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待獻:《賦說中原》讓辭賦煥發新光彩展現傳統中原文化魅力

2020-12-11 映象網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一直以來,中原的詩人賦家們秉承中原文化優良傳統,不斷追求文學品味和詩詞品格,積極鍛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藝術魅力,使中原詩詞成為了河南文化崛起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在8月8日上午,《賦說中原——王國欽辭賦欣賞》一書的首發、捐贈暨研討會上,鄭州詩詞學會、鄭州老年詩詞研究會會長,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坦言,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中原文化河南文化的更加出彩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

當前,「出彩」已經成為引領河南發展的時代強音。實現中原出彩,誠然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作保證,但文化的振興發展卻是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和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映象網記者了解到,去年11月姚待獻首先倡議並和王國欽先生一起,歷時10個多月的時間,潛心編成了《賦說中原——王國欽辭賦欣賞》一書。

《中原賦》以歷史與人物為經緯,凸顯了鼎立中原、地靈人傑、不忘初心等文化理念,容納了黃帝、大禹、杜甫、韓愈、杜康、吳道子、張仲景等歷代的優秀聖賢代表。

「『代代出群賢』一句,當然包括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中原地區如史來賀、吳金印等英模人物,也彰顯了縣委書記好榜樣焦裕祿的精神高度。」姚待獻坦言,而「雙桐」,則特指「焦桐」與「習桐」。習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換言之,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宗旨「為人民服務」,就是像縴夫一樣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共同的幸福目標。所以《中原賦》裡就有了「幸福纖」之說。

結尾「大河流不盡,滄海濟雲帆」兩句,則化用了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之詩意。所以,一篇微型的《中原賦》,恰恰畫龍點睛般深化了本書《賦說中原》的主題。

王國欽

沒有繼承的創新是無源之水,缺乏創新的繼承則沒有生命活力

「從《鄭州賦》到《蘭考賦》;從《賈魯河賦》到《荷花賦》;從《拜祖文》到《中原賦》等等,從創作題材、整體構思到謀篇布局,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從一條河流到另一條河流,從一花一園到一校一廠一區。」

姚待獻說,通過《賦說中原》一書,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國欽先生對中華優秀傳統辭賦文化的不斷繼承和不斷創新,體會到了王國欽先生對傳統辭賦創作手法的精湛把握和深厚的文學功底,體會到了王國欽先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優秀的辭賦文化所傾注的火熱激情。

他認為,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作社會主義文學的奮鬥目標,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學工作的根本性任務,這是新時代對廣大文學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

「王國欽先生在《拜詩聖文》、《蘭考賦》、《如意賦》等作品中,都表達了嚮往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初心未敢忘,黨是幸福纖。大河流不盡,滄海濟雲帆。」姚待獻表示,一篇 70 字的《中原賦》,更是專門為迎接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而寫,表達了作者真誠歌頌中原、歌頌祖國的一片赤城之情。

走進校園 擦亮「詩詞鄭州」新名片

當記者翻開《賦說中原》這本墨香四溢的新書,一份厚重歷史感和感動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作為《賦說中原》當中的一篇,《鄭州賦》2008年首發於《光明日報》「百城賦」系列,2013年12月被選中並鐫刻在東海艦隊的「鄭州號」飛彈驅逐艦上,去年又被鄭州園博園選中並製作展示在軒轅閣這個標誌性建築的頂層,

映象網記者從姚待獻口中得知,剛剛完成任務回到東海艦隊的「鄭州號」新型驅逐艦相關人員,及時發來了與《鄭州賦》有關的多幅圖片,使本書的出版尤為能夠增光添彩。

「如果說《鄭州賦》鑲嵌軒轅閣上,填補了中原地區缺位於名樓名賦之歷史空白的話,那麼《鄭州賦》懸掛在『鄭州艦』上,不僅僅是鄭州市與『鄭州艦』之間深情厚誼的象徵,而且是中國文化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第一次!這當然是國欽先生本人的自豪,但更是鄭州乃至中原的驕傲。」

最後,姚待獻希望通過閱讀此書,廣大的詩詞愛好者有所感悟、更加懂得:中華優秀的辭賦文化,創作艱難但成果卓著;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不僅值得敬重而且需要繼承、發揚,需要我們從中汲取開拓和創新的力量,進而以更加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投入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中去。

「未來,鄭州詩詞學會也將陸續舉辦一系列鄭州詩人詞家作品研討會,以及走進更多的中學、大學校園,來推介鄭州優秀的詩人詞家及文學作品,擦亮『詩詞鄭州』的名片,再塑中原文化新輝煌。」姚待獻坦言,藉此機會,懇請各位專家、學者為鄭州詩詞文化事業發展多提寶貴建議,為鄭州詩人詞家的文學創作多提指導意見。

