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不懂紫砂壺的人,聽到紫砂壺就說它是「紫色」的,其實紫砂壺顏色豐富,是出名的「五色土」。聽到五色,你以為是五個顏色,這也不夠全面。那麼,紫砂壺到底有多少種顏色呢?就讓自觀堂帶你接著往下看吧。
紫泥
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紫砂泥顏色,可單單紫色的紫砂泥,也分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紅棕泥、紅皮龍等等。這些泥料都呈紫色,其中紅皮龍最為少見,屬於上品紫泥,是十分稀有的泥料。
紅泥
紅色的泥料也是很常見的,它具體分為:紅泥、朱泥、老紅泥。紅泥是早期最常用的泥料,壺身紅潤剔透,深受早期壺識者深愛和讚賞。朱泥是紅泥中之精品,主要成分是紅泥,含鐵量極高,又產在嫩泥礦之下層,又稱「未觸風曰之石骨」。老紅泥與朱泥、小紅泥共生,市場上並不常用。
綠泥
綠泥又分為段泥(原礦段泥,芝麻段,黃金段)、綠泥(墨綠泥,本山綠),這些泥製作成壺後,除了墨綠泥呈綠色,其他泥料壺色都泛黃,看不出明顯綠色。
黑泥
過去曾有黑鐵砂、深青灰、鯊魚皮等壺存世,但泥料已失傳。現在的黑色紫砂壺,主要是黑泥、黑星砂、石黃泥,其中石黃含鐵量高,是典型的養生壺。另外還有一種捂灰壺,它的原料可以是紫泥、紅泥,但在經過捂灰技藝後,都呈灰黑色,其中未加入任何添加劑,是紫砂界最天然的調色工藝。
白色
這類的紫砂壺較為少見,分別為白泥、定窯白、羊脂白泥,這些泥料燒成的紫砂壺呈白色,有的如和田白玉、有的如雪、有的如象牙白,又稱為「雪玉金砂」,觀賞價值極高,令人心馳神往。
黃色
形成黃色紫砂壺的泥料有很多種,包括黃金段泥,蟹黃段泥、黃金朱泥等。在古代,黃色是權勢、尊貴的象徵,是愛壺之士較為喜歡的顏色。
紫砂泥顏色豐富,但在高溫燒制時,溫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恰恰體現了紫砂泥的魅力,讓不少壺友為之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