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開往建水的列車上,鄰座坐著一位陽光帥氣的男孩。聽說我這個阿姨是獨自來建水旅行的,他有點驚訝,大概獨自旅行的多數是年青人或男性吧。男孩說他是蒙自人,剛參加完高考,聽說我來自南方,他表示也嚮往將來能到外面學習、工作。交談中他向我介紹了他家鄉的沙甸大清真寺。
從客運車站了解到,建水到沙甸沒有直達班車,更沒有旅遊專線,當我坐了1小時的過路客運班車,來到這個(據說是亞州最大的)清真寺面前時,我被振憾到了,感嘆它的低調和華麗。因為疫情近期沒有遊人,寺內遇一穆斯林,見我一人瞎逛,熱情給我講解。
沙甸清真寺始建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後來隨著沙甸人口增多,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歷史變遷等原因,經過多次擴建、重建,最終於2005年到2010年重建了現在的這個建築面積17700平方米,可容納10000人同時做禮拜的沙甸大清真寺。
大殿內部裝飾繼承麥加聖寺及麥地那聖寺巨大屋廊通道、拱門、梁柱等建築風格。
穹頂居中設置一個大圓頂,周圍有四小穹頂環抱,頂上有一顆象徵伊斯蘭教特性的新月。穹頂內徑20米,淨空高約42米。
大殿又稱禮拜殿、殿高7米,寬30餘米,進深20米,殿內裝飾極其雅致精美。
大殿之外左右各有一小殿,兩殿之間的殿門為三層浮雕。
迴廊頂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紀清真寺建築風格設計。
門廳採用石雕古蘭經和鑲金裝飾,大殿之外與塔之間,塔與大殿之間都由拱門的迴廊相連接。
站在大殿中央向外遠眺,會發現偌大的廣場是開放的,沒有圍牆、無遮無擋。這位穆斯林告訴我,這是向人們表達了他們開放的意願,他們希望了解這個世界,同時也能被了解。
沙甸大清真寺位於個舊、蒙自、開遠三地交接處,是回民的聚集地,回民對伊斯蘭教教義虔誠恪守,宗教禮儀氛圍濃鬱,民風民俗極具伊斯蘭特色。
去清真寺可到汽車站,乘客運班車到雞街,再坐三輪車可達;或上車前跟司機師傅說到沙甸清真寺,麻煩司機師傅在離清真寺最近的點停車,步行就能到達。客運班車每天7點之後每20分鐘滾動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