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都叫獸
來源:動漫經濟學(ID:dmjjx666)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最近有點煩。如何看待原著融梗的問題已經成為各場發布會下媒體追問的焦點,儘管自己屢次回應「人物關係,大範圍情節以及時間線,都做了放置,和原著已經很不一樣了」,自己沒有看過《白夜行》,依舊無法被大眾釋懷。
這不是融梗問題第一次闖入大眾視野,但絕對是威力最大的一次。事實上,自IP經濟興起之後,規則本身便與融梗問題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時至今日,融梗已經成為IP經濟的灰色地帶,並最終在《少年的你》身上迎來一次爆發。
缺乏原創的時代
原創,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正在變得越來越稀缺。
在戲劇上,圍繞原創性的爭論很多,有人認為人類戲劇形態在古希臘時期便已窮盡,有人認為莎士比亞是戲劇模版的終點。到了20世紀初期,法國戲劇家喬治·普羅第找到並列出了36種劇情模式,並堅持認為,古今所有的戲劇劇情都不會超出這36種模式。以此為理論基礎,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通向電影的聖殿——北京電影學院影片分析課教材》,成為影響中國影視人們的重要書目。
既然戲劇本身的框架已然成型,所有的原創都不過是小版圖內的修修補補,那麼人們對於劇作非原創性的道德負擔便會大大降低;同時,由於文化產業本身日益旺盛的需求,迫切需要大量文化產品填充市場。二者相匯,共同催生了灰色地帶的誕生。
漸漸的,一些介於原創和抄襲之間的作品開始誕生,並很快成為資本的寵兒,這就是融梗。人們驚訝地發現,這類作品的商業價值遠遠大於純原創作品。比如《魔道祖師》,其與《霹靂布袋戲》之間存在著至今仍在爭議的影響借鑑。在霹靂謎們看來,「藍忘機」這個名字,完全可以視為一種實錘(忘機一詞最早起源於道家,指的是琴的意思。《霹靂布袋戲》中存在一名重要角色為白忘機)。
比如《甄嬛傳》,曾被女頻四小天后之一的匪我思存狀告抄襲自己的原創小說《冷月如霜》的故事情節,法院至今仍未宣判。
除此之外,《華胥引》、《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尋找前世之旅》、《楚喬傳》、《庶女有毒》這些知名片單上的作品,同樣在融梗問題上存在汙點。
大眾在這個問題上也非絕對無辜。事實上,相比於原創內容,大眾天然喜歡這種灰色產品。這是因為純原創作品往往是某條新創作路徑的探索者,創新意義大於閱讀爽感;融梗IP廣泛引用了成熟商業作品被市場驗證過的創作套路,出爆款的概率遠遠高於自己趟出一條路來。
在市場導向下,融梗IP的大繁榮不知不覺地到來了。
融梗非罪化:娛樂資本和內容平臺的共同利益
融梗IP在消費端大受歡迎的現象,很快演變為娛樂資本批量買入的商業行為。作為爸爸,娛樂資本可不希望自己儲備的IP自交易伊始就背上抄襲嫌疑。因此,買方開始向賣方施壓,迫使其將抄襲定義固定化。
2016年,晉江文學城修改抄襲判定條例,把細綱相似十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兩個比例線明文寫入鑑抄規定。相似比例低於10%的被定義為非抄襲,融梗得以脫罪。
對於商業組織晉江來說,修例的理由很充分,舊的習慣法需要牽扯編輯大量精力進行人工判定,成本過高,改為成文法之後標準統一成本大大降低;更為重要的是,融梗非罪化定論之後,為日後大賣融梗小說鋪平了道路。
除了方便賣貨,融梗非罪化輿論的形成,還與網文平臺內在需求同步:
1.穩定內容生產體系的需要。隨著原創時間的加長,原創門檻不斷提升,如果不變相降低創作門檻,很容易逼走內容創作者們,融梗在一定程度上的確降低了創作門檻和IP生產率。
2.平臺增收的需要。網文平臺的收入構成主要為付費閱讀+版權收入,多賣IP就能多賣錢。按照網友分類,完全剔除融梗嫌疑後,只有十幾位原創作者的版權能夠交易,這既違背供求平衡的市場規律,也不符合平臺增收的需求。
3.融梗IP更好賣。娛樂資本對於消化融梗IP並沒有道德負擔,此前《甄嬛傳》、《魔道祖師》等一批融梗IP已經積累起更好的市場反饋,因此資方選擇大量買入融梗IP。
電影《少年的你》原著作者玖月晞,就是此類創作手法的佼佼者。據悉,她一共出版了16部小說,570餘萬字,其中10部賣出影視版權。這種現象讓晉江支持純原創的作者和粉絲們大為不滿,但在規則之內又無可奈何,因此將行為本身定義為「融梗」,並追封玖月晞為「融梗天后」。
而隨著《少年的你》大賣,玖月晞版權身價超過老對頭丁墨,也就剩下個時間問題了。
粉絲的反擊:法律不管,輿論來管
平臺和資本都在推融梗非罪化,但對於這種說法,粉絲並不認可。
粉絲聚焦的核心點在於: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粉絲們認為,融梗現象的盛行,對於認真原創作者並不公平;長遠來看,行業資源向融梗IP的集聚,使得行業更鼓勵誕生裁縫而非原創者,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
粉絲們也考慮過訴諸法律,但法律制定的相對落後,在抄襲問題上尚無定論,更遑論梗模糊的融梗了;此外,廣泛分布於行業內的中小創作者們,也無力負擔高昂的法律成本。
法律管不了的,就靠輿論來管。於是,粉絲們開始戰鬥。
《少年的你》成為了這場戰鬥的祭旗。
就公關戰而言,這場戰鬥是成功的,其完成了如下使命:
1.融梗問題公開化。融梗是一個小圈子的詞彙,藉助對《少年的你》的抨擊,該詞彙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完成了概念普及。
2.融梗譴責正當化。融梗並不等於抄襲,但在這輪宣傳過後,大眾認知上融梗幾乎等於抄襲的變種,譴責融梗成為政治正確。
3.融梗問題成本化。現代娛樂體系下,所有的問題依舊可以歸為經濟問題。娛樂資本大肆購買融梗IP,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融梗IP幾乎沒有風險成本。因此當融梗問題成為輿論壓力,並有概率壓垮一部名利雙收的電影時,再激進的娛樂資本都會重新計算交易背後的投入產出比。
不過,站在行業角度,動漫經濟學並不看好這場戰鬥未來的走勢。因為融梗本身的土壤正在發生改變。融梗是介於文學和工業化的產物,文學的叫創作,工業化的叫做套路,晉江在工業化道路上的落後造成了融梗問題尖銳,隨著未來晉江湧入更多創作者,晉江起點化,套路取代融梗之後,自然也就不存在融梗問題了。
融梗問題擴大化最大的價值在於,其在階段性內打壓了融梗IP經濟產業鏈,使娛樂資本有所收斂,促進了原創IP的發展。不過從長遠來看,隨著網文生產的工業化,套路上位,絕對原創和文學復甦註定是一場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