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廣東「原生態古鎮」,如今成下一個「烏鎮」,江門人:變味了
歷史遺蹟,也會隨著時代的步伐,而漸漸消失,有了千年故事的古建築,最後也歸了塵土,過往種種,如雲煙消散。
廣東有一處百年古鎮,原生態未被商業化,曾經人聲鼎沸,大街小巷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如今卻被開發商承包,打造成下一個烏鎮,見過它原來的模樣,再看如今的它,江門人紛紛感慨道,一切都變了。
(文末有詳細地址)
沉澱了百年歷史的它,有了殘窗灰牆,灰撲撲的模樣,倒是很有老廣東的味道,玻璃屋裡,是萬家燈火,藏了有關家的溫馨故事,電線上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說了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卻能聽出言語中的快樂。
陽光斜映了進來,一道道光柱,也有了溫暖的色彩,照亮了小巷中的世界,眼前高樓也明亮了起來,青苔成了黑色,從牆面漸漸脫落,不起眼的角落裡,卻又有綠植新生著,迎了這朝陽,也浪漫了日落。
老樓中的走廊,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沒了棚頂,一抬頭,便望見了治癒色的藍天,牆上的電錶箱,未褪去它原來的顏色,灰白的外殼,成了牆上靚麗的風景,藍色窗框,繪了街中的快樂時光。
誰家陽臺下,長了幾株小草,一片嫩綠,牆也顯得小清新了起來,落水管繞了這家,又接著那家,家與家之間,也有了相連的橋梁。
窗外欄杆,隨處可見鏽跡斑斑,印下了歲月的痕跡,衣架上的毛巾,在陽光下,有了溫暖的味道,牆上石刻,字跡已然模糊。
斑駁了的牆面,曾有小孩子的畫作,隨手畫的塗鴉,已漸漸消失了,電箱外的紅藍線,也有了復古的味道,看著牆上紅磚,思緒也漸漸遠走,回想起了曾經的童年。
無人的小巷中,最能靜心,破舊的石板路上,有了大小不一的坑坑窪窪,踩在地上的小石粒上,聽腳底與地面摩擦的聲音,竟也覺得如此美妙。
廢棄泡沫箱,堆在了小破桌上,站在巷弄中,感受到了穿堂風的涼爽,花盆裡的綠植,也與之舞蹈著,左右搖曳,雜亂的電線,交錯在一起,天然的線條,也有了藝術美感。
時光匆匆,不過2年有餘,曾經的古鎮,模樣已大變,古老的樓房,成了中西結合的城堡,歐美式的建築,頗有義大利小鎮的風格,紅磚碉樓裡,又有了新的故事。
牆上的2019,為它開啟了新的篇章,煥然一新的小鎮,已讓人忘了它最初的模樣。
藝術家們,用木頭和石塊,拼湊了老牛的樣子,印在水泥牆上,現代感十足,一顆顆鵝卵石,嵌入了牆中,密密麻麻的,有著說不出的感覺。
大牛牽小牛,行走在梯田之上,渴了就地飲水,餓了就吃田埂邊的青草,藝術來源於大自然,細心的人兒,記住了生活中美好的片刻,便也能將之打造成藝術品。
曾經的赤坎老街,依然還在,可過往的赤坎古鎮,卻已經消失,成了紅磚城堡,水畔的小鎮,將成為下一個烏鎮。
赤坎鎮,位於廣東江門市開平區。
若你也喜歡赤坎鎮,分享美景可好~
想要了解更多美景,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