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發祥地汨羅江「築壩蓄水」賽龍舟祭屈原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6月1日,大型龍舟在三峽大壩前水域開展訓練。

當日,長62米的鋼製龍舟在屈原故裡湖北省秭歸縣龍舟訓練基地下水訓練。該龍舟是為紀念62歲時投江自盡的偉大詩人屈原而精心打造的,可容納120人同時乘劃。經過訓練後,該龍舟將於三峽大壩舉辦的第六屆宜昌長江三峽龍舟賽上亮相。  新華社發(鄭家裕 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華網長沙6月4日電(記者 明星)龍舟鼓響,粽子飄香。端午節將至,前往湖南汨羅市屈子祠憑弔、緬懷的人們絡繹不絕。4日,在中國端午節文化的發祥地湖南汨羅江畔,參加第七屆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的12支龍舟隊陸續抵達,並開始首場訓練,適應場地和江水流速。

據了解,「中國龍舟公開賽」作為第七屆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中最重要的活動,是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龍舟協會今年最新推出的龍舟活動。

龍舟競渡是汨羅端午節的一大亮點,它吸引著眾多龍舟隊同江競技。然而,今年以來,位於洞庭湖區的汨羅市降雨持續偏小,累計降雨量較往年同期偏少近六成,汨羅江的水位大幅下降,水面收窄,不適合多條龍舟同江競渡。

「今年的旱情特別嚴重,可以說是汨羅近年來遇到的夏季旱災中,最嚴重的一次,但龍舟賽依然照常舉行。」汨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松柏向記者介紹,為確保5日至6日的龍舟競渡賽事和民間龍舟文化表演順利進行,汨羅市在汨羅江下遊進行了築壩蓄水。

4日上午,一場及時雨灑遍洞庭湖旱區,但對於久旱無雨的汨羅而言,這場雨量不大的降雨只是「杯水車薪」,因此築壩蓄水仍在進行。記者看到,築壩擋水的地方在汨羅江大橋下,施工隊正在冒雨加緊施工,壩體長400米、高2米,主要以鵝卵石、片石砌成。

傳統龍舟賽事由於專業性強,普通老百姓很難有機會接觸這項運動。這次組委會將組織廣大市民和旅遊團隊,參加6月6日舉行的趣味龍舟賽,讓群眾近距離接觸龍舟、親身體驗划龍舟的趣味性。6月5日,公開組22人龍舟200米和500米直道競賽將正式開始。

記者從汨羅市水利局了解到,進入5月份後,汨羅市旱情迅速蔓延,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春夏連旱。

 

為確保大賽如期舉行,組委會組織了200人將比賽河道進行大規模清淤、挖沙,以此抬高水面。同時,還在下遊築壩蓄水。「工程完工後,水位至少可達28米,完全可以舉行比賽。」黃松柏說。目前,汨羅江水緩緩上升。由於前期遭遇大旱,上遊來水的流量並不大。

「汨羅江畔的老百姓有這樣一句民謠: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黃松柏介紹端午習俗時說,「古時候的賽龍舟,和奧運會的賽艇項目極為相似。每年端午節賽龍舟之前,年輕小夥們抬著『龍頭』,虔誠地到屈子祠中祭拜,祖輩們的傳統就這樣傳了下來。」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遂成為一年一度的端午風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紀念館館長徐蔚明介紹,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裡,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擴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充滿詩意的汨羅江,也因此成為端午文化的發祥地。

除大陸外,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也十分盛行。受中華文化影響,亞洲地區的不少國家也都有自己的端午活動。並且隨著中華文化傳播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節正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的視野,在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賽龍舟正逐漸成為一項廣受歡迎的體育運動。

