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的《風度閣賦(記)》徵集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眾多辭賦愛好者參賽,他們紛紛從各種角度深入挖掘張九齡思想、生平、重大事件,文學成就和歷史貢獻,許多作品還融入了標誌性、紀念性的事件及韶關歷史文化元素,不乏立意高遠、內涵深刻、構思巧妙、意境優美的作品。
千年古城韶關的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新地標、新亮點
據介紹,韶關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省委書記李希在韶調研講話精神,積極響應廣大市民的關切,在充分調研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規劃建設韶關張九齡紀念公園、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以更好地傳承弘揚和活化利用韶關市優秀歷史文化,彰顯韶關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打造嶺南文化新高地,提升韶關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形象。
在湞江、武江、曲江三區交界處規劃建設佔地面積超1.4萬畝的韶關張九齡紀念公園及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將有利於傳承九齡文化,促進三區融合發展,打造韶關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新地標、新亮點,推動「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在韶關落地落實。
2019年3月7日,韶關市委主要領導赴曲江區回龍山實地調研後,提出了在回龍山規劃建設張九齡紀念公園(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的初步設想。之後,就相關事宜進行了深入調研,並廣泛徵求了各方意見,一致認為,回龍山地處韶關市轄三區交匯處,交通便利、視野開闊、環境優美,在此規劃建設張九齡紀念公園符合市轄三區、韶關新區融合發展需要,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2019年8月16日,韶關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將該項目確定為市的重點工作。
2019年10月31日、11月1日,經韶關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通過了《韶關張九齡紀念公園項目建議書》。11月25日,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覆。2020年1月18日,項目舉行動工儀式。
中國目前最大的張九齡紀念建築建設正酣
韶關張九齡紀念公園建於回龍山,規劃建設面積1.4萬畝,位於湞江、武江、曲江三區交界處。目前正在緊張建設過程中的韶關張九齡紀念公園項目主要包含: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和公園配套設施。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為大型一般公共建築,建築高度81米,絕對高程為368米,建築總面積10690平方米,其中博物館建築面積為4334平方米,風度閣建築面積6356平方米。
依據傳統建築規制,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為三層臺基、明五暗九,五鳳式布局、歇山屋頂的仿唐樓閣式建築,主閣置身於基座上。建築9層,其中基座1層、主閣8層。
公園配套設施主要有:南、北門廣場,博物館後停車場及綠化工程,上山道路,三條人行步道。南、北門廣場分別設置了兩座石材打造的牌坊,為企業捐建。南北兩條上山車行道,路寬6.5米,道路總長約7.5公裡。同時,目前還擬規劃建設風度書房、碑廊、曲江觀景平臺、書堂巖等項目。
如今,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項目建設正酣,施工現場如火如荼。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下,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主樓已於10月14日成功封頂。
公園西北臨湞江區六合村,西南接京港澳高速公路,東南接南韶高速公路,東北接在建的韶州大道並鄰近北江河,將於今年底前建成。項目建成後,對加快北部生態發展區核心城市建設步伐,拓寬市民休閒娛樂空間,促進韶城三區和新區融合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化利用,打造城市精品旅遊目的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國辭賦愛好者從不同角度讚美「九齡風度」
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的《風度閣賦(記)》吸引了來自北京、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廣東等地的大量辭賦愛好者的關注。他們紛紛前往採風,精心撰稿參賽。
來自蘇州崑山博物館的歐陽明日對韶關的文化事業建設「點讚」:「今日韶關,名賢畢集。於靈山秀水之處,建張九齡風度閣。俯首深耕,續曲江千秋之文脈;揚鞭奮蹄,樹韶關地域之精神。風度閣前,幾度追慕賢相德;回龍山上,萬古永思國士魂。此乃盛舉,天下共襄。深知一方水土,地靈人傑,地靈最終讓人傑;更愛千年古城,經略文化,文化勢必要先行。當知後生可畏,畏在生生不息,踵步聖賢如龍馬;貴在萬古可期,期待綿延不絕,地方文化永傳承。」
「登風度閣,舉目遠眺,嶺南名郡,芙蓉、蓮花諸峰,盡收眼底。馬壩人故鄉,草木蔥蘢,綠蔭婆娑,心曠神怡。禪宗文化祖庭,賢臣九齡故裡,客家聚集福地。底座龜山橫臥,明五藏二,內斂外顯,飛簷翹聳,仿唐結構,磅礴大氣!」寧夏吳忠市教育局原副局長,吳忠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周佔忠對即將落成的風度閣發出了思古懷今的感嘆。
來自廣州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2019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廖釗宏平時專注於科研,亦熱愛讀書、讀史、品詩詞與寫作,他專門撰文暢談了自己「初遇」風度閣時的感受:「遠觀樓閣,似廟不是塔。又如城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閣高三八丈三尺,佔地十三畝餘。中央立主閣,次閣置兩端。對稱優美,美輪美奐。銜長廊,沐浴光,浩浩湯湯。閣前雪白片片,廣場空地茫茫。閣周青山傍水,雲霧繚繞,綠樹成林,奇花異卉。整而觀之,巍峨莊嚴,壯觀秀麗。近而感之,如談笑鴻儒,一派氣勢,博聞強識。又如謙謙君子,虛懷若谷,風度翩翩,書中故人。」
「唐開元中,韶州曲江,一翩然少年,名為九齡,天賦異稟,獨自於燈下寫文。夏月夜,滿庭菊。一襲白衣,雪色華年,開在盛暑,清涼如水。」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現在北京任職英語和德語教師的景辭用充滿古意與武俠風格的語言,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大唐盛世的翩翩君子。
景辭慨嘆道:「曲江先生,為人之品,為官之道,皆為後世眾人處世、涉政之楷模,粵人更敬之為『嶺南詩祖』。萬物大美興寄,他本耿介不阿之人,開清淡之派,力融天下大同之境界。觀其一生,政績有加,從不屈己媚世,且文學出彩,『嶺南第一人』,當實至名歸。」
作者唐曉婷說:「從小就聽說張九齡,此篇文章是為了紀念先人,傳承他身上的優良品質,讓更多的中國人或者外國友人都知道他了解他,即使他已經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古人,但是他所代表的『九齡精神』,永遠不會被歷史磨滅,會隨中華民族精神代代傳承,讓代代韶關人所銘記,會成為韶關的文化標籤。」
向全球徵集《風度閣賦(記)》,萬元大獎虛位以待
在張九齡紀念公園、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風度閣)即將落成之際,今年10月底,由韶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韶關市張九齡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風度閣賦(記)》徵集大賽拉開了帷幕,目前仍在火熱進行中。
活動以「風度閣賦(記)」為主題。徵集活動設立一二三等獎、優秀獎各1、3、6、10名,獎金分別為人民幣10000、3000、2000、1000元。主辦方要求應徵作品要符合中國文學「賦」或「記」的文體要求,文辭流暢而不失古韻,適宜朗誦與傳播。應徵作品儘量體現韶關對九齡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彰顯韶關歷史文化底蘊。
主辦方提出,應徵作品字數以1000字以內為宜(不含必要的注釋),最長不超過1500字,必要處可附上註解。作品要用標準簡化字,儘量避免生僻字。
徵集時間為2020年10月22日-2020年12月6日。投稿作品形式可為電子文本或書法作品附電子文本,並發送至電子郵箱:sgnews@yeah.net。投稿需在電子郵件主題欄註明「風度閣賦(記)應徵作品」字樣及作者姓名。諮詢電話:0751-8963927。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通訊員:伍海波、張建昌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