相關焦點

  • 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
    13.詩文文化  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於今河南省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佔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魯迅說過,在秦代可稱之為作家的,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洛陽賈誼開騷體賦之先河,張衡《二京賦》則為漢大賦之極品,賈誼、晁錯將西漢政論推向巔峰。
  • 獲獎專業戶《中原藏珍》100期啦! 展現中原文化魅力 讓文物活起來
    自古以來都有「百歲曰上壽」之說,人到百歲要大辦特辦壽誕。但面對百期「壽星」,河南博物院並沒有選擇九大鎮館之寶。有人會問,小小的雕漆雲龍紋圓盒能擔此重任嗎?河南博物院文化信息中心傳播科科長王文析解釋說,對於百期文物,工作人員並沒有刻意選擇。文物拍攝需要經庫房保管同意,而且拍攝人員不可接觸,無法為文物擺Poss,不能想拍就拍。
  • 獲獎專業戶《中原藏珍》100期啦!展現中原文化魅力 讓文物活起來
    自古以來都有「百歲曰上壽」之說,人到百歲要大辦特辦壽誕。但面對百期「壽星」,河南博物院並沒有選擇九大鎮館之寶。有人會問,小小的雕漆雲龍紋圓盒能擔此重任嗎?河南博物院文化信息中心傳播科科長王文析解釋說,對於百期文物,工作人員並沒有刻意選擇。
  • 廣州文化之「魂」煥發新魅力
    文脈塑城:嶺南文化中心地位凸顯捧回金雞獎的《掬水月在手》是中國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唯一一部傳記電影。在出品人毛繼鴻看來,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是通過葉嘉瑩先生的人生故事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廣州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成為城市文化繁榮發展的「源頭活水」。
  • 中國李杜文化嵩嶽大講堂第一課:從《黃河賦》中探尋黃河文化與時代...
    央廣網鄭州9月15日消息(記者 彭華)9月15日上午,由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主辦的「中國李杜文化嵩嶽大講堂」在河南鄭州正式開講。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會長柏勝美女士蒞臨指導。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國欽主講了從《黃河賦》中探尋黃河文化與時代精神,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智庫專家姚待獻主持。《黃河賦》的作者、中國李杜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國欽從《黃河賦》的誕生及其創作、《黃河賦》中的詩歌文化、《黃河賦》對黃河的文化定位、《黃河賦》所帶來的文化影響、《黃河賦》與新時代黃河精神等五個部分。其脈絡清晰,分析全面。
  •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原文化IP開發的機遇與挑戰
    媒介技術的每一次變革,都拓寬了文化傳播的時空範圍,並直接形成了以媒介為中心的文化形態。在媒介技術快速發展的現代,只有媒介高度介入與積極響應的文化才能煥發出生命力,不與新媒介結合的文化,將面臨傳承困難或被遺忘的困境。
  • 中原油田構建公共文化體系 打造中原文化品牌
    為員工「量體裁衣」,激發員工新活力  「我覺得油田開展的員工體質測試活動非常貼心,通過體質測試,我不但對自己的身體有了充分地了解,而且還擁有了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案,真是太棒啦!」12月14日,中原油田採油氣工程服務中心的職工孫博高興地說。
  • 激活中原民俗文化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保護、傳承、弘揚中原民俗文化,就要激活併合理開發各類民俗文化資源,充分挖掘中原民俗文化的時代價值,讓傳統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既要保持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也要遵循民俗文化的自身特徵及發展規律,高質量有序推進民俗文化傳承發展。以新業態賦能鄉村振興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原人民在數千年的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是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民眾知識和民間智慧的積澱和結晶。
  • 辭賦竹簡文創產品 宣傳惠州歷史文化
    個人籌資200萬精心製作16副辭賦竹簡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惠州知名作家,周后運創作了《碧血丹心——鄧演達傳》《儒將蔡鍔》《開國將軍袁也烈》等多部長篇小說。此次製作辭賦竹簡文創產品,也是其將文學作品轉換為文創產品的一次有益嘗試。
  • 「輝煌七十年 中原更出彩」中原文化大舞臺音樂專場晚會在商城上演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吳彥飛 通訊員 張璐)「作為河南人,能在家門口聽到這麼純正的河南梆子,感受豫劇藝術的魅力,我很開心,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商城影劇院的大廳內,商城縣文化館館長高興地告訴記者。12月19日晚,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河南省音樂家協會負責演出的「輝煌七十年中原更出彩」2019年中原文化大舞臺音樂專場晚會在商城影劇院隆重上演。十餘位藝術家通過精彩的演繹,生動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省文化建設的優秀成果和文藝戰略的昂揚風貌。近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觀眾們欣賞了一場高規格的豫韻盛宴。
  • 中原文化知多少
