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之鄉」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走過50年

2020-12-14 網易新聞

新華網成都11月12日電(記者餘裡)今年是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成立50周年,目前保護區擁有野生大熊貓約150只,圈養大熊貓種群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只發展到今天的189只,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大熊貓圈養種群,是名副其實的「大熊貓之鄉」。

據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介紹,臥龍自然保護區1963年成立,當時面積為2萬公頃;1975年面積擴大到20萬公頃,成立管理局籌備處;197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五一棚」。

日前,臥龍公布了科研人員近年來用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30餘種珍稀野生動物影像資料。張和民說,臥龍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國內外科研單位、大專院校開展了大熊貓等自然資源本底調查、野外大熊貓生態觀測等科研工作,展開了野外大熊貓、金絲猴、牛羚、小熊貓等珍稀動物的生態生物學研究,獲取了第一手珍貴資料,揭開了野生大熊貓的生存之謎。

1983年,作為大熊貓主食的冷箭竹大面積開花,區內100多隻野生大熊貓生存困難。為保護大熊貓,臥龍自然保護區緊急行動,減少野外人為幹擾,建立半野生飼養場,及時收留和救護大熊貓,並引種培育新的竹類。到2000年,保護區開花枯死的冷箭竹全部恢復成林,野生大熊貓數量回升,大熊貓種群得到有效保護。目前,保護區擁有野生大熊貓約150只。

如今,歷經30多年的努力,臥龍科研人員創建了大熊貓飼養繁育理論體系,結束了過去靠捕捉野生個體維持圈養種群的歷史,實現了圈養種群的自我維持與發展。在此基礎上,臥龍率先啟動了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實現了大熊貓從野外到圈養、再從圈養返回自然的新跨越。

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說,臥龍自然保護區這50年也是一部大熊貓對外交流的歷史。1996年,由臥龍提供的一對大熊貓奔赴美國,開創了中國大熊貓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裡程碑,臥龍大熊貓開始邁步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臥龍大熊貓還奔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成功為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重大盛會助威添彩。

目前,中國參與國際國內合作交流的大熊貓80%出自臥龍,內地贈送香港和臺灣同胞的大熊貓也由臥龍提供。設在臥龍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已成為全球大熊貓科研合作交流與公眾教育的最重要平臺。

