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馬來西亞創造的「錫的王國」,如何走向沒落?-虎嗅網

2020-12-18 虎嗅APP


馬來西亞的霹靂州位於該國西海岸線上,其首府城市有個很討華人喜歡的名字——怡保。


漢字中,「怡」意為喜悅,保則多含有保護、保佑之意。這個地名符合華人「討口彩」的獨特文化心態。的確,這裡也是馬來西亞城市中華人聚集的地方。


在怡保市,華人佔總人口比例遠遠超過馬來人,是當地第一大民族。


如果在怡保旅遊,還有幾處打卡景點,分別是大奶巷、二奶巷、三奶巷。這更是頗具華人色彩的稱謂。



和某些地方「二奶村」、「二奶小區」的含義不一樣,這裡的大奶巷、二奶巷、三奶巷並不意味著此處聚集著當代人的二奶、三奶。


一百多年前,當時一位馬來西亞著名企業家將自己的店鋪,交給明媒正娶的幾位太太打理,故而店鋪所在的地方得名大奶巷、二奶巷、三奶巷。


這位馬來西亞著名企業家叫姚德勝,和怡保30多萬華人的祖輩一樣,因為一種獨特的礦產資源而遷徙在此處。


這種礦產就是錫礦。


1878年,姚德勝為討生計從廣東、江西交界的平遠縣來到這裡時候,還是個窮困潦倒的普通錫礦勞工,憑藉華人的勤奮品質,終成當地頗有影響的實業家。


馬來西亞的錫礦如何成就了那一代華人的崛起?靠著錫礦發家致富的華人,又遭遇過哪些痛苦的經歷?


▲怡保街頭的壁畫,描繪了華人最初在這裡充當錫礦勞工的歷史


1. 華工下南洋的辛酸路


馬來西亞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錫礦資源更是著名,曾經有著「錫的王國」的美譽。上文提到的怡保也曾被譽為「世界錫都」。


其實論錫礦儲量,中國才是「錫的王國」。


▲現在全球錫礦儲量示意圖


中國不僅現在錫礦儲量豐富,而且使用錫礦的歷史悠久。早在商朝之時,錫就是製作青銅器的主要金屬,由此可見我國開採和利用錫的歷史十分悠久,不僅如此,我國錫礦資源也十分豐富,並且長久以來制錫技術也十分先進。


▲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的青銅器。國內的大型博物館,中商周青銅器幾乎是標配了,其實錫是青銅器的主要成分之一


而作為錫礦儲量世界前列的馬來西亞,其開採時間則比較晚,直到十五世紀時,馬六甲王朝才開始大規模地開採錫礦。


19世紀之後,英國人的到來改變了南洋的歷史進程,也改變了這裡的錫礦開採業。


率先進入蒸汽時代的英國開始了對馬來西亞殖民地的大規模開發,而英國人開發的所有種類中,礦產資源佔據主要地位,其中自然包括錫礦。但是要想大量開發錫礦資源,怎麼著也得有充足的勞動力。


▲馬來西亞礦產資源分布圖,馬來半島西部的太平-怡保-吉隆坡一帶曾是馬來西亞主要錫礦出產地


那麼要去哪兒找人呢?當年英國人倒還真沒為此費啥力氣。當時正處於英法聯軍侵華所造成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打仗的時候就靈光一閃,覺得讓中國人去充當苦力再合適不過了。


一來中國離馬來西亞路途較近,二來當時統治中國的晚清政府已經腐朽到人神共憤的地步,三來中國老百姓素來起得比雞早幹的比牛多,勞動素質那是沒的說啊。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說,讓中國人來充當開發錫礦的苦力可謂是再合適不過。


於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人在翹著二郎腿叼著菸捲談判時不遺餘力地將「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這一條件悄咪咪地加進了《北京條約》中,而中國也從此開啟了新的一段大規模移民浪潮——「下南洋」。


▲《中英北京條約》第五款,即上圖中右數第三列,規定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


有了華工群體作為充足的勞動力,加上英國人貪婪又沒有節制的採礦力度,1883年,馬來西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錫生產國。


▲上圖中馬來西亞的三個地方:怡保、太平、十八丁港皆因錫礦而興起。為了運輸開採出來的錫礦,1885年,英國人修建了太平到十八丁港的鐵路。馬來半島上的第一條貨車能通行的公路,也是專門為了將錫礦運輸到港口而建


