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家窪小區33號樓一樓有不少餐飲店,但店主均表示房子是住宅。
28日上午,濟南華山片區中海御山首府一樓底商一餐飲店發生煤氣爆炸。除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已報導該店未規範使用煤氣罐外,有壹粉質疑,該商鋪是住宅樓的底商,是否能開餐飲店?「如果按照規定不能開餐飲店就不會有後面煤氣罐洩漏爆炸的事了。」
營業執照網上審批不會到實地查看
29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事發的餐飲店雖然有一段時間沒有營業,但是證照齊全。同一棟樓的一樓底商還有多家餐飲店,記者以租房的名義諮詢其中一家正在轉讓的店鋪,轉讓人說店鋪能做餐飲,自己已經辦理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不過,店鋪內沒有煙道,需要從油煙機上接一個管子經過油煙淨化設備後,通到外面。「現在都是衝南通到門口。做飯產生油煙那是難免的,不過大家都能辦下(證照)來。」該轉讓人說,自己是為了應對檢查安裝了這些東西,和申請營業執照及食品經營許可證關係不大。「如果城管來檢查,那就開一開油煙淨化器,不來檢查一般就不用開,那東西太耗電了。」
「在住宅樓下開餐飲店,不是不允許嗎?這樣的帶底商的樓住起來有危險啊。」壹粉留言質疑。
29日,記者詢問歷城區行政審批局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相關辦理窗口。營業執照窗口工作人員表示,住宅樓的底商不能開餐飲店,不過,目前營業執照的申請可以網上提交材料,窗口只負責網上審批,不會實地查看。「從2017年開始,辦營業執照的時候,不需要拿房產證或租賃合同來,只要求辦證人承諾地址和房子的性質,並承擔法律責任。我們主要看是否經營用房,裡面沒有是否底商的選項。」該工作人員表示,在接到材料之後會問問地址所在的街道辦,房子是否可以開餐飲店。近期由於有不少市民投訴底商開餐飲店,擔心居住安全,在審批營業執照時對店鋪是否能做餐飲,街道辦也嚴格要求了。
「現在問街道辦的話,他們會說住宅樓下的底商不能做餐飲。」不過,該工作人員也坦言,在此之前確實要求不那麼嚴,也確實有一些在住宅樓下的底商辦理了餐飲營業執照。
記者調查發現,類似在住宅樓底商經營餐飲店的店鋪並不少。在中海華山瓏城一區,22號樓的一側牆下與住宅相連的就是一家飯店,該店2017年取得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目前仍在有效期內。在唐冶街道綠地新希望花園C區北門外,住宅樓的底商中有兩家餐飲店,同樣取得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記者以市民身份投訴後,唐冶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根據《大氣汙染防治法》這兩家餐飲店不應該取得證照,但接到投訴後,城管部門也只能上門查看是否使用了油煙淨化設施。「畢竟它們取得了合法的手續,就是合法經營,我們不能關停它們。」
現場核查不涉及樓上是否有住宅
營業執照辦出後,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過程中,有一個現場核查環節。發證的是行政審批部門,去現場核查的是所在地的市場監管所的食藥工作人員。「我們有一個現場核查表,按照表上的內容核查,不涉及是否底商,樓上是否有住宅。核查的主要是與餐飲食品安全有關的內容。」歷城區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說。
記者查詢發現,2012年11月,經過修訂後的《濟南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開始實施,首次明確了4類禁止從事產生油煙臭氣餐飲行業的場所:不含商業裙樓的住宅樓、未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樓層、與居民住宅樓等環境敏感目標水平間距小於9米的場所。同時要求新建、擴建、改建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的建設項目,依法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設立專用煙道的意思是商業用房與住宅用房之間的煙道是分開的。嚴格來說,直接從店裡通到一樓戶外的排煙管道並不是真正的專用煙道。這裡說的專用煙道應該是單獨通到樓頂的一個煙道。」山東省建築設計院的一位建築設計工程師向記者解釋說。
「這應該是環保部門負責執行。」華山街道辦城管科的工作人員說,雖然城管科偶爾會接到油煙擾民的投訴,但是中海御山首府的投訴很少。
歷城區行政審批局環保窗口工作人員表示,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辦理環節中,經營地址的審核權並不在環保部門,申請人只需要在網上提交一份油煙處理、廢水處理情況介紹的備案,後續的核實和執行則是城管部門負責。但是華山街道辦城管科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自己沒有接到過這樣的核實工作,即便有人投訴,工作人員到現場檢查時,城管工作人員也看不到環保備案信息,只是查看是否有油煙淨化設備,並是否開啟了該淨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