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一個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對大部分遊人來說,來天津,五大道已成為必去的地方。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區,是一個以由南向北並列著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這五條道路為主的一個街區的統稱。以這五個街道構成的街區,坐落著天津乃至全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
五大道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二千多所,建築面積達到一百多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有英式、意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建築,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中主義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庭院式建築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築等,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苑。
據記載,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五大道地區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窪塘澱。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散落著一些窩棚式的簡陋民居,後劃為英租界,外國人開始在這裡建造房屋居住。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後,許多清朝皇親國戚逃難到租界居住,另外許多富賈巨商、各界名流、北洋政府時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跡,如北洋政府內閣,有總統、總理、總長、督軍、省長、市長等。五大道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
疙瘩樓始建於一九三七年,由義大利設計師保羅·鮑乃弟設計,是一座具有濃鬱的義大利風格的西洋公寓聯排式建築。疙瘩樓最早曾是英國華儂公司的公寓,後為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在天津的故居。
民國時期,這一帶車水馬龍,來來往往都是身份顯赫的人,眾多政界和藝文界名流都在這座樓裡出入過,眾多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就曾在這「疙瘩樓」裡上演過。
疙瘩樓上的疙瘩磚原為二十世紀初,天津西青龍潭某窯廠的產品。當時,該窯廠燒磚時沒有掌握好火候,燒過了頭,使所燒制的磚靠火的一面發生了融化變形,形成了廢品疙瘩磚而難以銷售。當時,在意工部局工程處工作的保羅·鮑乃弟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磚全部買了下來,並親自設計,砌築成了這幢「疙瘩樓」。他故意把那些疙瘩砌在牆面上,有規律的突出那些奇醜無比的疙瘩,疙瘩樓蓋好之後,名聲大噪,遠近聞名,結果以高價售出,大賺了一筆。
上世紀末,北邊把角處裝修成了飯店,飯店老闆張連志(也是瓷房子的主人)將「疙瘩樓」買下,他在原有歐陸古典風格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明清時代的瓷片元素完美地把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古瓷掛籤融合到了「疙瘩樓」中,庭院各處還放置有很多的石雕,使其成為一座巧妙結合中西風格的古瓷城堡。
疙瘩樓被稱為中國最醜陋的建築之一,或許人們並沒有發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它曾經的故事。現如今它已成為天津五大道的地標性建築,每天吸引著來來往往的人們駐足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