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紫砂壺吸水性強的就是好壺,壺友:試驗後才知道好壞!

2021-02-08 問壺藏

最近在壺友群,經常聽壺友聊關於紫砂壺真假好壞的問題,特別是很多新來的玩壺朋友對紫砂壺泥料的好壞非常重視。然而正如我們所知,宜興紫砂壺泥料的好壞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目前大家所了解的更多是「原礦泥料」、「本山料」、「外山料」、「化工料」和「灌漿料」等等這些名詞,而如果真要談到他們之間的泥料區別,很多壺友卻又說不出原因。

正因為紫砂壺泥料本身並沒有所謂的標準,所以市場上很多壺商包括玩壺人都希望能夠通過簡單的方法辨別泥料的真偽好壞。因此也衍生出了各種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令人匪夷所思的各種鑑別紫砂壺泥料真假好壞的神器方法!包括紫砂壺的吸水性、透氣性、出汗、顏色變化、氣味、敲擊聲響、重量、泡養變化等各種方法。這些方法當中最為壺友所熟悉和困擾的應該當屬紫砂壺吸水性的說法了!

當我們選購紫砂壺的時候,會經常看到壺商或者賣家喜歡把紫砂壺內注滿開水,然後再用開水澆淋下壺身,看到壺身表面的水跡慢慢消失,從而靠水分消失的快慢來判斷那把壺泥料的好壞。這樣的方法真的靠譜嗎?其實並非如此!

有壺友做了下面這樣的一個實驗:同一把朱泥的西施壺,先用量杯量取300毫升的冷水澆注在壺身表面,水跡消失的時間大約50秒左右,然後用量杯同樣取300毫升的燒沸的開水澆注在壺身表面,發現水跡消失的時間只用了18秒左右。另外這位壺友又拿了同樣泥料的另一把仿古壺做實驗,結果發現同樣取300毫升水,冷水消失時間大概60秒左右,而沸騰的開水澆注後水跡消失的時間用了25秒左右。

用上述壺友的兩個對比實驗中,我們不難發現:同一個實驗環境下,所謂紫砂壺的「吸水性」和水溫、壺型都有關係。所以我們不難看得出來,水跡消失的過程其實並不是所謂的紫砂壺吸水性,而是一個水分蒸發的物理現象而已。其實真正懂紫砂壺的壺友應該也知道,雖然紫砂壺泥料中有雙氣孔結構,透氣性非常好,但其實這也並不意味著其具有吸水性。

所以,無論是通過壺友的對比測試實驗還是根據一些紫砂專業書籍的介紹,所謂紫砂壺吸水性好的壺就是好泥料這種講法根本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而現在市場上,這種說法被壺商普遍拿來展示,更多的應該只是壺商營銷的一種做法,各位壺友只需要看看就好,切莫太過重視!