    周文化以「天」為精神信仰、以「德」為價值原則、以「和」為社會行動準則的完整而協調的文化體系,成為中國歷史的軸心時代,也為中華民族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至今仍有巨大的精神魅力。我們常說漢唐盛世,又說宋代是積貧積弱。但從文化的角度上說,可以說宋代是超越前代的。宋代的文化又以中原文化為代表,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體現此時代文化的傑出性:第一,中原地區宋代歷史文化遺蹟多第二,中原地區宋代的學術理論文化造詣深。宋代的學術理論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學術理論文化史上的又座裡程碑。先秦有易學、諸子學,漢唐有漢學,宋明有理學。宋明理學又稱為新儒學。
  • 感悟中原文化
    東南西北邊緣地帶興起的統一戰爭都必須要經過「天下之中」的中原,在這些戰爭中,往往是從西北進入中原的政權,最終統一天下。宋代名將李綱強調這個歷史規律時說:「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自古以來,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誰佔有中原,誰就最有可能結束戰亂,定鼎天下。中原就是華夏版圖的「心臟地帶」,構成了天下逐鹿的中心。
  • 中原華信集團捐款300萬助力「鄭州慈善日」活動
    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慈善總會會長鄧永儉,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新偉,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焦豫汝,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荃,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等省市領導出席了此次活動。另外,黨政機關、各企事業單位、愛心企業代表、志願者代表、醫護人員代表、學校師生代表、慈善公益組織代表、各大新聞媒體等1000多人現場參加了此次活動。
  • 走進中原,就來感受大佛的魅力吧!
    中原地帶,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走進中原,不僅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氣息,更能體驗到人類歷史的變遷,這片土地它不僅承載啦歷史車輪的輾轉,更呈現啦文化的變革。孔子的儒學思想,到後來的道教思想,再到後來傳入的佛教思想,它不僅是文化變革的見證者,也更是思想變遷的行動者。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更有著時代變遷的跡象。
  • 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圓滿落幕
    記者在現場看到,無論是在泰國、德國等國際文化旅遊展區,還是在寧夏、山東等沿黃省(區)文旅展區,抑或是在非遺展區,參觀、諮詢、採購的遊客總是絡繹不絕。  12日至14日,以「文旅中原融通世界」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在我市隆重舉行,吸引德國、泰國、俄羅斯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152家文旅企業和國內的366家文化旅遊企業參展。
  • 品仰韶文化 遊魅力山水:"百萬中原人遊澠池"活動啟動
    第三屆「魅力仰韶行」暨「百萬中原人遊澠池」啟動儀式5月26日,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第三屆「魅力仰韶行」暨「百萬中原人遊澠池」啟動儀式在澠池縣會盟廣場舉行。此次活動包括「百萬中原人遊澠池」啟動儀式,武韻中原大型武術表演、彩陶製作體驗、仰韶尋寶之旅、澠池旅遊圖片展、澠池特色旅遊商品展等,之後還有參觀仰韶酒業工業遊活動,品嘗由七千年工藝傳承釀造的仰韶美酒等旅遊項目。三門峽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孟斌宣布活動啟動。
  • 中原文化是海內外華人的精神家園
    ,與中國萬客來國際書畫研究院書畫家進行文化交流與學習。   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維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心靈紐帶。弘揚和傳承中原文化,增進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世界華人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海內外華人回中原尋根問祖。
  • 運動美學與中原文化聯姻 打造近郊休閒旅遊度假示範區
    建業足球小鎮到底有何魅力?2015年,建業集團啟動「新藍海戰略轉型」,開始了由「房地產開發商」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的轉型,足球小鎮被寄予厚望。在足球小鎮,建業把27年來成長積累的精華,統統融入。不僅有美食,還有傳統戲曲和噴空表演。戲緣大食堂與中國首家網際網路戲曲平臺——戲緣APP聯合,打造戲緣線下體驗園,深入挖掘和演繹戲曲文化的時代價值。吃著中原美食,聽著傳統戲曲,不啻是極大的享受。
  • 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昨日圓滿落幕
    12日至14日,以「文旅中原融通世界」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在我市隆重舉行,吸引德國、泰國、俄羅斯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152家文旅企業和國內的366家文化旅遊企業參展。各具特色的產品、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
  • 老字號煥發新光彩
    山東省泰安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物產,帶動境內工商業快速發展,先後誕生一批具有豐富地方特色的老字號。  老字號代表誠信為本的商業倫理,承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讓老字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煥發新的時代光彩,泰安市市場監管局實施商標賦能戰略,積極搭建引導、管理和保護老字號做強做大的平臺,賦予老字號發展新動能。商標註冊強化法律保障  泰安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摸排老字號企業現狀,梳理出傳承人明確、瀕危失傳、無特定傳承人3種情況,分類引導開展商標註冊。  對有明確傳承人且延續至今的老字號,積極指導傳承人註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