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玩遊戲,很可能玩過或者聽說過日本遊戲公司出品的三國題材遊戲。這篇文章,就將主要從影視劇和遊戲角度,看看日本人對三國文化有多痴迷。
2019年5月份時候,作為CA最新的「全戰」系列作品,《全面戰爭:三國》讓這家英國工作室在國內聲名大噪,本來中國玩家就對三國題材有著獨特的情懷,自然紛紛掏出錢包,買買買了。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同樣對三國題材的作品很感興趣的日本玩家根本高興不起來。因為《全面戰爭:三國》配備了十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語言,甚至鄰居中國和韓國還有語音,可這遊戲就是沒有日語……
要知道,雖然CREATIVE ASSEMBLY是一家英國開發公司,沒日文很正常,但《全面戰爭:三國》的發行商可是日本遊戲公司SEGA(世嘉)。
於是steam評論區下方的日本玩家紛紛請願:我們要日文!
「謝謝你們製作了這麼有趣的遊戲!但是沒有日文版真是藍瘦香菇。」
「如果有日語版的話,會有很多日本玩家購買《全戰三國》的。因為三國演義在日本就很受歡迎。」
「明明是期待了好久的三國遊戲,我竟然得抱著中文字典玩。」
暴躁些的,直接差評批判一番,拍拍屁股走人了。
最後,日本人硬是逼得英國公司出來澄清他們並非有意不搞日語版,而是《全戰》系列的遊戲原本就不支持日語。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來,相比於我們中國人,日本人對「三國題材」的興趣也非常大。
除此以外,日本光榮株式會社出品的系列遊戲《三國志》和《真三國無雙》,在中國具有很高知名度,他們甚至創意性的將三國武將與戰國武將混搭在一起共戰遠古魔王,從而出現了全新的《無雙大蛇》作品。
1994年央視拍攝、唐國強主演的《三國演義》,在日本被公認為史上最傑出的三國電視劇。
據說當年日本人開出1萬美元1集的價格買下,再每集投入1萬美元進行翻譯、配音。
唐國強《三國演義》以84集完整版日語配音的形式,自1995年4月開始在NHK首播。之後又推出國際版,在日本近10個頻道播放過。
一些日本網友表示:
「我8年前曾經買過這個電視劇的DVD版本來收藏。」
「非常好看,很精彩。」
「當年在電視上播出的時候,我還特意把每一集都錄下來了。」
「第一個看過的中國電視劇就是《三國演義》。」
「片頭曲真是首神曲啊!」
「中國電視劇當中的動作場面都非常非常的厲害和精彩。」
電影《赤壁》火爆後,這版電視劇又在日本受到關注,據說不少日本妹子剛看完金城武的盛世美顏,一時不能接受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不過看了幾集後,就被唐國強老師的霸氣和對角色多層次的塑造所折服,變成只認這版諸葛亮了。
胡玫執導、趙立新主演的《曹操》,高希希執導、陳建斌和陸毅等主演的《三國》,吳秀波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等,這些中國拍攝的三國題材都曾引進日本,引發熱議。
管中窺豹,日本的三國文化可以說是非常火爆。甚至世界上開發三國題材遊戲、寫三國方面的小說、畫三國方面的漫畫、拍三國題材的電影和動漫等等最多的,並非是中國,而是日本。
曹操在日本人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網裡頭排第四,諸葛亮排第九。
早在1992年,東映就拍攝過三部三國主題的動畫電影,分別是《英雄的黎明》、《燃燒的長江》和《遼闊的大地》。第一部《英雄的黎明》留下的同名bgm也被《天龍八部》使用過,可以說非常經典。
有畫漫畫的,橫山光輝的《三國志》連載15年,賣了3000萬部,長壽程度堪比現在的三大民工漫。
中華文明幾千年歷史,波瀾壯闊的經典歷史不計其數,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也並非一家獨大,那為什麼日本人卻獨獨痴迷三國故事?
這就要翻開日本文化歷史,從《三國》作品的傳入談起了。
第一次日本的「三國熱」源於羅貫中版《三國演義》的傳入。
在江戶時代,便出現了《三國志演義》自長崎傳至日本全境的歷史記載。元祿早期,日本京都天龍寺的僧人義徹、月堂兄弟將之合譯成日文版《通俗三國志》,在京都正式出版,是日本歷史上翻譯出版的第一部外國小說。
最開始,該小說主要在僧人、讀書人等知識分子群體流傳,之後才逐漸流行於人民大眾間。
正德(1711年)至享保(1716年)年間,出現了一批以《三國志演義》等白話小說為學習教材的知識分子團體,也算是《三國演義》在日本的第一個狂熱粉絲群體了。
宣揚武士精神的作品與歐洲的騎士精神一樣,都是對被統治階層的精神宣傳。三國作品之中,又恰有許多與武士精神內涵相通的地方。
這點在江戶晚期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繪製的插圖中可見一斑。
(劉玄德雪中三顧茅廬會孔明)
(馬超大戰渭水曹操髭切敗走圖)
(講空城計的《孔明仲達圖》)
那會兒的日本人特別喜歡三國之中的一種經典畫面:一騎討。也就是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
江戶時代的人們認為擁有一騎討能力的人是呂布、關羽、張飛和趙雲。因此關羽被吹的很高,浮世繪也愛畫關羽。
(血流如注的刮骨療傷圖)
到了近代日本,三國作品再度流行。這就要說到在日本富有盛譽的文學家吉川英治。
(吉川英治,被評在日本能與他比肩的,唯夏目漱石一人)
吉川英治偏愛諸葛亮。他所再編的《三國志》是以蜀漢為中心,在書中他這樣評價孔明:
吉川英治曾表示:「孔明一死,提筆的興致和氣力頓時都淡弱了。無可奈何。」於是只能就此完結。
吉川英治留下的三國元素對近代現代日本作品影響深遠。以吉川英治《三國志》為基礎,橫山光輝執筆的漫畫《三國志》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也掀起了一輪三國風潮。
據說有個公司職員因為太喜愛三國,每當休息時就會來到中國,訪問三國時期的城市與武將故鄉,堅持了20年,可以說日本對三國的喜愛已經近乎變態了。
當然,三國文化能在日本經久不衰,其根本還是作品本身足夠優秀,充滿魅力。
三國所構建的世界,是一個波瀾壯闊、將星雲集的世界,是無數男兒們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時代,是無數能臣謀士鬥智鬥勇的時代,是無數梟雄活躍、英雄輩出的時代。
這種由亂世帶來的充滿投機氣味的精神氛圍,則完全符合日本的審美觀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