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將打造貴州省規模最大桑蠶基地 帶動1.5萬人脫貧

2020-12-15 多彩貴州網

  據了解,荔波縣將投資14.05億元打造全省規模最大的10萬畝桑蠶產業基地,在桑蠶基地建設、幼苗培育、蠶房建設、蠶繭加工及桑蠶附加值研發等方面做強做大,未來可以讓5萬人就業、帶動1.5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據介紹,荔波搶抓脫貧攻堅投資基金扶貧產業子基金機遇,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根本保障,按照「五鏈聯動、走出新路」的工作思路,選準桑蠶產業作為全縣主導產業,在現有1.5萬畝基礎上,通過大戶示範引領,用活用足產業發展子基金,發展壯大桑蠶產業。

  到2018年,全縣桑園面積將達3.5萬畝以上、蠶繭產量達到500萬公斤、總產值達2.1億元以上,全縣桑園面積將達到10萬畝、實現總產值6億元以上,從事桑蠶產業人員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為解決蠶農生產、銷售方面問題,荔波縣引進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通過與蠶農籤訂保價回收合同、提供免費技術指導服務等方式和農戶結成利益共同。目前,已建成9條自動繅絲生產線,年可加工蠶繭量1300噸繭絲,帶動就業300餘人。

  為把桑蠶產業做大做強,使桑蠶成為全縣產業扶貧的支柱性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出臺用活土地、資金保障、種桑扶持、蠶房建設補助、小蠶共育補助等扶持政策。

  每年安排1000萬元桑蠶產業發展資金,對種植連片桑園20—50畝當年獎勵50元/畝、50—100畝獎勵70元/畝;對種植連片桑園100—200畝獎勵100元/畝,200畝以上的每超出1畝另獎10元;種植面積10畝以上且新建標準化蠶房養蠶的,每平方米補助200元;蠶農銷售鮮繭給縣內企業且達90公斤以上的,每張補助100元;對精深加工的縣內桑蠶企業按當年納稅額的20%給予資金獎勵。此外:荔波爭取了省級1.7億元桑蠶種植全產業鏈項目以做大做實做優桑蠶產業。(來源:黔南熱線 作者:黎以堅)

