用了六個地名。但是,誰會打開地圖一一尋找這些地方、辨析今昔變更?更不會當真去想杜甫規劃的回鄉路線是否最合理、路費是否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