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揭牌
4月20日,國家級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揭牌儀式在玉樹藏族自治州舉行。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標誌著玉樹文化保護與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關注丨福建龍巖:客家文化生態保護進入新階段(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完整名單)
該實驗區範圍包括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永定區和三明市寧化、清流、明溪三縣。閩西也成為繼廣東(梅州)、江西(贛南)之後獲批的第三個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文化發展傳播的原鄉故土。閩西客家文化是當地客家人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頗具特點的民系文化和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
-
專家學者為推進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建言獻策
●本報記者 賴運香 梅州是世界客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文化是城市的根脈,設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對於傳承弘揚客家文化、增強民眾客家文化認同感、建設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
專家學者為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建言獻策:抓重點 創...
梅州是世界客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文化是城市的根脈,設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對於傳承弘揚客家文化、增強民眾客家文化認同感、建設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
【關注】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
15日,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總結近年來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情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參加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王慶利,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春明參加會議。
-
閩南三地被列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出臺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介紹,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
-
「關注」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
15日,梅州市召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總結近年來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情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參加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王慶利,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春明參加會議。
-
青海三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活態傳承藏文化
中新社青海果洛3月23日電 (孫睿 張添福)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擁有熱貢文化、格薩爾文化(果洛)以及藏族文化(玉樹)三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青海正致力於活態傳承雪域藏文化。孫睿 攝 在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規模頗大的格薩爾王獅龍宮殿已復建完成。 中新社記者進入殿內看到,格薩爾王銅像端坐正中,左右兩側是大將賈察和丹瑪泥像,大殿兩側豎立著嶺國三十員大將塑像。宮殿二層供奉著蓮花生大師,而一處新建房屋裡,陳展著格薩爾王和三十員大將的遺物和一部《格薩爾王》新書。
-
【非遺保護論壇】梅州客家文化概念概述
其中約五千萬人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10餘個省(市、自治區)的 180多個縣(市),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2010年,梅州獲準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第五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梅州市現有市級博物館 1個、紀念館2個,縣級博物館7個、紀念館5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4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64處)。
-
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批准設立
2月7日,記者從省文化新聞出版廳獲悉,我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由文化部批准設立,這是繼熱貢文化、格薩爾文化(果洛)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之後在我省設立的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至此,我省傳統意義上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重點區域已全面納入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範疇。
-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出臺 已設立21個實驗區
據介紹,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經過10多年文化生態保護區制度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文化和旅遊部已批准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各省(區、市)也設立了146個特色鮮明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
2019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宣傳推介活動在銀川市成功舉辦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是國家級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加強廣西河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2019年9月10日—11日,河池市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行2019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宣傳推介活動。
-
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公布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日前公布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7家入選。 2019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並經文化和旅遊部同意設立的特定區域。
-
梅州大埔700年書香古鎮百侯保護開發煥新顏
春暖花開時節,廣東梅州市大埔百侯鎮,這個有700年歷史的書香古鎮格外熱鬧。 百侯是梅州市目前唯一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至今保存完好12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其中大多為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同時,百侯也是遠近聞名的書香古鎮,當地歷來文風鼎盛,書香氛圍濃厚,「一腹三翰院」、「同堂七魁」、「同榜三進士」的故事在海內外傳為佳話。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
其中,就法治建設而言,中國政府先後頒布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文件;啟動了《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認證、搶救、保護和研究工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
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公布 我省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
12月27日,記者從文化和旅遊廳獲悉,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從2007年到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已先後批准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檢查驗收和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並公布了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建設中國特色保護體系(圖)
自2007年文化部啟動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以來,目前,我國已相繼設立了閩南文化、徽州文化、熱貢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海洋漁文化(象山)、晉中文化、濰水文化、迪慶民族文化、大理文化、陝北文化等1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浙江、山東、雲南、廣西等省區也開展了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探索工作。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保護區
中國網12月28日訊 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列其中。從2007年到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已先後批准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涉及四川、青海、福建、安徽等17個省(區、市),由於此前尚處試驗性階段,因此各保護區暫定為「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
四川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首批國家級保護區
人民網成都12月27日電 據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消息,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列其中。
-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明日施行 來看看浙江的保護區
2019-02-28 17: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陸遙3月1日起,文化和旅遊部出臺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目前,文化和旅遊部已批准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