但是下南洋的過程卻充斥著無盡的心酸,首先英國人派人招募華工,然後裝船運送至馬來西亞,本來是合法合理的招工行為,但是在利益的趨勢下,這個過程開始充斥著陰險和欺詐。


當時的招工頭眼裡除了錢就是銀兩,所以為了更多地獲取金錢,他們慘無人道地通過坑蒙拐騙甚至綁架脅迫的方式「招募」一批批的華工,這些華工在包工頭所描繪的「黃金夢」的趨勢下,登上了背井離鄉的運工船,從此捲入了西方工業發展和開發南洋的心酸歷程。


▲華工契約圖示


當年對於這群下南洋謀生的華工有一個特定的稱呼——「豬仔」,因為他們的生活待遇極差,在出國前他們是成群地關在一起,吃飯時食物被裝在一個大盆裡,所有人圍著盆搶食,簡直與牲畜無異。


由於產業的黑暗和管理的疏鬆,上船後他們也會受到虐待和羞辱,而且衛生條件極差,傳染病時常爆發,因而最終能夠登島的已經是寥寥無幾。


▲「豬仔」華工登岸景象


登島之後,他們便被分配去當苦力,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成為了採錫工人。不過這些華工畢竟不是奴隸,而是實實在在籤訂了勞動合同的合法勞工,所以只要他們勞動至約定期限,便可贖身恢復自由。


▲一百多年前怡保附近的一個錫礦和那裡的華人勞工


這些華工在經過長期的苦力勞動,最終贖身恢復自由後,大多數都選擇了留在當地生活。畢竟回國路途遙遠,而且國內還處於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下,政局並不穩定,所以留下來建設新家園成為了這些華工的普遍選擇。


▲馬來西亞的太平市在發現錫礦之前只有3個華人,十九世紀中後期這裡因錫礦開採而興旺後,大量華工湧入,至今這裡都是華人為主的地方,街頭到處是中文招牌


2. 華人創造了「錫的王國」的黃金時代


這些華工在恢復自由之後,開始從事各種商業活動,他們有的成為了種植園主,有的做起了工匠,有的成為了販貨郎。


由於華人普遍具有勤勞能幹的精神,於是他們的買賣越做越大,湧現了一批有名的實業家。


當年的馬來西亞各大港口城市,比如馬尼拉、檳城、巴生港、丹戎帕拉帕斯等地,到處都是操著閩南語或者粵語吆喝販賣貨品的華人老百姓。遠洋到那兒的人,若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坐錯了船到了大清國。


本文開始提到的姚德勝,最初就僅僅是錫礦的一個僱工,後來被礦主任命為礦場工頭。


有了一定積累後,他改當起了小販,在怡保市開設「德和號雜貨商店」。待自己的商店賺足後,又重新回歸錫礦開產行業。只不過,這次姚德勝則是礦主的身份了。


他在當地收購錫礦礦山,並用採用式機器開採,很快變成了當地頗有影響的實業家。


▲錫礦開採後熔煉製作出的錫錠


由於華人有著特有的故土情懷和勤奮刻苦的精神,很快在錫礦業大展身手,積累了不少財富,於是這又吸引更多的華人為錫礦而來。


新來的華人又積極勘測新的未開發的錫礦,為開發馬來西亞和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其中吉隆坡市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同時也是該國國內最大的城市。不過在馬來語中,「吉隆坡」一詞的意思是「泥濘的河口」,因為在18世紀中葉時期,那時的吉隆坡還是一片蠻荒之地。


在1857年,87個華人乘坐小船來到這裡勘探錫礦,歷經艱難萬苦,最終在這片處女地發現了大量的錫礦,但是這批勘探者也付出了幾十條人命的代價。


▲1884年的吉隆坡景象


發現錫礦後,在這批華人首領葉亞來的領導下,吉隆坡很快就變成了一個繁華的城市,大量的船隻和貨物從這裡流通,而葉亞來成為吉隆坡的主要建設者,同時也享有「吉隆坡王」的稱號。


▲有「吉隆坡錫礦大王」之稱的華人鬍子春,在怡保附近的端洛開辦的錫礦礦場(攝於1903年)


我們再把目光投向另一個群體——當年本地的馬來人。在華人到來之後,之前馬來人創建的採錫廠不敵華人,因為馬來人不僅面臨著與華人有這技術上的差異,還面臨著人手短缺的問題。


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當年馬來人的認知十分清奇。他們總覺得礦工應該是由底層的罪犯去承當,而不應該是勞動人民,所以相比於採錫,馬來人更傾向於務農!


