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悅
2020-04-20 18:40 來源:澎湃新聞
我的家鄉在黑河,中國最北的地級市,與俄羅斯第三大遠東城市布拉維戈申斯克市(簡稱「布市」)隔江相望。說到最北,很多人都會把黑河和漠河搞混,其實漠河曾歸黑河管轄,現隸屬於大興安嶺地區,是中國最北的縣級市,黑河則是中國最北的地級市。
黑河還以胡煥庸線聞名,作為人口分界線東北部的起點城市,黑河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呢?離開家鄉兩年,其實家鄉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但一切好像都比過去更好了。由於疫情的關係,我和媽媽滯留在了天津,沒來得及回到黑河,所以這篇文章是以我的回憶以及對家鄉人們的採訪為基礎而成的。
黑河位置示意圖 高德地圖
黑河的城市發展主要分為東區和西區,由於城市沿江建設,所以往東西向延伸發展。黑河是個小城市,同學上學大都步行就可以,從大西頭到大東頭打車也就半個小時。在黑河人的心中,城市分為三大塊,西邊、東邊和江邊一帶。西區為老城區,城區環境破舊,街道雜亂,人口密集;東區為新區,城區建設開闊,道路寬敞有序,基礎設施較好,人口密度較低;北邊的江邊就是市中心的地區。
在黑河的西邊,新生活村與黑河市交界的城鄉接合部處,有充滿煙火氣息的「腐敗一條街」(小吃一條街)。夏季的晚上,老闆在外面支起了棚子,顧客們就坐在街邊喝酒、擼串。許多小商小販傍晚時在街邊鋪上布,賣起自家種的菜和山貨,原本就不寬的道路上擠滿了商販和買貨的人。每到傍晚,這裡道路的功能不是交通,而更像是市場和商品交易的場所。每晚在這兒買菜的人與賣菜的人,彼此都互相熟識,有小城市獨有的人情味。一時間,街上充斥著砍價的聲音、嘮家常的聲音、汽車喇叭的聲音等等,構成了一首生活的交響曲。這裡的住房早期都是平房,小時候我和鄰居們同住在一個院子裡,我在灶爐邊玩,看著爸爸燒柴火、做飯。低矮的平房構成了記憶裡的風景線。
近幾年,新生活村進行了棚戶區改造,部分低矮破舊的平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樓。人頭攢動的「道路夜市」被拓寬了,新的柏油馬路覆蓋了舊路,高大明亮的路燈矗立著,人們再也不會因倒車而費勁。許多條和這裡一樣的街改頭換面,每家小店換上了一模一樣的招牌。
部分未改造棚戶區 孟祥悅 圖
改造後寬闊的馬路、挺拔的路燈、明亮的樓房 孟祥悅 圖
棚戶區的改造並沒有結束,假以時日,這裡會變得更乾淨整潔、橫平豎直。但我怕這典型的城市改造帶走了什麼,可能像東城區一樣,晚上安安靜靜,沒有熱鬧的街,沒有聚集的人,沒有生活的柴米油鹽。多了點大城市的味道,卻也少了些人情味。但也可能這裡既會保留城區的工整潔淨,又保留西邊生活原有的特色。
城市的乾淨是必要的,可人們的生活氣息也是必要的。就像
《看不見的城市》裡所說,「組成這城市的並不是這些東西,而是它的空間面積與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記憶的潮水繼續湧流,城市像海綿一般把它吸乾而膨脹起來。描述今天的採拉,應該包含採拉的整個過去:然而這城不會洩露它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掌紋一樣藏起來,寫在街角、在窗格子裡、在樓梯的扶手上、在避雷針的天線上、在旗杆上,每個環節依次呈現抓花的痕跡、刻鑿的痕跡、塗鴉的痕跡。」
除了冷冰冰的鋼鐵,這些痕跡所承載的城市記憶更有價值,因為在城市中發生過的故事、一草一木才更令人不舍,城市的形象因它們才變得高大起來。只是記憶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城市不是,城市是日新月異、不斷變化的,只有不斷發展的城市才能存活下來。如果用過去的記憶來尋找並固定今天的城市,那麼記憶也成為了一種累贅。如何在改造城市的過程中,保留人們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切斷城市的感情脈絡,保留城市的特色,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疫情中的黑河與其他封城的城市一樣,每戶只能兩天出來一個人。餐館、商場停業,車輛不許上道,整個城市像被按下了暫停鍵。我姑姑一家住在黑河的農村,而姑父作為退役軍人又是黨員,參與了村子的防控工作,記錄來往人員、測量體溫、檢查村民戴口罩的情況。這是除了他在伍期間獲得三等功後,再一次為國家服務。他說:「這是榮譽。」
