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利用好珍貴民間故事資源

2020-12-19 中國網財經

  於馨春美

  最近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19個來自海外,本土動漫形象只有一個「孫悟空」;而某大型門戶網站的一份網絡調查表明,1100位網民以10年為一個年齡段,在不同年齡段人群最喜歡的動漫形象中,無一來自中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是國內很多孩子的必讀「啟蒙教材」,白雪公主、阿拉丁、美人魚也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童話角色,但是對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神筆馬良等中國民間故事和人物卻不甚了解。

  珍貴的文化基因

  民間故事逐漸「消失」是因為其內容單一、枯燥乏味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國民間故事不但內容豐富有趣,而且數量眾多,既有神話、傳說,又有童話、生活故事,這些故事既承載著長期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又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生產和生活知識,也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價值觀念。

  古人運用活潑形象的語言,展開豐富的想像,演繹著感人的故事,謳歌善良、誠信、智慧和勤勞,鞭撻兇殘、自私、虛偽和懶惰。讀這些民間故事不僅會是孩子童年最難忘的回憶,更能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惡觀。「民間故事中含有恆久不滅、貫通古今的文化基因,不斷給各個時代的書面文字以有益滋養,從中可以探究種種人類文化之謎。」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守華表示。

  易消失與難傳承

  如此精彩的民間故事為何卻在走向失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民間故事被與封建迷信畫上了等號,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其傳承。

  其次,很多民間故事往往是通過祖祖輩輩口述的方式進行傳承的,但是現在這種傳承方式逐漸被「斬斷」。許多具有超凡記憶力和講述口才的傳統民間故事家紛紛離世,人們再也無法聽到他們現場講述那些鮮活的故事。而更讓人感嘆的是,那些最有可能繼承「講故事」傳統的後人,卻因肩負家庭重擔,紛紛選擇外出打工,那些精彩的民間故事也就再難尋覓了。

  再次,國人對民間故事的挖掘功夫欠缺,當今在民間故事的影視化方面做得太少。

  打開眼界換思路

  今年年初,上海市啟動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項目,旨在通過參考神話故事,創作文藝作品,以此來梳理中華文明的起源。

  事實上,將民間故事發揚光大是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為。以日本為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寓言童話等一直都是日本動、漫畫的大好素材。而美國迪士尼公司在開發民間故事方面也用力頗多。迪士尼對民間故事進行的創新性開發,不僅有效輸出了自己的價值觀,也贏得了口碑,賺得了巨額的利潤。