相關焦點

  • 紫砂小知識:為什麼資深壺友看壺,都會著重看壺底?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百科全書,一鍵關注本帳號  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我們廣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他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和一件件留存於世的精美工藝品,就是工藝的證明、品質的證明。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資深壺友看壺的時候都會著重看一下紫砂壺的壺底壺底有什麼重要的?為什麼高手一看壺底就知道壺的好壞?
  • 怎麼挑紫砂壺?什麼樣的壺是好壺?
    實際上買回來沒有利用價值的才是最貴的;同樣什麼東西最好?肯定是適合自己的或者真心喜歡的對我們來說才是最好的!我們選擇紫砂壺也是一樣的,在選的時候一定得從這七個點著手,就是泥、型、工、款、火、功、名泥就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紫砂壺的材質。
  • 紫砂壺淋熱水幹的快,是因為紫砂泥料的品質好嗎?
    為什麼我新買的壺熱水澆上去10秒都不會徹底幹,而我以前有的壺3秒就幹了,吸水性不好,泥料是不是也不太好。很多客戶問過我類似問題,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 新版20元港幣的背面圖案竟然是紫砂壺?!
    正是這個主題,茶壺才有機會在港幣上得以一現。中國銀行本次設計的20元新港幣背面圖案,直接就採用了「一片茶葉為中心,搭配茶壺、茶具及精美的點心,表現了香港本地的茶文化。」就是這張由邵國偉設計出來的20元新版港幣的背面,使用了一把茶壺,而且這把壺極有可能是紫砂壺。
  • 鐵壺、紫砂壺、玻璃壺、銀壺的區別
    市面可以買到的鑄鐵壺,未必都是來自日本,大部分是臺灣或者內地製造,手工打制與模具製作的,價格也相當迥異,因此市面上的鑄鐵壺從幾百元到上萬元的都有。   市面上的鑄鐵壺,紋路樣式多數沿用日本南部鐵器的小格、龍甲、線紋、櫻花等傳統紋路,著色純樸,紋樣細膩古樸。
  • 詳解 鐵壺、銀壺、玻璃壺、紫砂壺
    市面上不再是紫砂壺一枝獨秀,傳統材質的茶壺古老當時興,重新流行起來,新式的茶壺往往因為新式的茶類款款而至。泡茶,你會選擇哪種茶壺與你為伴呢?一鑄鐵壺文化是首先在日本流行起來的,最早可追溯至江戶時期,距今有數百年歷史,從2012年開始回潮。
  • 什麼樣的紫砂壺才是好的紫砂壺?告訴你一個秘密:把握這5點即可
    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紫砂泥料的優劣。泥料是一把壺的根基,泥料的好壞,決定著這把壺的好壞。有些壺看起來色彩豔麗,卻是因為添加了化工原料。這種壺看起來好看,用它泡過茶葉的人大概會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句話了解的十分透徹了。真正的好泥,顏色看起來不會那麼鮮豔,往往偏於沉穩。由於紫砂的本身特性,好的泥料養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漂亮的「黯然之光」。其次,好的泥料燒制出來以後形成的胎質也是有優劣之分的。一把好的紫砂壺,他的胎骨必須要堅,色澤要潤。
  • 按住氣孔不出水就是好紫砂壺?好多茶友都被誤導了!
    關於檢測紫砂壺的密閉性,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做法: 在紫砂壺裡裝好水後,傾斜壺身時,若按住壺蓋上的氣孔,壺嘴便不出水,則證明壺的氣密性好,是好壺。如果壺嘴出水,則氣密性差,壺不好。 乍一聽,似乎就是初中物理課上學的「大氣壓強」原理,無懈可擊。
  • 焱壺人物誌|林天強的紫砂藝術
    ,不求各類榮譽,只求提升作品,他的藝術理念是:作品就是最好的「職稱」,就是最好的名片,藝術家靠作品講話,這是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懂壺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朱泥壺難做,它的收縮率一般都超過20%。一般而言,專做朱泥的藝人才能熟練把握朱泥的泥性。朱泥做出來的壺,無論誰來做,成品率很低,得對朱泥料有相當的了解,對器形的拿捏基本上同輩可以優勢勝出。
  • 壺友都會遇到的問題:紫砂壺長時間不使用,到底應該如何保存?
    關於紫砂壺的使用保養,一直是壺友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今天,有壺友說他要出差幾個月,想問問紫砂壺應該怎麼保存比較好,需不需要放茶葉什麼的。孰不知,這種方法不僅容易養出「和尚光」,而且壺內容易積攢茶垢。相關內容,和以前說的「養壺問題」類似:關於紫砂壺的開壺、養壺、清洗,這麼做才正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看看,這裡就不贅述了。 錯誤操作二:裝滿茶葉保存
