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花開處,便有養蜂人。
走南闖北 「追花」十幾年的平叔驚喜地發現,今年厚街的荔枝樹繁花似錦,綴滿枝頭,他和另外兩個兄弟一起養的60多個蜂箱,最近已經第三次打蜜了,每次產量至少有200多斤。蜂蜜不僅產量多,由於雨水少,粘稠度還很高,約有39~40度,「再過一個星期,大概相隔3~4天就能打一次蜜了,產量也達到最高峰。」平叔說,與去年「絕收」相比,今年本地蜂蜜產量增產100%。
今年是蜂蜜的豐收年
每次打蜜量至少有200多斤
平叔名叫陳仲平,是厚街橋頭社區元洲人,今年64歲。他和兄弟陳應年、陳佐基在新圍「大頭坪」山頂處承包了近40畝荔枝林,荔枝林下放了60多個蜂箱。從15歲開始,平叔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一路「追花」十幾年,以養蜂為生。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平叔轉行做起了臘腸,最近兩年退休後,平叔便又幹起了「老本行」,以養蜂為樂。
蜂箱藏身新圍大頭坪山頂的荔枝林下
平叔和兄弟們正在打蜜
多年的「追花之旅」,讓平叔對蜜蜂的習性了如指掌,「現在是蜜蜂最『善良』的時候,天氣好、花源多,我們打蜜時也容易多了,不怕被它們蟄。」日前,在荔枝林裡,平叔和兩個兄弟正忙著打蜜。平叔從蜂箱取出蜂巢板,把它放置在打蜜的容器中,隨後搖動手柄,濃稠的蜂蜜從板上源源甩出。自荔枝花開後,這是平叔第三次打蜜了。「3月1日打了第一次蜜,現在是第三次打蜜了,蜂蜜又多又好。」平叔說,一個蜂箱有4~6板蜂巢,每板約產蜜1~2斤,一個蜂箱一次就能產4~12斤,每一次打蜜量至少有200多斤。
每板蜂蜜產量有1~2斤
自荔枝花開後,平叔已打了三次蜜
平叔從蜂箱裡拎起一隻剛從外面採完花蜜回來的蜜蜂,指著它的腳部和尾部說,「你看,它腳上粘滿了黃色花粉,尾巴上還滴著花蜜,一隻蜂蜜從外面採花粉花蜜的量要比它自身的重量還要重。」平叔又走向了一棵荔枝樹,儘管已是上午10點多了,枝端上的荔枝花還掛著亮閃閃的晨露,平叔說,這些掛著晨露的荔枝花裡,花蜜最多,「蜜蜂是個聰明的傢伙,每天晨露重的時候,它們很少飛出去採蜜的,要等到太陽出來後,把水分都蒸發乾了,才出來採蜜。花多蜜多水分少,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
掛著晨露的荔枝花裡含有較多花蜜
去年「絕收」還倒貼養蜂錢
平叔說,荔枝分「小年」和「大年」,去年正是荔枝的「小年」,加上雨水多的原因,花量少得可憐,蜜蜂採蜜量少之又少。「去年的蜂蜜可以用『絕收』來形容,蜜蜂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我們還得倒貼錢去買花粉蜜糖來餵養它們。」回憶起去年蜂蜜的產量,平叔直搖頭,「去年的荔枝花少,我們養的蜂箱不多,大概只有20箱,為了維持它們的生命,我們去年每個蜂箱約花20多元買蜜給它們吃。」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荔枝蜜又多又好
今年2月底,荔枝花蕾萌出,密密麻麻的,加上天氣多以晴朗為主,平叔敏銳地意識到,要人為介入「分箱換王」來提高蜂蜜產量了。「把蜂箱裡,『年紀』較大的蜂王換掉,換一隻年輕的蜂王,這樣就能大大提高產卵率,能出去採蜜的工蜂就多了。」3月初,平叔便開始「分箱換王」,把老蜂王捉出來,放入新培育出的蜂王,約16天後,新蜂王飛出去交配成功後,就能回蜂箱產卵,「坐穩」蜂王位置,這樣就能分出一個新的或者是『兵強馬壯』的蜂箱了。
把老蜂王捉出來以「分箱換王」
平叔在查看蜂箱裡新蜂王的情況
待新蜂王坐穩「王位」後就會大量繁殖「新兵」
「『分蜂』時期,蜜蜂採蜜的積極性並不高,待分好後,花也差不多全盛開時,蜜蜂就會紛紛飛出採蜜了,頻率達到30~40次/天,到那時候採回來的蜂蜜最多。」平叔說,約3月底,蜂蜜的產量就能達到最高值。
「分箱」後,蜂蜜的產量將更高
「3~4月,採完荔枝龍眼蜜後,約7~8月時,會有野花、桉樹花蜜等等。厚街本地盛產的荔枝蜜和龍眼蜜是一等蜂蜜,有生津、益血、理氣的功效,厚街不少市民都會在荔枝季備上幾瓶。」平叔說,今年蜂蜜的產量多,但價格仍與往年持平,約40~50元/斤,「可能去年很多街坊都沒買到荔枝蜜,最近來預訂蜂蜜的人特別多。」
紫凝 王小緣/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