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窩子、蒲鞋、釘鞋,這些你聽都沒聽說過的鞋子究竟有何妙用?
時過境遷,現在的天下都是90後00後的。這些年代的孩子們都是含著金鑰匙,穿著小皮鞋長大的。市場上的商品更是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可還有人記得這些孩子的父輩童年生活又是怎樣的嗎?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南方地區都已下雪,北方的氣溫更是早早的就突破零下。好在現在的生活條件好,除了衣物鞋襪,電暖爐,暖氣,空調更一應俱全。可這要是在過去,冬日可就不是那麼好過的了。讓我們以鞋為始,走進父輩們的冬日生活。
記憶中排名第一的大概就是「毛窩子」了。這是一種用草繩和蘆葦花為主要原材料所編制而成的鞋子。製成成品之後,鞋子裡可以適當再放一些蘆葦花,起一個雙層保暖的作用。鞋子時間穿長了,或者被汗溼了,還可以把蘆葦花取出,再換新的進去。作用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鞋墊子,因為保暖又透氣,還可以重複使用,在當年可算得上是非常受歡迎。我老爸說他小時候見家裡有過舊的「毛窩子」,不過他還沒有穿過。他所穿的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種鞋子了。
排名第二的叫做蒲鞋。顧名思義,蒲是一種草本植物,蒲鞋便是用菖蒲所編制而成的鞋子了。如果鞋子是用稻草或者茅草編成的,那就被稱之為草鞋。蒲鞋草鞋的樣式大體相同,只是材料有些許差異。再就是冬天和夏天的蒲鞋是有所差異的。冬天天冷,蒲鞋編制好後還需要加上鞋幫子,不然起不到保暖的作用。除此之外,沒有鞋幫的鞋子被稱為「草鞋墊子」。這種墊子因為鞋底兒薄,很容易損壞,因此老百姓又給它起了個更接地氣的綽號,叫「十裡丟」,因為穿不到10裡地,就壞了需要給丟掉了。是不是很形象。
第三種鞋子就很好理解了,叫釘鞋。一般是用於雨雪天氣。新鞋做成之後,在鞋底釘上掌,這樣子既可以防滑防摔,還能讓鞋底不至於收到雨水的侵蝕,保持乾燥。
看完介紹90後00後的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新奇,同時對父輩們的生活又多了更深一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