相關焦點

  • 【湖南非遺評選】汨羅: 端午節發祥地賽龍舟祭屈原
    「端午源頭、龍舟故裡」湖南汨羅江畔鑼鼓喧天,鞭炮四起,家家戶戶掛起艾葉菖蒲,全家老小走出家門遊端午。 端午節前後來湖南汨羅市屈子祠憑弔、緬懷的人們絡繹不絕,最熱鬧的要數汨羅江龍舟競渡,江面上五彩龍船一字排開,船頭上那些扎著英雄巾的橈子手們個個昂首挺胸,全神貫注。一聲令響,江面鼓點驟起,船槳翻飛,一條條龍舟逆流競發。
  • 湖南汨羅江因乾旱水面收窄 政府築壩蓄水賽龍舟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參加第七屆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的12支龍舟隊4日陸續抵達湖南汨羅江畔,並開始了首場訓練。汨羅市稱,為保證賽事順利進行,已在下遊進行了築壩蓄水。  龍舟競渡是汨羅端午節的一大亮點,它吸引著無數龍舟隊同江競技。
  • 端午節| 賽龍舟的起源及傳說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 一起過端午,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讀讀詩歌,送祝福給你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有人說,管他什麼節日,反正放假就對了。可以玩一天,休息一天。端午節由來: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一般的家庭就只是吃粽子,有一些地方還舉辦賽龍舟,很多人還是很熱愛。
  •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南山關山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端午節在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別名,如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節、重五節、重午節、浴蘭節、天中節、地臘節等等。端午節可能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一個。我讀小學時,老師就跟我們講過端午節的來由,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因為楚國的大忠臣屈原,在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殉國而死。從那時候起,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對屈原就充滿了無比的崇敬。小時候我也喜歡端午節,因為有粽子吃,還有龍舟賽可以看。
  • 包粽子,賽龍舟構成了粽葉飄香,歷史悠久的端午節
    又到端午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龍舟競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吳越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包粽子,無非是端午節最最重要的習俗了。
  • 端午傳說:端午節不只有屈原 你還知道哪些故事?
    原標題:端午傳說:端午節不只有屈原 你還知道哪些故事?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
  • 汨羅江畔過端午,從五月初一持續到十五,熱鬧非凡
    汨羅,隸屬於湖南省嶽陽市,緊靠洞庭湖東畔,在公元前278年,屈原懷石投江,至此,汨羅江畔就流傳了一系列端午習俗。在2006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更是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已經成為了嶽陽市的文化名片,汨羅亦被譽為&34;。
  • 一起過端午,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讀讀詩歌,送祝福給你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有人說,管他什麼節日,反正放假就對了。可以玩一天,休息一天。端午節由來: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一般的家庭就只是吃粽子,有一些地方還舉辦賽龍舟,很多人還是很熱愛。
  • 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別開玩笑了,其實屈原自己也過端午節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在過去,我們這邊的農村過端午節都是熱熱鬧鬧地,包粽子、掛艾葉和菖蒲、洗艾葉澡、喝雄黃酒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忙得不可開交,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現在,端午節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太受到重視的節日。
  •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南山關山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端午節在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別名,如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節、重五節、重午節、浴蘭節、天中節、地臘節等等。端午節可能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一個。我讀小學時,老師就跟我們講過端午節的來由,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因為楚國的大忠臣屈原,在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殉國而死。從那時候起,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對屈原就充滿了無比的崇敬。小時候我也喜歡端午節,因為有粽子吃,還有龍舟賽可以看。
  • 涓涓雋語七律.端午祭屈原:離騷賦予千秋節,天問包羅萬裡鯤
    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就要到了,一想到端午節,我們就會想到吃粽子、賽龍舟兩大傳統禮俗。更會想到一位與端午密切相關的人物,他就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素有高尚情操,愛國情懷。他不僅是位具有浪漫色彩的天才詩人,也是位憂國憂民的偉大政治家。
  • 包粽子,賽龍舟構成了粽葉飄香,歷史悠久的端午節
    又到端午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龍舟競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吳越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包粽子,無非是端午節最最重要的習俗了。
  • 端午節為啥要賽龍舟——關於端午節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
  • 【端午節特稿】「井渫不食」話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祭屈原,好像天然地是這個節日的傳統項目。但端午節到底是怎麼和屈原聯繫起來的,又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民俗學家和好事之徒對此有很多研究。我見到的最離奇的說法來自於上海的文化學者朱大可,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讀讀他的這篇文章:《屈原之死:踏勘在謀殺的現場》。
  • 翠花,上知識: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上知識: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大家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的日子。那麼,端午節很多南方地區都有賽龍舟活動,是怎麼個來歷呢?首先說一下屈原。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出生於楚國丹陽姊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名平,字原;這兩年比較火的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羋月,估計就是屈原的後代。屈原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任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 屈原、伍子胥與端午
    端午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一般都會包粽子,吃粽子,有條件的地方還會舉行龍舟比賽。粽子和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的標誌了。雖然不同地區的端午節習俗會存在不小的差異,但粽子和龍舟這兩樣基本都不會少。粽子自然不必多說。賽龍舟需要有合適的場地,因此在南方更為普遍,但即便是缺少河流、湖泊的北方地區,人們也會儘量尋找合適的地方舉行龍舟比賽,有些地方甚至發明了旱龍舟。
  •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除了屈原還有「主角」
    端午習俗已在我國流傳了2000多年,是日各地粽子飄香、龍舟競賽,洋溢在熱情似火的氣氛之中,不禁有人要問,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端午節有什麼歷史故事?端午節與那些人物有關係?它有些什麼習俗……除了眾所周知的主角屈原外,還存在多個主角,如伍子胥、曹娥、秋瑾,等等。在民國時期,端午節亦被稱為詩人節。
  • 汨羅築壩蓄水保龍舟賽比賽進行
    僅次於過年的盛大節日提起端午節划龍舟,萬家頭村16歲的女孩萬國蘭非常激動,在胸前揮動著雙手描述記憶中的盛況。在新建縣南磯鄉,端午節划龍舟是僅次於過年的節日活動。女孩說,她每年端午都會擠到村口的人群前面看龍舟划過,從在媽媽懷裡的時候開始。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什麼
    其中,賽龍舟還流傳到了國外,形成了國際性著名的龍舟比賽。端午節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各時期人們對端午節的叫法都不一樣。那麼,端午節還有哪些名字呢?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稱為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