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學者為推進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建言獻策
●本報記者 賴運香 梅州是世界客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文化是城市的根脈,設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對於傳承弘揚客家文化、增強民眾客家文化認同感、建設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
【關注】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
【關注】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 2020-10-17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學者為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建言獻策:抓重點 創...
梅州是世界客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文化是城市的根脈,設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對於傳承弘揚客家文化、增強民眾客家文化認同感、建設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
「關注」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
15日,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總結近年來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情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參加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王慶利,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春明參加會議。
-
我國第五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落戶廣東梅州
人民網梅州12月19日電 (記者羅艾樺)昨天,國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廣東省梅州市「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稱號,梅州成為繼閩南、徽州、熱貢、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之後的第五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世界客都」梅州作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園的地位進一步被肯定和認同。
-
關注丨福建龍巖:客家文化生態保護進入新階段(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完整名單)
該實驗區範圍包括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永定區和三明市寧化、清流、明溪三縣。閩西也成為繼廣東(梅州)、江西(贛南)之後獲批的第三個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文化發展傳播的原鄉故土。閩西客家文化是當地客家人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頗具特點的民系文化和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
-
【非遺保護論壇】梅州客家文化概念概述
2010年,梅州獲準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第五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梅州市現有市級博物館 1個、紀念館2個,縣級博物館7個、紀念館5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4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64處)。
-
閩南三地被列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出臺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介紹,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
-
國家級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揭牌
4月20日,國家級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揭牌儀式在玉樹藏族自治州舉行。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標誌著玉樹文化保護與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非遺動態 | 2019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昨晚開幕!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朱瑛局長,大埔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偉平,梅縣區委常委、副區長潘雪松,市文廣旅遊局丘勝發副局長、黃劍鋒四級調研員,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管委會賴展新副主任,以及各縣(市、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要負責同志、社會各界嘉賓和市民近千人參加。
-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紀實近年來,贛州積極推動全市各地開展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圖為日前會昌縣第三小學的學生在剪紙藝術課堂上跟著老師學習剪紙。(資料圖片)非非 攝漫步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你可以在客家瓷畫傳習所體驗客家瓷畫技藝,也可以在小戲臺前一睹贛南採茶戲的風採;徜徉在大餘丫山,古法榨油、熬紅糖、彈棉花等20餘種土法工藝的現場展示,不經意間就喚起你濃濃的鄉愁……贛南客家文化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密不可分。
-
來梅州,體驗客家文化
,集科研、教育、生態、文化、休閒、度假、居住和旅遊等為一體的客家民俗文化旅遊產業園。它是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重點工程,是梅州「旅遊產業興市」的社會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梅州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客天下是梅州客家文化的縮影,想了解客家文化,來這裡就對了。夏天暑熱,還好這裡的叢林、高聳的山峰都可以遮天蔽日,潺潺的溪水、徐徐的清風,更讓人覺得清涼不少,是避暑的好地方。
-
廣東梅州低調縣城,卻是客家文化寶庫,風景人文建築美食各自精彩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的梅州,是客家人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這裡雖然沒有北上廣深等大都市的摩登時尚和車水馬龍,卻有著都市人遍尋不著而無限嚮往的絕佳生態環境、深厚人文底蘊,以及美麗的鄉村田園風光和多彩的客家民俗風情。
-
好消息~ 《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出爐
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2017年1月,經文化部批准,同意設立客家文化(閩西)生態和保護區,範圍包含龍巖市的長汀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永定區和三明市的寧化縣、清流縣、明溪縣。
-
梅州大埔700年書香古鎮百侯保護開發煥新顏
中新社梅州3月2日電 題:梅州大埔700年書香古鎮百侯保護開發煥新顏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丘佳納 星羅棋布古樸典雅的客家古民居,滄桑的古巷道,在早春鮮黃的油菜花映襯下,如畫卷般迷人,吸引眾多遊客紛至沓來。
-
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批准設立
2月7日,記者從省文化新聞出版廳獲悉,我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由文化部批准設立,這是繼熱貢文化、格薩爾文化(果洛)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之後在我省設立的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至此,我省傳統意義上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重點區域已全面納入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範疇。
-
感受客家文化 體驗生態農業!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走進梅州
本報訊 (記者林婉萍)3日至5日,由省臺辦和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辦的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分線路六「客家文化與生態農業體驗之旅」在我市舉行,來自暨南大學、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惠州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大陸、臺灣學子,以及在梅州
-
感受客家文化 體驗生態農業
本報訊 (記者林婉萍)3日至5日,由省臺辦和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辦的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分線路六「客家文化與生態農業體驗之旅」在我市舉行,來自暨南大學、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惠州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大陸、臺灣學子,以及在梅州、河源、惠州的臺商、臺胞、臺屬約80人參加活動。
-
美麗大埔爭創客家文化生態示範區
藍巧 攝大埔,客家香格裡拉。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之譽。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大埔過程中,大埔努力踐行「生態立縣、綠色興縣」發展理念,堅持注重生態文化建設,堅持注重統籌城鄉發展,以打造客家香格裡拉為目標,爭創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低碳經濟發展實驗區、客家文化生態示範區,建設富庶美麗幸福大埔。
-
贛州:傳承千年文化 保護客家「國寶」
如何保護並傳承贛南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借振興發展之機,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文化軟實力,成了擺在贛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2013年1月,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贛州客家文化的保護上升到國家層面,是第15個獲批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