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為什麼中國人如此痴迷波爾多?

2020-12-23 紅酒百科全書1

囊括一切酒類知識,走進微醺酒類世界!

微信公眾號:酒百科(baikejiu)

前幾日,葡萄酒搜索網站 Wine Searcher 發布了一份亞洲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葡萄酒榜單。其實與其說是亞洲市場,不如說是東亞市場——這份榜單收集的是新加坡、中國大陸、中國香港、韓國和日本這 5 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數據。

為什麼關注亞洲呢?

你隨便問一個產酒國的葡萄酒生產商他們最想進軍哪個市場,十有八九答案會是亞洲——在亞洲,中產階級正在蓬勃發展,他們有著不斷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最重要的,亞洲是個相對未開發的市場。亞洲市場不僅人口眾多,而且對於葡萄酒也沒有什麼先入為主的成見,接受度非常高,這是多大的一塊蛋糕啊!

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看東亞人民最喜歡的 10 款葡萄酒到底是哪些呢?

東亞人民最喜歡的葡萄酒:拉菲依舊穩坐榜首

01|拉菲正(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02|木桐正牌(Chcteau Mouton Rothschild)

03|瑪歌正牌(Chateau Margaux)

04|拉圖正牌(Chateau Latour)

05|靚次伯副牌(Echo de Lynch Bages Chateau Haut-Bages Averous)

06|侯伯王正牌(Chateau Haut-Brion)

07|龐特卡奈正牌(Chateau Pontet-Canet)

08|靚次伯正牌(Chateau Lynch-Bages)

09|柏圖斯正牌(Petrus)

10|雄獅正牌(Chateau Leoville-Las Cases Grand Vin de Leoville)

嘛……這份榜單,不算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東亞市場最受歡迎的葡萄酒前 10 名全都是幹紅,而且全都是波爾多,榜首依舊是全體東亞人民心中的白月光拉菲,左岸依舊 9:1 完勝右岸。

可能稍微出人意料一點的就是靚次伯副牌了,作為整個榜單中唯一的副牌,價格 2 位數的存在,不僅躋身前 5,把一級莊侯伯王給擠下去了,甚至名次還甩自家正牌一大截。

雖然這次的榜單關注的是東亞市場,但是正好藉此機會,我們今天來好好說說波爾多與中國的那些事兒~

波爾多與中國的前世今生

關於當初波爾多的狂潮是怎麼在中國掀起的,說是一個奇蹟一點也不為過。仿佛是天時地利人和俱齊,duang 地一下就發生了。

在波爾多葡萄酒在傳統的歐美市場遇到阻礙時,中國市場卻在崛起。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型、改革開放以來對外國新事物的追逐、經濟水平提升後人們對品牌、談資和地位的追求等等,種種因素導致了波爾多在中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拉菲一舉封神,即使完全不喝葡萄酒的人也都知道「82 年的拉菲」是什麼東西。

再到後來,中國人開始不滿足於只買一買葡萄酒,而是開始涉足於酒莊的投資。散裝貼標酒和假酒也不可避免地緊跟其後。

2013 年時有一部澳大利亞和中國合拍的紀錄片《紅色情結》(Red Obsession),專門講述了波爾多葡萄酒如何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如何為波爾多瘋狂,而波爾多方面又是懷著怎樣的複雜心情的。

中國市場將波爾多葡萄酒的價格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過熱的市場和過高的價格讓波爾多人既興奮又不安。一方面他們歡迎中國帶來的實打實的人民幣,另一方面他們也對這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懷著畏懼,害怕著中國速度帶來的未知。

然而,酒莊無法控制市場,就好像酒農無法控制天氣。當初波爾多的井噴式成功並非全然來自人為努力,同樣地,2009 年和 2010 年連續 2 年的奇蹟之後,波爾多在中國市場的下跌也是無法避免的。

很多人在等著波爾多的時代過去,近年來勃艮第、美國、澳洲酒的呼聲越來越高,拉菲在一些圈內人的心中仿佛已經成為了過去。在時髦的酒圈人都開始談論自然酒的今天,還開口說 82 年的拉菲,眾人都會向你投來鄙視的目光了。

可是這次的榜單成為了波爾多的反擊——過時?還早著呢!