相關焦點

  • 貴州省最大絲綢織造企業將落戶荔波
    5月2日,記者從荔波縣投資促進局獲悉,荔波縣和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籤訂了投資金額為一億元人民幣的荔波縣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項目
  • 貴州荔波:全域旅遊發展帶動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投資 88 億元實施22個景區提質升級項目,輻射帶動總投資205億元的37個涉旅項目,涵蓋景區景點提質、旅遊服務提升、旅遊環境整治、旅遊文化挖掘打造、交通環境優化等各方面。目前,項目建設已基本完工,直接帶動5個鄉(鎮、街道)12個村的959戶3247名貧困群眾吃上「旅遊飯」。三是培育打造鄉村旅遊帶。
  • 貴州荔波縣五措並舉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步伐
    貴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緊緊圍繞中央、省、州脫貧攻堅工作決策部署,以脫貧攻堅「六個一工作機制」為抓手,採取產業帶動、移民搬遷、環境改善、兜底保障、思想發動等措施,全方位推進脫貧攻堅進程,力爭2018年減貧1.65萬人,33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以內。
  • 這40年,荔波脫貧攻堅結金果,從「吃不飽」到「吃得好」
    1980年5月,新華社記者楊錫玲到荔波縣瑤山採訪,所見所聞,在新華社內參登載了《瑤山人民至今仍過著貧窮落後的生活---貴州省瑤山見聞》的報導。引起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高度重視並作出了批示:「少數特別落後地區要派大員去用心研究,切實幫助那裡的人民在二、三年內翻過身來」。1981年3月,中共貴州省第一書記池必卿又提出:「耀邦同志的意見,我們要認真執行」。
  • 55萬人脫貧!貴州大山深處兩個貧困縣摘帽靠的是什麼
    從貴州省大山深處近日傳來好消息:荔波、獨山兩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貴州省政府3月發布的相關公告稱,退出貧困縣序列,經過了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專項評估檢查和向社會公示等程序。
  • 廣州對口幫扶:延伸產業附加值,打造「一片嫩芽撬動一個新產業」新...
    據悉,桑蠶是荔波縣脫貧攻堅主導產業。長期以來,該縣桑葉僅限於作為養蠶飼料,用途單一,產業附加值不高,帶動力不強。為了拓寬桑蠶產業鏈條,荔波縣大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對桑葉資源的藥用、食用價值進行研發利用,以增加農戶種桑效益和務工收入。2018年10月,對口幫扶荔波縣的廣州白雲區,引進廣東德慶縣騰龍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荔波註冊成立貴州粵盛生態有限公司,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精準扶貧模式,發展蠶桑養殖、桑芽菜、桑葉茶深加工產業。
  • 荔波黎明關水族鄉:特色產業促增收
    黎明關水族鄉百香果種植基地,2019年全鄉建成百香果基地1100畝,今年新增種植1551畝,全鄉累計建成百香果基地2651畝,完成縣下達任務數的139.3%,種植面積位居全縣第一。黎明關水族鄉將板寨壩區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壩區,通過種植以百香果為主、套種其它經濟作物的方式,著力打造板寨壩區千畝百香果示範基地。
  • 荔波:紅色引領綠色發展 抒寫荔波發展新時代答卷
    全域旅遊在荔波的青山綠水間遍地開花,形成1個5A級、1個4A級、8個3A級景區聯動發展的全域旅遊大格局。除了打造傳統景區外,繼而打造推出冰雪水世界主題樂園和"網紅街""旅遊集市""夜間經濟"等人氣項目,推動山水風光遊、紅色經典遊、民族文化遊、鄉村民宿遊、親水滑雪遊、康養探險遊、網紅打卡遊等多業態齊頭並進。
  • 荔波舉辦瑤山雞美食大賽 打造特色美食經濟
    中國網2月4日訊 2月4日,為展示荔波特色美食,塑造荔波名菜品牌,推動餐飲企業健康發展,打造特色美食經濟,作為2018年中國荔波第十三屆梅花節活動之一的荔波首屆瑤山雞美食大賽在荔波三力酒店火熱開賽。
  • 貴州省教師發展中心和省教育廳駐荔波同步小康工作隊召開脫貧攻堅...
    11月27日,省教育廳駐荔波同步小康工作隊赴貴州省教師發展中心召開脫貧攻堅座談會,並把荔波優質扶貧農特產品推介給貴州省教師發展中心職工,充分展示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成果,持續發揮消費扶貧作用,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貴州荔波:生態產業助力脫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在貴州省荔波縣召開的全國林草科技扶貧工作現場會上介紹到,截至去年11月,各級林草部門已建立各類扶貧示範基地1316個,舉辦技術培訓班7000期,培訓技術人員及林農80多萬人次。與廣西、貴州4個定點扶貧縣對接科技扶貧項目20個,投入資金1024萬元。
  • 【荔波這五年】一起來看荔波交通的精彩「蝶變」
    時間的年輪,見證著荔波交通發展的不凡成就。這五年,荔波縣交通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成果,創造了荔波交通發展史上「投資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支撐保障最優、百姓受益最多」的五年。貴南高鐵建設、荔波機場改擴建項目是荔波綜合交通大發展的一個側影。目前,全縣已形成「2高、2國、6省、22縣、32鄉、160村、1個綜合客運樞紐」的綜合交通構架。打造對外溝通快車道,著力破解交通落後瓶頸制約。
  • 錢皇絲綢攜手江西國資委旗下大成國資,合力打造全國最大桑蠶基地!
    公司聚焦桑蠶、絲綢產業,在桑蠶基地、絲綢床品、絲綢內衣、絲綢生活、絲綢嬰童等領域擁有完善的產業布局和重要的市場地位,在中國擁有4000多個品牌門店和形象專櫃,電商連續9年穩坐類目第一。  江西大成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大成國資),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系國有獨資公司。經營業務包括:國有股權持有、運營、處置,國有企業重組、併購、託管、改制,旗下擁有3家上市公司。
  • 廣西隆林:石漠化山區桑蠶產業助力脫貧
    為幫助村民增收,克長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創建了2000畝石漠化山區桑蠶高產示範基地,讓村民們參與桑蠶產業。示範區中心位於克長鄉猴場村猴場壩子,該區域屬典型的大石山區,平均海拔1218米,土壤基本為風化石土,土層厚度不大,質地較為粘重,有機質分解較快,腐殖質積累作用較微弱,有機質含量較低,非常適合種桑養蠶。
  • 荔波:「世界自然遺產」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在荔波遊走,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遊客,更不乏來自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法國、義大利等國家的遊人,紛紛被荔波「全球最美喀斯特」景致風光所吸引。申遺成功後,荔波旅遊業發展突飛猛進、如火如荼,全縣旅遊接待人次從2008年的187.2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161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2008年的13.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42億元,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均實現了「幾何式」、「井噴式」大幅上升。
  • 林草特色扶貧體系助力荔波縣脫貧摘帽
    一直以來,國家林草局充分發揮林業行業和資源特色優勢,聚焦荔波「貧」根精準發力,推進生態、產業、科技、人才等多措並舉扶貧措施,著力加強定點幫扶,真正將荔波「綠水青山」轉化成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到2019年底,荔波縣51個貧困村實現出列,累計減貧14585戶57180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1.53%,國家林草局創出了特色扶貧之路,交出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
  • 文化| 貴州省文化館實景節目《瑤山·瑤人》將在荔波瑤山古寨開演
    2020-05-16 04:10 來源: 澎湃新聞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 由貴州省文化館打造的實景演出節目《瑤山·瑤人》將於5月19日在荔波縣瑤山古寨風景區精彩亮相。
  •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擴大肉牛養殖規模
    摘要: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擴大肉牛養殖規模,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打造肉牛生態循環養殖體系帶動貧困戶增收。據悉,該市今年第一季度已出欄肉牛0.57萬頭,預計全年出欄量可突破2萬頭。
  • 荔波縣著力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鏈成效顯著
    近年來,荔波縣緊緊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打造「1+5+N」特色農業產業格局。「1個」主導產業。持續推動「一縣一業」桑蠶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桑蠶種植業,桑園面積突破4萬畝,引進貴州粵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桑芽茶加工產業,主銷珠三角地區,引進綠寶石絲綢有限公司投資打造集蠶繭、繅絲、果桑加工等生產及觀光於一體的桑蠶產業園,「白蠶綠桑」織出一條依託資源、具有特色、農企共贏的「新絲路」,搭建起桑蠶全產業鏈建設。
  • 百色德保 桑蠶吐絲引富來(圖)
    縣委、縣政府也將種桑養蠶產業作為主導扶貧產業,制定桑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出臺激勵政策,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工作的發展,把桑蠶扶貧產業打造成為促進地區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全縣桑蠶種植形成了以「一區三園」(即德保粵桂扶貧桑蠶產業園區、燕峒那布示範園、馬隘排留示範園、足榮隴翁示範園)為主、多點開花為輔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