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6句處世箴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020-12-21 國學史記

儒學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兒女。

孟子學說是儒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記載著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有七篇。

本期我們節選《孟子》中的6句處世箴言分享給大家。

《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一句

「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

出處:《孟子·盡心下》

今譯:他的為人,很有點小才幹,但是不懂得君子處世的大道理;那麼,那些小才幹足以給他招來殺身之禍。

《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二句

「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出處:《孟子·離婁下》

今譯:隨意、胡亂談論別人的缺點,未來招來後患了,你打算怎麼辦呢?

《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三句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今譯:應該做官就去做官,應該辭職就趕緊辭職,應該長久留下就長久留下,應該快速離去就快速離去,這是聖人孔子的作風。

《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四句

「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進銳者,其退速。」

出處:《孟子·盡心上》

今譯:對於不該放棄的事卻放棄了,那就沒有什麼事是他不能放棄的;對於應該厚待的人卻虧待,那就沒有什麼人是他不能虧待的;前進太過迅猛的人,後退也會很快。

《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五句

「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出處:《孟子·離婁上》

今譯:生活中,會有你意料之外得到的讚譽,也會有你一心追求完美卻反而受到的詆毀。(凡事不必太在意)。

《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六句

「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出處:《孟子·盡心上》

今譯:古代的君子,得志的時候,恩澤廣施百姓;不得志的時候,修身養性,立足於世;窮困的時候,努力讓自己更加完美;顯赫的時候,就讓天下人一起走向完美。

相關焦點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崇尚品德,堅守正義,就能悠然自得了。所以,士人窮困時不放棄正義,顯達時不背離仁道。窮困時不放棄正義,因此士人能保住自己的操守;顯達時不背離仁道,因此民眾不會失望。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這是最積極的人生觀,沒有之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上》。窮,不是說貧窮,是指在仕途上不得志;達,是指在朝廷上位居高位。就連學富五車的孔子、孟子,從政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孔子周遊列國,碰壁無數;孟子更是以布衣終老。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們對人生有了更透徹的了解。孔子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意思很明顯。又云: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意思是說國家的政治符合大道,清明、清廉的話,就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從而做出貢獻,相反,如果國家政治腐敗,就隱藏自己的才能,也就是不出來做官。
  • 印光大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智隨法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下面針對我們普通大眾,從古代的聖賢說起,「古代聖賢,無不戰戰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古代的聖賢為什麼能成為聖賢?就是他的心是不會受環境影響的。昨天我們也提到這個道心,怎麼不受環境影響?
  • 每天學點國學: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品文】孟子說: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達到能夠兼善天下、兼濟天下的局面,確實是來之不易的,因而君子自當會倍加珍惜。 如果君子在「既濟」的形勢下,不能始終如一,仍然會歸於「無濟」。
  • 秦暉: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應當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才對。的確,《孟子》原來說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先「達」而後「窮」並改「兼善」為「兼濟」,尚不失孟子原義。但我確實認為:一個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與「濟天下」,那還是改成本文題目所云的「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好。
  • 窮則獨善其身,窮可不是指貧窮;達則兼濟天下,達也不是說富貴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原文是出自《孟子》,原文的後半句應該是「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把兼善改作「兼濟」了。要理解這兩句,就應該聯繫上下文一起來看,才不會斷章取義。「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 此人將儒教、道教、佛教融為一體「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每個人都是一個複雜的個體,且看蘇軾「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1.年少有為少年蘇軾自幼聰穎,出生於南宋一個富有文學氣氛的家庭,從小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並且接受了正統的儒家入仕思想的教育,嘉佑三年(1057年),二十一歲的蘇軾被賜進士及第,自此進入仕途。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我最喜歡了
    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本經典著作《孟子》《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 孟子留下的智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 孟子的這句名言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回答了我們很多問題。
  • 為何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充分體現了中國儒家思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儒家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賢人和聖人,這是孔子的觀點,而儒家的亞聖孟子,這提出了大丈夫 的人格理想。無論是君子還是大丈夫,都有共同的特點。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感到不順時,越要做到這三點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我讀過一些古老的易學文獻,實際上孟子對《易經》的分析十分透徹。儒家原本有六經,《易經》是群經之首。「窮則獨善其身」,人處於逆境時,需要獨善其身。應當終止掙脫,獨善其身,耐心等待運勢逆轉。2、堅定自身的信心,逆境會漸漸消退。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互相轉化,順境和逆境,也是這般。
  • 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高度一致
    就孟子提出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來說,明顯地證明了他就是一位得道的哲學家,也稱之為聖人,無論他是讀過老子的書,還是與老子的不謀而合,總之他的理論和老子思想同出一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中的「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還有「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一個意思。
  • 都懂得「窮則獨善其身」的道理,卻有很多人忘了更重要的下一句話
    想必大家都聽過孟子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這句名言,不過,千萬別將這句話誤解成「窮人什麼事都不要去管,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的意思,這裡的「窮」並非僅僅指窮困,它還有不得志或者能力不夠的意思。像這樣的列子真是太多了,就不再一一贅述了,不過,話說回來,一個人只要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就可以了嗎?顯然是不夠的,其實,孟子在後面還說了一句話,而這句話更重要,只是被很多人給忘了。「窮則獨善其身」本出自《孟子盡心上忘勢》,其原文為: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
  • 每天學點國學:窮則獨善其身
    【原文】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 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 從《孟子》中悟出的紅木哲理
    《孟子》是中國儒家四書之一,裡面記載孟子及其主要弟子的政治、社會、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觀點和相關活動事跡。書中表達的精神思想與我們日常所用的紅木常有相通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浩然之氣與紅木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身在於養,《孟子》一書提到「養」的方面有養氣、養勇等。
  • 我們的善良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善良最好的尺度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義是要有成本的,善良是要有能力的。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古文本意為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從窮山溝考上了漢東大學。大學期間,他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雙球鞋,雖有「凌雲壯志」,但童年的處境為他內心造就了自卑的陰影。他喜歡陳陽,但對方是檢察長之女,高官家庭,怎麼會看上自己這個窮小子呢?在他看來:「一個吃不飽飯的窮孩子,哪有什麼資格去談戀愛。
  • 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不知道這麼說大家認不認可? 校長的風格和氣質,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全校的師生。
  • 傅佩榮解讀孟子:有三種快樂勝過帝王
    孟子指出:有三種快樂勝過「稱王天下」。  一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不是狹隘的家庭主義,而是考慮人性的運作需要順暢的推廣步驟。譬如,父母健在時,我遇到年長的人,就比較容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兄弟姊妹平安無事時,我遇到同學、同事、朋友,也比較容易推演出手足之情。結果則是:我的向善之性順利發展,我的人性也日趨美好。  二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大家怎麼理解?
    我認為「窮則獨善其身」和「達則兼濟天下」兩句所達成的實質效果是一樣的。「窮則獨善其身」按我的理解是有兩方面的含義。君子是應該這樣的,但是窮者要是獨善其身會讓你一直窮下去。首先,你為何窮,能力不濟或是基礎家底不厚,還是錯失良機等等因素吧,我認為窮者應該更懂得去交換,更懂得走出去,用你的赤誠去交朋友,走出去長見識,開眼界,去尋找向上的機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要被困住了,不要被這句話蒙蔽了,現實生活中富者即是強者,有與生俱來或後天磨練出來的掠奪性和貪婪,更有圓滑虛偽的一面,所以這句話聽聽就得了,除非你不想跳出你現在的圈子,安逸於原地踏步,要不然就像野獸一樣去思考吧,先做一隻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