中俄黑龍江大橋 邱睿 圖
黑河這座小城的發展與我的成長是同步的,我長大,它也在「長大」。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城市建設的變化,才有人們居住環境的變化。
黑河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對外貿易,與黑河相關的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就是「俄羅斯」。在20世紀80年代,黑河人民幾塊泡泡糖就能交換到對岸俄羅斯人民的一件大衣。黑河趕上了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的快車,是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之一。黑河的商店、飯店、門牌上除了中文,必不可少的就是俄文。而且每個黑河人都會說一點俄文。黑河與對岸除了經濟交流,還有許多項目的合辦,文化、教育、旅遊等各方面的往來。
2019年5月31日,中俄黑龍江大橋合龍,現已具備通車條件。從大橋所處地點和其具備的跨國屬性來看,這座橋意義非凡,將實現一橋通兩國、一橋連兩城,讓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這對遠東地區最大的國際城市群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實現從「隔江招手」向「跨江握手」的歷史性轉變。
黑河擁有獨特的極寒氣候條件,冬季最低氣溫零下三十多度,道路積雪結冰。就是這樣惡劣的極寒環境,反而促進了寒地試車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每年11月到來年3月,來自全國甚至國外的汽車品牌都會湧向這裡,進行冬季試車。黑河已經成為國內外車企寒區試車首選地,冬天黑河市街頭的一輛輛斑馬車成為了新的風景線。
寒地試車 圖片來自網絡
極寒地區不只黑河一個城市,為什麼眾多品牌選擇黑河試車呢?與漠河進行對比,漠河的氣候雖然更為寒冷,在試車條件上更適宜,但漠河的接待能力較弱,不能接待眾多廠商代理人,基礎設施較差,且交通不便利。而黑河具有一定的城市規模,具有接待外國、國內遊客的豐富經驗,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冰雪與速度的激情碰撞,正攪熱這座邊陲小城。每到寒地試車季,賓館一床難求。「試車大軍」給黑河帶來「人氣」,超市、賓館、餐飲、娛樂、通信業及航空冬季營業額均大幅增長。此外,試車企業每年都要僱傭近千名當地駕駛員做測試服務,僱傭大量周邊農民進行場地維護。當地的特色美食、地方特色產品更是吸引了大批試車人員消費。
黑河作為中國邊境的一個三線城市,經濟並不是很發達,沒有高鐵,沒有特快,只有綠皮火車。有人說東北由於早期國有企業體制,遺存了城鎮空間破敗問題,但我覺得黑河不是,黑河城內反而缺少工業的氣息。城市靜謐,環境優美,夏天傍晚可以到江邊吹涼爽的江風,冬天可以和喜歡的人看飄雪,人們生活閒適且自然。這裡有工作族、老師和學生、計程車司機、冬天還堅持賣小吃的小攤販,雖然生活不易,但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小日子努力地奮鬥,每個人都對生活充滿希望。有這樣的市民,即使是慢節奏的生活,也不會讓人對未來感到慌張。
(作者孟祥悅系西南大學地理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2018級學生。)(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漫長的假期,邊境,黑龍江,黑河,寒地試車,俄羅斯,中俄黑龍江大橋
相關推薦
評論(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