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記者昨天了解到,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的《風度閣賦(記)》徵集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眾多辭賦愛好者參賽,他們紛紛從各種角度深入挖掘張九齡思想、生平、重大事件,文學成就和歷史貢獻,許多作品還融入了標誌性、紀念性的事件及韶關歷史文化元素,不乏立意高遠、內涵深刻、構思巧妙、意境優美的作品。
實地採風 精心撰稿
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的《風度閣賦(記)》吸引了來自北京、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廣東等地的大量辭賦愛好者的關注。他們紛紛用各種方式搜集資料、甚至前往實地採風,精心撰稿參賽。
來自蘇州崑山博物館的歐陽明日對韶關的文化事業建設「點讚」:「今日韶關,名賢畢集。於靈山秀水之處,建張九齡風度閣。俯首深耕,續曲江千秋之文脈;揚鞭奮蹄,樹韶關地域之精神。風度閣前,幾度追慕賢相德;回龍山上,萬古永思國士魂。此乃盛舉,天下共襄。深知一方水土,地靈人傑,地靈最終讓人傑;更愛千年古城,經略文化,文化勢必要先行。當知後生可畏,畏在生生不息,踵步聖賢如龍馬;貴在萬古可期,期待綿延不絕,地方文化永傳承。」
「登風度閣,舉目遠眺,嶺南名郡,芙蓉、蓮花諸峰,盡收眼底。馬壩人故鄉,草木蔥蘢,綠蔭婆娑,心曠神怡。禪宗文化祖庭,賢臣九齡故裡,客家聚集福地。底座龜山橫臥,明五藏二,內斂外顯,飛簷翹聳,仿唐結構,磅礴大氣!」寧夏吳忠市教育局原副局長、吳忠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周佔忠對即將落成的風度閣發出了思古懷今的感嘆。
來自廣州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2019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廖釗宏平時專注於科研,亦熱愛讀書、讀史、品詩詞與寫作,他專門撰文暢談了自己「初遇」風度閣時的感受:「遠觀樓閣,似廟不是塔。又如城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閣高三八丈三尺,佔地十三畝餘。中央立主閣,次閣置兩端。對稱優美,美輪美奐。銜長廊,沐浴光,浩浩湯湯。閣前雪白片片,廣場空地茫茫。閣周青山傍水,雲霧繚繞,綠樹成林,奇花異卉。整而觀之,巍峨莊嚴,壯觀秀麗。近而感之,如談笑鴻儒,一派氣勢,博聞強識。又如謙謙君子,虛懷若谷,風度翩翩,書中故人。」
「唐開元中,韶州曲江,一翩然少年,名為九齡,天賦異稟,獨自於燈下寫文。夏月夜,滿庭菊。一襲白衣,雪色華年,開在盛暑,清涼如水。」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現在北京任職英語和德語教師的景辭用充滿古意與武俠風格的語言,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大唐盛世的翩翩君子。
景辭慨嘆道:「曲江先生,為人之品,為官之道,皆為後世眾人處世、涉政之楷模,粵人更敬之為『嶺南詩祖』。萬物大美興寄,他本耿介不阿之人,開清淡之派,力融天下大同之境界。觀其一生,政績有加,從不屈己媚世,且文學出彩,『嶺南第一人』,當實至名歸。」
萬元大獎虛位以待
在張九齡紀念公園、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風度閣)即將落成之際,今年10月底,由韶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韶關市張九齡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風度閣賦(記)》徵集大賽拉開了帷幕,目前仍在火熱進行中。
活動以「風度閣賦(記)」為主題。徵集活動設立一二三等獎、優秀獎各1、3、6、10名,獎金分別為人民幣10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主辦方要求應徵作品要符合中國文學「賦」或「記」的文體要求,文辭流暢而不失古韻,適宜朗誦與傳播。應徵作品儘量體現韶關對九齡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彰顯韶關歷史文化底蘊。
主辦方提出,應徵作品字數以1000字以內為宜(不含必要的注釋),最長不超過1500字,必要處可附上註解。作品要用標準簡化字,儘量避免生僻字。
徵集時間為2020年10月22日~2020年12月6日。投稿作品形式可為電子文本或書法作品附電子文本,並發送至電子郵箱:sgnews@yeah.net。投稿需在電子郵件主題欄註明「風度閣賦(記)應徵作品」字樣及作者姓名。諮詢電話:0751-8963927。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瑜 通訊員伍海波、張建昌)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