  因此,我國對於傳統民間故事,在保護和傳承之外,更要進行開發和創新。現在國內有些文化企業已經開始以民間故事為基礎進行創新和再加工,從《魁拔》到《大聖歸來》再到《小門神》,這些由中國民間神話改編的動畫電影,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被譽為中國電影的「良心之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候孩子們還能看到《哪吒鬧海》《火焰山》《小鯉魚跳龍門》《猴子撈月》《神筆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經典動畫片,這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讓民間故事活起來,為現代人所接受和喜愛,不管是繪本還是影視,最有價值的是抓住其「精氣神」,用現代傳播方式讓故事回到生活中。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保護利用好珍貴民間故事資源
    《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是國內很多孩子的必讀「啟蒙教材」,白雪公主、阿拉丁、美人魚也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童話角色,但是對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神筆馬良等中國民間故事和人物卻不甚了解。  珍貴的文化基因  民間故事逐漸「消失」是因為其內容單一、枯燥乏味嗎?答案是否定的。
  • 處理好保護與利用關係
    作為世界遺產之一,齊長城的遺產保護近年來受到從國家到地方的重視,同時依託齊長城遺產資源的旅遊開發也在推進。近年來,學界對如何針對齊長城這類線性遺產進行保護以及如何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進行了談論,並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議。就齊長城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這一話題,記者採訪了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雁。
  • 【理論】加強甘肅道地中藥資源保護利用
    加強甘肅道地中藥資源保護利用  錢加緒 藺海明 晉玲  甘肅是全國中藥資源大省,擁有種植中藥材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和中藥農業生產基礎。但大量的野生中藥資源分布於脆弱的生態環境帶,加之長期的無序開發導致大量野生中藥材資源趨於瀕危甚至滅絕,從根本上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搶救性地保護和科學化地利用好珍稀瀕危野生中藥資源,對於做大做強甘肅的中藥材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強脫貧攻堅後勁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攀枝花市開展「傳承保護歷史文化 講好攀枝花城市故事」挖掘利用工作
    攀枝花市於7月份正式啟動實施「傳承保護歷史文化 講好攀枝花城市故事」挖掘利用工作以來,市委宣傳部牽頭成立「攀枝花歷史文化故事」挖掘利用工作組,統籌指導相關工作,重點對攀枝花市境內的道路街巷、遺址遺蹟、傳統項目和歷史典故等,通過社會徵集、專刊編纂、媒體宣傳等方式納入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宣傳和推廣,為城市找回溫暖的記憶,讓人們記住難捨的鄉愁。
  • 古籍守護人:把古籍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古籍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備受關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出,統籌推進古籍普查登記、保護修復、數位化建設、整理出版和宣傳推廣等工作。
  • 注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
    日期:[2018年06月07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市政協專題對口協商會議要求 注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       本報訊(記者 王浩)6月6日,市政協召開 「注重棚戶區改造規劃中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留住魯西南鄉愁記憶」對口協商會議。
  • 農業農村部:保護利用好傳承農耕文明的種質資源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保護利用好傳承農耕文明的種質資源——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為何要印發意見?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如何?意見提出哪些硬舉措?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
    只有加大對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前提。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發掘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文化、生態和農村的有機融合,而且有助於彰顯鄉村文化產業的個性和特色。作為鄉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的興衰直接關係鄉村經濟的發展及其走向。
  • 如何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歷史文化資源是文化強省建設的深厚基礎,要建設文化強省,就必須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歷史文化資源是指人類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以及承載有一定文化意義的活動、事件、物件,等等。安徽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其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歷史文化特色,其主要特點有這幾個方面:第一,具有傳承連續性。
  • 保護利用好獨特歷史資源 彰顯南京特色
    市長蔣宏坤昨天來到梅園新村歷史街區、頤和路公館區等地專題調研民國建築保護工作。蔣宏坤指出,民國優秀建築在南京具有突出地位和極高價值,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品牌,要拓寬保護與利用思路,採取措施,抓緊制定、實施民國優秀建築保護、展示與利用規劃,使民國優秀建築這一寶貴資源充分展現魅力,成為南京特有的城市名片,更加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特色。
  •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利用 弘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關注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2日到故宮博物院調研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她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做好研究闡釋工作,積極培養壯大人才隊伍,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 浦江縣年度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程開工
    浦江縣年度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程開工 2020-06-13 0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文物資源
    &nbsp&nbsp&nbsp&nbsp山西是文物大省,遍布全省的文化遺產資源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基礎和支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文物資源是實現全域旅遊的重要途徑。
  • 如何傳承保護民間故事?(圖)
    一位位具有超凡記憶力和講述口才的傳統民間故事家紛紛離世,人們再也無法聽到他們現場講述那些鮮活的故事,再也無法見到他們講述故事時那投入的神情。   故事村沒有了,故事家走了,而最有可能繼承「講故事」傳統的後人,卻肩負沉重的家庭重擔,外出打工去了。傳統民間故事的講述環境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當代,民間故事究竟該如何講述?傳承保護民間故事的路又在何方呢?
  • 採取有效措施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人民時評)
    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必須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同時,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構建綜合治理技術體系耕地保護不僅要以保障糧食產能為首要任務,確保「吃得飽」,還要為提供高品質的農產品奠定良好的資源環境基礎,實現「吃得好、吃得健康」
  • 分類保護、開發、利用 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如何推進文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有效傳承?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提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正是新時代對文物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現行的《文物保護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對於如何利用好文物的內容仍然比較缺乏。」
  • 分類保護、開發、利用 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如何推進文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有效傳承?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提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正是新時代對文物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現行的《文物保護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對於如何利用好文物的內容仍然比較缺乏。」
  • 【關注】「巴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共享」 看看專家學者咋說
    對於巴中來講,如何利用好本土資源發展文化產業?一是要深入發掘、全面梳理本土文化資源,摸清家底,從中發掘出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以之融入、滲透到各類產品,提升其品質的附加值。二是從本土資源中梳理出富有特色的亮點,作為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體育等產業的生長點。
  • 合理利用才是對文物最好的保護
    將文物保護好,既是對歷史的敬畏,也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只是將文物館藏起來、為了保護而保護,讓大量珍貴的文物躺在博物館裡睡大覺,文物的真正價值就無法凸現,更無法將文物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發揚光大。既然如此,那麼如何才能夠將文物保護好呢?答案是既要保護,也要在保護中合理利用,使文物的價值最大化。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保護與科學利用對策
    長江沿岸已發展為我國機械裝備、化工、冶金、材料等產業的集聚地,已形成較強的產業供應鏈,為區域乃至全國提供各類配套產品,發揮了重要戰略資源的作用。長江沿岸建設的港口通江達海,在沿江地區經濟和配置資源中發揮了支撐作用,促進了沿岸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支撐了「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岸線資源的科學利用是長江大保護戰略有效落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