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我國著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在我國,共有三大紀念嶽飛的廟廟宇,分別在河南的湯陰、朱仙鎮和浙江的抗州。湯陰嶽飛廟紀念其「生」,杭州嶽飛廟紀念其「逝」, 朱仙鎮嶽飛廟則是紀念其「功」。
前些日子,報團參加了華東五市遊,在杭州西湖畔棲霞嶺下拜謁了紀念嶽武穆將軍的忠烈祠,和清潔幽森的嶽飛墓,再一次被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所深深打動。行走在西子湖畔,讓我不由聯想起數年前赴嶽飛故裡湯陰,拜謁嶽飛廟的經歷。
那年,我是隨省會一家報社組織的考察採風團來到河南的,其中一站即湯陰嶽飛廟。嶽飛廟址位於湯陰縣城內西南街,始建年代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一行人懷著崇敬心情,列隊走進嶽飛廟的大門。嶽飛廟的大門是牌樓式建築,又名精忠坊。坊側兩廂的護壁分別嵌砌著一塊青石碑.左刻「忠」字,右刻「孝」字,朱漆描就,蒼勁有力。
一進山門,就看到了一字排開的奸佞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王俊鑄鐵跪像,他們身後是施全祠。施全將軍怒目而視,手揮寶劍震懾群賊。一副對聯寫得好:蓬頭垢面,跪階想想當年宰;端冕肅旌,看看今日將軍。奸臣一時得道,忠魂千古永存,歷史是公正的!五賊之頭部皆烏黑髮亮,系被後人擊打所致。據說,杭州西湖嶽廟裡的群醜跪像就是按此複製的。
講解員說,大家站在院中可以看到與山門相對的儀門全貌,舊時為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地。步入正殿,高大魁偉的嶽飛塑像端坐正中,頭戴頂盔,滿面紅潤,目光炯炯,紫袍金甲,神態凜然。嶽飛右手扶膝,左手握劍,象是正在中軍大帳坐陣指揮,雄韜大略盡在運籌帷幄之中。坐像上方嵌掛一帖金字巨匾,陽鐫「還我河山」四個蒼遒有力的大字,傳為嶽飛手書。
「還我河山」這是嶽將軍飛一生的追求,在他率嶽家軍氣吞萬裡如虎橫掃金軍若卷席時,歷史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上演了一出千古含恨的悲劇。裡通外合的秦檜向高宗進讒,用十二道金牌將嶽飛從戰場召回,以「莫須有」罪名害死在「風波亭」,時年39歲。從頭收拾舊河山,終落得一場空。
正殿往後走,東側是嶽雲祠、嶽柯祠;西側是四子祠、張憲祠。張憲是嶽飛的主要副將,一生追隨嶽飛立下顯赫戰功。後被誣謀反與嶽飛、嶽雲一同被殺害。二殿殿內是流傳千古的「嶽母刺字」塑像,嶽飛袒背單膝而跪,嶽母正欲以手相扶愛子,神態逼真,栩栩如生,觀之不由讓人潸然淚下。
漫步在嶽飛廟中,一種發思古之悠情油然而生。嶽飛廟,一個到了嶽飛故裡一定要去的地方。嶽將軍,受我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