(原標題:「大熊貓之鄉」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走過50年)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大熊貓之鄉--中國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華網四川臥龍4月28日電(記者易凌 馮昌勇 白潔)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汶川縣西南部,地處長江支流的岷江上遊,距成都約130公裡。保護區總面積20萬公頃,是世界聞名的「大熊貓之鄉」。  保護區內山高坡陡,河谷幽深,物種豐富,有4000多種植物和2000多種動物,常年氣候涼爽,有較完整的高山生態系統,是大熊貓生存的理想場所。  臥龍自然保護區建於1963年,是中國最大的大熊貓保護區,區內擁有野生大熊貓154隻,約佔全國野生大熊貓的十分之一。截至2005年底,區內共有圈養大熊貓103隻,佔全世界圈養大熊貓數量的55%,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飼養種群。
  • 新聞資料:「大熊貓之鄉」--臥龍自然保護區
    新華網臥龍1月6日電(記者易凌馮昌勇)四川省臥龍自然保護區目前擁有全國十分之一的野生大熊貓、一半以上的圈養大熊貓,是名副其實的「大熊貓之鄉」。  四川省臥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汶川縣西南部,地處長江支流的岷江上遊,距成都130公裡。
  • 四川臥龍「大熊貓之鄉」所受地震影響仍難確定
    四川臥龍「大熊貓之鄉」所受地震影響仍難確定 2008年05月13日 16: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三日電(記者 趙建華)受地震影響,交通受阻、通訊中斷,大熊貓之鄉
  • 熊貓之鄉 | 走進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園區概況臥龍自然保護區國家級第三大自然保護區之一。四川省面積最大、自然條件最複雜、珍稀動植物最多的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享譽中外,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
  •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白色大熊貓
    中新網四川臥龍5月25日電 (記者 安源)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5日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影像。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據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介紹,「白化」現象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但均較為罕見,通常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動物體內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從而在外部形態上呈現白色、黃白色或淺黃色。
  • 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攝影:鄭燿忠及黃瓊慧作為曾經最備受世界關注的瀕危物種大熊貓,在經過數十年的積極保育後,終於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級」降至「易危級」。然而,這只是漫長保護進程的起點,想讓人工培育生長的大熊貓們成功野放到自然棲地裡去生活,則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與支援。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區的總體規劃項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 臥龍自然保護區,為了大熊貓而來的,還以為是關於諸葛亮呢!
    臥龍自然保護區,還以為是保護諸葛亮呢,原來主要就是保護大熊貓的,這個臥龍自然保護區就在四川的汶川西南這個地方。距離四川成都有130公裡,也不是很遠了,開車就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交通還是很便利的,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有一定的損壞,當時香港援助了自然保護區的重建,這個保護區是全國第三大的一個保護區,也是四川最大,自然環境最複雜,珍稀動物最多的一個保護區。
  • 臥龍自然保護區看大熊貓
    臥龍自然保護區――熊貓的故鄉,位於四姑娘山東麓的皮條溝兩岸。皮條溝又名臥龍溝,溝內河流稱皮條河,水流湍急,一瀉千裡,匯入綿江後經岷江流入長江。河流兩岸,峽峰對峙。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響譽中外,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區內共分布著100多隻大熊貓,約佔全國總數的10%。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其它珍稀瀕危動物金絲猴、羚牛等共有56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共有12種,二類保護動物 44種。
  • 臥龍成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歷史背景          1962年,國務院將大熊貓等19種動物列為「珍貴稀有」保護物種,並要求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1963年,四川臥龍成立大熊貓保護區,開啟大熊貓保護事業。1978年臥龍晉升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1980年臥龍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中國自然保護事業迎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 從遊客到訪客,大熊貓和我們的未來|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攝影:鄭燿忠及黃瓊慧作為曾經最備受世界關注的瀕危物種大熊貓,在經過數十年的積極保育後,終於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級」降至「易危級」。然而,這只是漫長保護進程的起點,想讓人工培育生長的大熊貓們成功野放到自然棲地裡去生活,則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與支援。
  • 臥龍自然保護區完成重建 18隻大熊貓踏上回家路
    新華社成都10月30日電(記者 孫陽)記者30日從臥龍自然保護區獲悉,災後新建於保護區內耿達鄉神樹坪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新基地,30日投入試運行。首批18只大熊貓從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重返臥龍,這是汶川大地震後,首批大熊貓返回臥龍的重建基地。
  • 新中國的「第一」·生態篇:臥龍成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歷史背景1962年,國務院將大熊貓等19種動物列為「珍貴稀有」保護物種,並要求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1963年,四川臥龍成立大熊貓保護區,開啟大熊貓保護事業。1978年臥龍晉升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 四川臥龍神樹坪基地大熊貓的安逸秋日生活
    10月20日,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一隻大熊貓在樹杈上休息。  進入秋季,氣溫下降,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裡,國寶大熊貓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顧下享受秋日時光。  該基地是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重建的大熊貓基地,位於四川省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耿達鄉神樹坪——黃草坪區域,佔地面積約150公頃。目前神樹坪基地共有大熊貓50餘只,其中包括今年在基地新生的19隻熊貓寶寶。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 愛旅行:中國國寶大熊貓的樂園,帶你遊覽臥龍自然保護區
    在我國的西南邊陲,生活著我國國家的國寶級動物——大熊貓。而大熊貓生活的樂園是一個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州自治區的汶川縣附近,一個佔地面積達到二十萬公頃的純天然的野生森林公園,被命名為臥龍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物種繁多,面積之大,並且居住著中國的品牌大熊貓,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大熊貓的家園,臥龍自然保護區。希望看過文章的小夥伴們,能多去臥龍保護區看熊貓。臥龍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63年,當時的佔地面積僅有兩萬公頃。
  • 四川自然保護區竹子開花 大熊貓覓食不會受影響
    箭竹開花枯死現象近期在四川一些自然保護區出現,引發人們對大熊貓口糧的擔憂。11月26日,臥龍自然保護區、片口自然保護區有關人士介紹,四川共有30多種大熊貓可食竹,目前有9種出現了開花現象,屬於正常的自然規律,對大熊貓覓食影響不大。    臥龍自然保護區負責人表示,該保護區尚未發現箭竹開花枯死現象。
  •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歡迎大家來到位於阿壩州東南部的大熊貓故鄉--臥龍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地處川西平原向青藏高原延伸的一塊高山峽谷地帶,海拔最高6200米,最低1200米。這裡山谷連綿,箭竹茂密,氣候溼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為大熊貓提供生存環境,也為眾多野生動物及珍稀物種提供棲息繁衍的條件。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與四姑娘山東部接壤,南與蜂桶寨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相連,形成四川省的又一世界遺產地--熊貓生態自然保護區。我國於1963年在此建立自然保護區,1980年臥龍保護區被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
  •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貓戲雪
    近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降雪天氣,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一片銀裝素裹,大熊貓在雪地裡嬉戲,享受降雪帶來的樂趣。12月17日,兩隻大熊貓幼崽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的雪地裡嬉戲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12月17日,大熊貓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的雪地裡嬉戲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12月17日,大熊貓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的雪地裡嬉戲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 四川臥龍神樹坪基地大熊貓的安逸秋日生活(組圖)
    10月20日,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一隻大熊貓在樹杈上休息。  進入秋季,氣溫下降,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裡,國寶大熊貓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顧下享受秋日時光。  該基地是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重建的大熊貓基地,位於四川省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耿達鄉神樹坪——黃草坪區域,佔地面積約150公頃。目前神樹坪基地共有大熊貓50餘只,其中包括今年在基地新生的19隻熊貓寶寶。
  • 動植物保護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貓戲雪
    動植物保護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貓戲雪 2020-12-21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熊貓之鄉」的真情故事
    特別是成立於1983年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紮根臥龍,圍繞大熊貓的繁育進行應用基礎研究,先後建立了臥龍、都江堰、雅安碧峰峽三個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世界一流的大熊貓科研與自然保護教育基地。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經過評估後宣布,將大熊貓移出「瀕危物種」名單,變為「易危物種」,就充分證明了中國保護大熊貓所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