為什麼中國人如此痴迷波爾多

為什麼我們如此痴迷波爾多?為什麼偏偏是波爾多,仿佛沒有做出任何努力就能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

很多業內人士都探究過這個問題。電影《紅色情結》花了很多篇幅來講這個話題。一開始老外是不理解的,當他們問出口時,得到的回答只是「因為喝紅酒對身體好,對皮膚好」。莊主聽到這個答案一臉懵逼,他當然不會知道,那只是這個群體使自己行為合理化的一種託詞,他們買你,當然是因為你是拉菲木桐波爾多啊。

漸漸地,老外了解到了中國的「面子文化」,於是一面恍然大悟一面略帶鄙夷地作瞭然狀,老外對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習慣總是會有些評判和誤解,我記得之前還讀到過澳洲阿德萊德大學某論文,經過一番調研很正經嚴肅地得出了「中國人更喜歡幹紅而非幹白的原因是白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不吉利的顏色」的結論……但這也不能怪他們,不說雙方橫亙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了,就連中國人自己,不也會把國人對波爾多的追捧簡單粗暴地歸結為「面子文化」嗎?

但是真的這麼簡單嗎?

中國人對紅酒接受度更高

中國人和紅酒是有緣分的,這裡說「紅酒」而不是「葡萄酒」,因為確實在不少中國人的心目中,紅酒就代表了葡萄酒。外國葡萄酒剛進入中國市場時,95% 的都是幹紅,很多因素都導致了最初在中國流行起來的是幹紅而不是幹白。

首先,國門剛打開的時候,擁有鮮豔紅色的紅酒完美地撐起了「舶來品」的身份,顏色清淡、倒在杯中看不出與白酒有啥巨大區別的白葡萄酒從一開始就輸一頭了。

其次,中國人喝慣了常溫或溫熱而非冰鎮的飲品,現在一般人喝個葡萄酒都不會特意冰鎮,更別提三四十年前了,常溫飲用也不會受太大影響的幹紅再勝一籌。

此外,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食補」和「以形補形」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凡是高端點的食材,總得有點什麼健康功效。剛好,專家說紅酒中有對健康有益的白藜蘆醇和花青素,即使現代科學對「拋開劑量談療效」的現象表示了質疑,不管怎麼說,「紅酒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了。So,紅酒再贏一局。

其實不僅中國人會強調食物的健康特性,日本人和韓國人也會,這也是波爾多幹紅在整個東亞市場上都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吧。

地位與面子:商品背後的內因

至於面子,當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紅色情結》影片中中國大陸第一位 MW 趙鳳儀的話就很中肯,她首先講述了拉菲如何帶給中國人地位與面子。

這很好地解釋了中國人對波爾多葡萄酒的初步認知。但波爾多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並不僅僅是滿足面子的工具。

波爾多:高門檻領域的最安全選擇

鳳儀接著說:葡萄酒是個門檻不低的領域,就像外國人面對中國餐廳中有上百樣選擇的菜單,中國人面對琳琅滿目的葡萄酒,不看品牌看什麼呢?

換位思考一下,其實很好理解,中國的美食有無數種,但是初次接觸的老外會選擇吃什麼呢?是餃子,是北京烤鴨,是宮保雞丁。追求品牌,不管放在哪個國家,說的是哪種商品,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都是完全合情合理的選擇,無可厚非。非得與面子掛鈎,倒也不必。

波爾多之於當時的消費者,就是北京烤鴨之於初嘗中國美食的老外。它不僅名氣足夠大,也足夠「安全」。

經過意外爆紅以及後續的瘋狂營銷,波爾多在國人的心目中幾乎已經和葡萄酒劃上等號了。不管業內人士再怎麼看輕波爾多,它在廣大人民中,依然還是葡萄酒界的寶馬、香奈兒、勞力士、香格裡拉……

波爾多 VS 勃艮第,接下來是誰的時代?

說實話,在看到這個榜單、寫這篇文章之前,一直以來我也似乎有種波爾多的時代已經過去的感覺,不管是在中國市場的佔比還是期酒的價格,波爾多都在下滑,這給人一種英雄遲暮的錯覺。但是我忘了一件事:討論本身就是一種強調。或許只要人們還在談論波爾多,還在關注著波爾多的天氣、每個名莊的動態,那麼不管它的價格漲也好跌也好,它的時代就不會過去。

即使現在有一個正在一旁虎視眈眈的強敵——勃艮第。

波爾多在中國市場的聲望大約在 2011 年左右達到了巔峰,從 2012 年開始,人們的興趣逐漸轉向了勃艮第。在各種頂級葡萄酒拍賣行,勃艮第的數量和售價已經超過了波爾多。從 Wine Searcher 上也能明顯地看出來,勃艮第最貴的酒羅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稅前均價將近 14 萬,是波爾多最貴的酒的 4 倍還多,是拉菲的 20 多倍。