所以在華人在採錫業大放異彩的時候,不少的馬來礦主都覺得反正自己的場子也比不過華人,何不乾脆把廠子賣給華人,自己快快樂樂地回家鬥地主,啊呸,回家當地主,這難道不香嗎?


比如當年怡保的馬來礦主拉惹比拉就因為無法與華人礦場競爭,就把他最大的錫礦賣給華人。於是在1890年後,馬來人的勢力漸漸退出了採錫業的舞臺,而將其拱手讓給華人。


▲正在馬來半島端洛的錫礦礦場洗礦石的華工


正是由於華人吃苦耐勞的品質,馬來半島的錫礦開採在20世紀初進入鼎盛時期。1901年,小小的馬來半島錫產量就達到4.7萬噸,佔當時全世界錫礦總產量一半以上。


3. 馬來西亞採錫業的華麗落幕


進入二十世紀後,英國人才反應過來,合著自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來想讓華人當奴隸結果華人竟然當起了爸爸!於是,英國人開始挖空心思地想把錫礦業的壟斷地位給搶過來!


但這時候的華人在採錫業基本處於了壟斷地位,實在難以匹敵。於是英國人在經過了長期的冥思苦想之後,他們開始在開採技術上做文章。


雖然華人在馬來西亞採錫業上一呼百應,但是畢竟開採技術上還比較傳統,無法與機械化的先進機器相提並論。而當年大英帝國就是靠機器發家的,所以英國人還是回歸本行,進行技術轉型升級。在挖礦中使用疏浚機,很明顯的提高了挖礦效率。


▲先進的採錫船


原本馬來西亞錫礦中1912年華人礦場佔百分之八十,歐人礦場僅佔百分之二十。但自從1912年之後英國人的錫礦公司採用先進的機械鐵船採錫後,雙方所佔比重就逐漸發生變化。


1928年,華人礦場的錫產額佔百分之五十一,歐人礦場為百分之四十九;1930年歐洲資本錫產量佔生產總額的五分之三,1939年增加到三分之二,至此華人錫礦業開始走向了下坡路,處境日益困難。


於是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英國在採錫業基本處於了領先地位,而華人只能排居第二。


▲20世紀中葉仍在開採的馬來半島西部的主要錫礦場


不過英國人也沒高興多長時間,畢竟都已經處在二十世紀了,民族獨立運動在世界範圍內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馬來人也是時候幹點什麼了。


在世界民族獨立運動無法抵擋的趨勢下,英國人也想開了,所以馬來西亞沒有經歷太艱辛的獨立運動過程,就於1957年8月31日正式宣布了獨立。


▲馬來西亞獨立


馬來西亞獨立後,發展經濟成了首要任務,但這時的馬來人扭臉一瞅,發現國內的經濟基本都掌控在英國人和華人的手中!此時,由於國家已經獨立,所以英國人的勢力已經開始漸漸退出舞臺,但是華人的勢力實在令馬來人感到不安。


於是,馬來政府出於各種考慮,最終於1970年實施了帶有鮮明民族主義色彩的「新經濟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強馬來人的經濟力量,削弱外族勢力,其中矛頭直指華人。


就這樣,華人在錫礦業的繁華終於不再重現,馬來人在政策的扶持下漸漸壯大,華人與錫礦的緣分也就此落幕。


但是事情還沒完,馬來人的運氣實在不好,由於之前華人和歐洲人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大規模開發,加上來自巴西的競爭和錫價的下跌,馬來西亞的錫礦開採量急劇下降。


▲馬來西亞錫產量與全球產量的對比圖


所以馬來人的錫礦企業佔據C位後,並沒能得意多久。到了1985年,錫礦枯竭危機迫使馬來西亞政府強制關停了150家錫礦公司,曾經的被譽為「錫的王國」的馬來西亞,在錫礦產業上也就黯然失色了。