  • 紫砂壺收藏的幾大誤區 什麼才是好壺
    紫砂壺選泥、製作成壺坯等關鍵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製作十分精細。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澤取勝,只是在陶坯成型後,上面印刻的書畫詩文紋案都要用粉質顏料加填於輪廓中。這種自然本色和著色方式是紫砂陶壺的一個顯著特點。
  • 如何來區分紫砂壺品質的好壞——泥料篇
    關於紫砂壺好壞的鑑別,很多壺友都是摸不清門道,不知道從哪裡去衡量。其實可以從幾方面來區別泥料、做工、造型這幾個方面來入手。今天就先談如何鑑別泥料好壞首先明確一點,所謂紫砂泥料的好壞,一定是在有對比的情況下。
  • 焱壺人物誌|範倩雯的紫砂藝術
    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破格跳級晉升)紫砂名家範偉群之女「大生壺」第五代嫡傳「大生壺」第五代嫡傳,1991年生於江蘇宜興陶瓷世家,大生壺第五代傳人自小受到父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範偉群的薰陶和感染,對紫砂藝術甚是喜愛,大學畢業後便跟隨父親學習制壺技藝。擅長全手工傳統技法,後鑽研紫砂傳統工藝和壺藝製作,手藝日漸精良,在業內頗得好評。
  • 焱壺課堂|紫砂人物傳之-顧景舟
    當時他所仿製的製品,有的甚至已經超過了原作的水準,如臨摹製作時大彬款「生蓮居大彬」《高僧帽壺》、把下款「供春」印「壺叟」的《供春壺》,以及陳鳴遠款的《龍把鳳嘴壺》和《竹筍水盂》等,仿製水準極高。有些後來輾轉流入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等館所,直到他幾十年後為博物院做鑑定時才又與自己的作品重逢。
  • 紅茶用什麼紫砂壺泡會更好喝?
    西施壺的開口,大小適中,無論哪種茶葉都能輕鬆置入;西施壺的壺身,也就是肚子比較大,茶葉能夠舒展,也是便於茶味散發。 而紅茶比較適合跟紅泥、朱泥、大紅袍製作的紫砂壺搭配在一起,從搭配的角度來說,紅茶衝泡後的湯色是又又紅又濃的,茶與壺的顏色匹配在一起才不會顯得有些突兀。
  • 如何鑑定顧景舟紫砂壺?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韻,一鍵關注本帳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場的升溫,紫砂壺收藏漸漸從文人雅士轉變成普通大眾,現已成為全民收藏。  2、顧景舟紫砂壺鑑定要看胎質。不同時期的紫砂壺所使用的泥料有著不同的泥質,不同地方的紫砂泥料也不同,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胎骨堅緻,色澤溫潤,色澤溫潤,是上好的宜興紫砂泥料。  3、紫砂壺鑑定要看製作工藝。顧景舟製作技藝高超,其壺均為手工製作,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具有生氣,其靈動性是可與批量機械製造的紫砂壺有明顯區別的。
  • 壺之美,美不勝收!
    另外,由於搪瓷茶壺經久耐用,攜帶方便,實用性強,曾在五六十年代在全國盛行。陶瓷茶具的密度與燒結程度有關,可以敲出的聲音與吸水性來表達,敲出的聲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燒結程度高,否則燒結程度就低。銀壺的密度、傳熱比瓷壺好。
  • 別再胡亂買紫砂壺了,源頭直供居然才這個價
    紫砂壺因茶而生。    如今壺友們在網上買原產地紫砂壺,這原本是件好事,能為壺友們省去時間和中間商差價,但一些平臺用灌漿壺,化工壺,機車壺來冒充原礦紫砂壺,賣十幾塊,幾十塊,打的招牌都說是原礦全手工紫砂壺,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紫砂做成的,為什麼呢
  • 拇指博物館|匠心紫砂壺之供春壺
    江蘇宜興是我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被譽為宜興陶瓷「五朵金花」。這種在民間被稱為「富貴土」的泥料,在制壺師靈動的指尖下,變身為一把把雅致的「紫玉金砂」壺。記者:林凱、蔣芳(江蘇分社)編輯:尚亞楠、杜屹然 (原標題:拇指博物館|匠心紫砂壺之供春壺)
  • 深度調查:原色修壺,是否會成為宜興紫砂壺產業的一顆」毒瘤」
    他說修壺本身沒有問題,主要是用來修復的原料有問題,丙烯原料用來作畫沒有問題,但與茶水接觸那肯定不好,更可怕的是那些顏料,都是化工顏料 ,毒性很強,他親眼看到原色修壺的師傅戴著防毒面具在攪拌修壺的原料,你想想看拿這種壺喝茶簡直就是慢性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