最貴的波爾多酒前 5 名

最貴的勃艮第酒前 5 名

雖然波爾多依然擁有「群眾基礎」,但是現在國內比較懂酒的人心目中其實都已經偏向勃艮第了。第一位亞裔葡萄酒大師李志延(Jeannie Cho Lee MW)也對勃艮第葡萄酒未來在中國市場的情況做了樂觀的預測:波爾多酒數量龐大,而且有期酒制度,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買到任何年份的頂級波爾多酒。因此更加稀有的勃艮第成了更加獨特的代替品。這是很自然的演變,另一方面來說,勃艮第無論幹紅還是幹白都更加適合不同的中國美食,她相信最終中國人的口味會向勃艮第傾斜。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對於紅酒為什麼中國人如此痴迷波爾多
    再到後來,中國人開始不滿足於只買一買葡萄酒,而是開始涉足於酒莊的投資。散裝貼標酒和假酒也不可避免地緊跟其後。2013 年時有一部澳大利亞和中國合拍的紀錄片《紅色情結》(Red Obsession),專門講述了波爾多葡萄酒如何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如何為波爾多瘋狂,而波爾多方面又是懷著怎樣的複雜心情的。
  • 日本人不解中國人為何如此痴迷房子
    然而日本人對此卻不認同,約九成以上日本網友認為幸福和房子沒有關係,請中國人三思而後行。(11月26日《長江日報》)幸福是否與房子有關?在這個調查中,八成中國網民認為有關,而日本九成以上的網民則不認為兩者是有關的,同時對中國人如此痴迷房子表示不解。在房價高漲到很多人高呼買不起房的當下,房子卻成了幸福的一個指標,當幸福淪喪成了房子的附屬品的時候,焉知是「福」還是「禍」?
  • 中國人距離波爾多一級名莊還有多遠?
    摘要: 目前,波爾多有超過100家酒莊在中國人手中,那麼,距離中國人擁有一家一級名莊會有多遠呢?
  • 國內的法國葡萄酒,為什麼主要來自「波爾多」?
    因為它們的風頭,都被波爾多葡萄酒搶去了。你看國內的商務宴請、朋友聚會,喝的法國葡萄酒,主要是來自波爾多地區。中國人聊得最多的、喝得最有面子的,也是法國葡萄酒中的波爾多紅酒。可為什麼在中國出盡風頭的,卻是波爾多葡萄酒!1波爾多葡萄酒,千年網紅現在國內,都在說「網紅」,但我覺得吧,網紅是個吃青春飯的職業。
  • 波爾多葡萄酒,為什麼這麼有名?
    這也不稀奇,在過去的三百多年裡,全世界最富庶的商人都曾像中國人這樣湧向波爾多,荷蘭人、德國人、英國人……他們也都曾經在波爾多大舉購入酒莊,有人乾脆在波爾多當地安家,後輩們做了地地道道的當地人。而波爾多的葡萄酒,雖然市場上也存在著起起落落,卻一直佇立在世界舞臺上,經久不衰。
  • 中國人喝最多的紅酒,為什麼是赤霞珠紅酒?
    喝紅酒也是如此。出現頻率最多的赤霞珠紅酒,往往決定了中國人對紅酒的第一印象。餐桌上一提到紅酒,有些朋友就皺起眉頭,「鄭小塔,紅酒真難喝,又苦又澀。」我心中第一反應是,「恐怕,你是喝到差的赤霞珠紅酒了。」
  • 韓媒稱中國人購買法國波爾多酒莊「像買勞力士表一樣」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韓國《朝鮮日報》網站3月6日刊登評論員金侊日的《中國人買下波爾多》一文,描述了中國人紛紛購買法國酒莊的趨勢及其產生的影響力,文章摘編如下:幾年前,我曾去過法國波爾多進行葡萄酒的採訪,一行中有韓國記者
  •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
    這篇文章,就將主要從影視劇和遊戲角度,看看日本人對三國文化有多痴迷。2019年5月份時候,作為CA最新的「全戰」系列作品,《全面戰爭:三國》讓這家英國工作室在國內聲名大噪,本來中國玩家就對三國題材有著獨特的情懷,自然紛紛掏出錢包,買買買了。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同樣對三國題材的作品很感興趣的日本玩家根本高興不起來。
  • 深度解析太陽的後裔為什麼會火 開創韓劇獨特製播模式是關鍵
    2016年螢屏「太陽的後裔」成為了繞不開的關鍵詞,大結局劇情圓滿落幕,劇迷們紛紛不舍老公宋仲基,而「太后」熱潮還在延續,到底這部劇為什麼會如此火爆呢?   《太陽的後裔》為什麼引進中國?   《太陽的後裔》引進中國以後,獨家播放的版權視頻網站賺翻,該劇第一集開播就點擊量火爆,可是你知道當初中國視頻網站為什麼會引進這部劇嗎?   《太陽的後裔》播出的中國視頻網站負責人透露了當初引進這部劇的原因,因為一次偶然機會看到這部劇開播的消息以後,就開始關注這部劇。
  • 印度人為什麼對洋蔥和咖喱如此痴迷?原因說出來你可能都不相信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比較落後和貧窮的地方,我對印度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的咖喱了,感覺好像他們每頓飯都少不了咖喱,不管是什麼飯,都要配上咖喱才好吃,還有就是印度的洋蔥,我最佩服他們的就是這樣都不用案板,只需要一把刀就可以了,洋蔥直接在手上就切好了,這是我親眼所見的,曾經我去了印度一星期,幾乎每頓飯都離不開洋蔥和咖喱,印度人為什麼對洋蔥和咖喱如此痴迷
  • 深度解析:小說《雙宇 靈魂脈衝》為什麼無差評
    在《雙宇》十多部系列中,唯獨《雙宇之靈魂脈衝》無人差評,你想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個深度解析。原因一:情節好。作為小說,情節的好壞是核心元素,也是一本書的外在價值。而《靈魂脈衝》重頭到尾情節非常棒,始終讓你想一直看下去。它講述了一個昏迷的殘疾女子,在家裡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導致暗戀男網友對這件事情好奇不已。
  • 千萬別被頂級和超級波爾多葡萄酒忽悠了!
    中國人愛喝波爾多葡萄酒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歐其諾酒業(微信號:EUROCINO)提醒:千萬別被頂級和超級波爾多葡萄酒忽悠了
  • CCTV: 波爾多葡萄酒博物館
    除了阿基坦博物館(波爾多是阿基坦大區的首府)裡陳列了一些老的生產用具和葡萄酒瓶的一個小展廳外,就是Charton地區(此區處於加龍河河岸,是歷史上波爾多酒商的聚集地 )一個坐落在酒商地窖裡的葡萄酒酒商博物館。
  • 中國東家改酒莊名,在固守傳統的法國人中間引發錯愕,波爾多糾結
    美國《紐約時報》4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正在法國葡萄園定居。但「皇家兔子酒莊」(是什麼)? 「皇家兔子」正從葡萄園的標識中「向外看」,家喻戶曉的「波爾多美酒」字樣將它擁在中間。這個酒莊並沒兔子,周邊眾多酒莊也沒有。
  • 如果有人問你,波爾多紅酒與勃艮第紅酒的區別?
    在16、17世紀,荷蘭人螞蟻搬家似的,將波爾多紅酒搬到了,歐洲各個角落,讓底層的歐洲人,也都喝上了波爾多產的紅酒。你到波爾多旅遊,不用懂英語和法語,用漢語就可交流,在波爾多,很多法國人會講中文,活躍著很多中國人。
  • 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歷史上的傳奇年份
    由於葡萄成長會受到包括日照時間、雨水、炎熱或寒冷在內的天氣因素的影響,不同年份的葡萄生長情況也不盡相同。樣樣理想的便是好的年份,俗稱Good Vintage。當然,歷史上的黃金年份並不算多,下面為大家介紹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歷史上的那些傳奇年份。
  • 波爾多四級名莊 I 龍船莊園
    在波爾多(Bordeaux)眾多名莊中,拉菲(Chateau Lafite
  • 五大值得關注的波爾多葡萄酒品牌
    本文列舉了過去一年中二級市場價格增長幅度令人印象深刻的五個波爾多品牌,看看它們將帶來哪些驚喜和意外。其實,在公投結果出爐之前,波爾多左右兩岸名莊的酒款,特別是2005年之前年份的酒款,在二級市場就有需求回暖跡象。那麼重新振作的波爾多又將帶給我們哪些驚喜和意外呢?英國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Liv-ex)對全球主要葡萄酒品牌在過去一年中的交易量、交易額以及價格變動情況做了詳細分析,我們從中選出了五個價格增長幅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波爾多酒莊,來看看它們為何值得大家投入更多的關注。
  • 李莉娟:成都姑娘在波爾多,一人搞定佳士得6成酒莊交易
    說在波爾多的中國人裡,她知名度很高。我看了一眼,並不認識。   後來,因為酒莊收購的專題調研,在網上偶然看到她寫酒莊投資的文章,翻到她的微博,才知道這個女生2013年拿下《中國好聲音》歐洲賽區總冠軍,成為了波爾多形象大使。
  • 為什么女人如此痴迷貝雷帽?
    要說貝雷帽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就不得不提一些大師和他們的女人之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