相關焦點

  • 華人在馬來西亞創造的「錫的王國」,如何走向沒落?
    1878年,姚德勝為討生計從廣東、江西交界的平遠縣來到這裡時候,還是個窮困潦倒的普通錫礦勞工,憑藉華人的勤奮品質,終成當地頗有影響的實業家。馬來西亞的錫礦如何成就了那一代華人的崛起?靠著錫礦發家致富的華人,又遭遇過哪些痛苦的經歷?
  • 華人在馬來西亞創造的「錫的王國」,如何走向沒落?
    1878年,姚德勝為討生計從廣東、江西交界的平遠縣來到這裡時候,還是個窮困潦倒的普通錫礦勞工,憑藉華人的勤奮品質,終成當地頗有影響的實業家。  馬來西亞的錫礦如何成就了那一代華人的崛起?靠著錫礦發家致富的華人,又遭遇過哪些痛苦的經歷?
  • 馬來西亞華人如何過春節?
    在馬來西亞許多華人家庭的共同印象之中,農曆新年的氛圍,是開始於年初一到來之前的兩三個星期。過年的感覺與體驗,是年年周而復始,隨著每個家庭迎接為了明年新年,張羅準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一起大掃除,在每一年的年尾,一天比一天熱烈起來。
  • 馬來西亞華人街變「空城」,60萬華人出走,如今被印尼人「佔領」
    不過在後來的發展中,「新馬泰」旅遊逐漸變成了泰國旅遊,很多國人都願意前往泰國,而很少前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就是旅遊風向的變化,但其中涉及的原因很多樣,如果說新加坡旅遊的熱度降低來自於新加坡的高昂物價,那麼馬來西亞旅遊的沒落來自啥呢?或許就和親近感有著密切的關聯。
  • 廈門大學曾玲教授談「文化移植與新土創造 ——馬來西亞華人拿督公崇拜的田野調查」
    2020年10月22日上午,廈門大學歷史系曾玲教授應邀來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作「文化移植與新土創造——馬來西亞華人拿督公崇拜的田野調查」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由泉州市僑聯主辦,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和泉州華僑歷史學會聯合承辦。泉州華僑歷史學會會長劉以榕主持講座。主承辦單位、華僑大學、泉州師院等單位有關人員到場聆聽講座。
  • 馬來西亞怡保:飄香的「錫都」
    除了大名鼎鼎的白咖啡,這裡還是舉世聞名的「錫都」。而最近最能夠引起注意的一件事是:它是李安電影《色·戒》的外景地。  從世界的十字路口「起飛」  「15號車準備就緒,可以起飛。」  「16號車準備就緒,可以起飛。」
  • 怡保:昔日錫都的前世今生
    早年的怡保無疑是一座工業之城,因採錫礦致富,被稱為錫都。這座褪色過時的南洋老城,曾經登上《孤獨星球》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地之一。,曾經有著「錫的王國」的美譽,馬來半島西部的太平—怡保—吉隆坡一帶曾是馬來西亞主要錫礦出產地,怡保更是曾被譽為「世界錫都」。
  • 文旅|怡保:昔日錫都的前世今生
    早年的怡保無疑是一座工業之城,因採錫礦致富,被稱為錫都。這座褪色過時的南洋老城,曾經登上《孤獨星球》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地之一。」與「下南洋」馬來西亞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錫礦資源更是著名,曾經有著「錫的王國」的美譽,馬來半島西部的太平—怡保—吉隆坡一帶曾是馬來西亞主要錫礦出產地,怡保更是曾被譽為「世界錫都」。
  • 華人闖蕩馬來西亞,「三分天下有其一」
    ;不誇張的說,沒有華人,就沒有今天的馬來西亞。,應該都能模糊感覺到,馬來西亞不僅僅有著當地的土著馬來人,更有著不少讓我們交流起來格外親切的海外華人。事實上,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一直非常重要,馬來西亞華語是官方的第三大語言,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全國第二大「少「數民族,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約23.4%(第三大民族是印度族,佔人口7%),近1/4,實際上可並不「少」。
  • 國外的一座「華人城市」,華人佔據95%,國內多部影片在此取景
    文/每個地方都好玩(原創文章,歡迎轉載)總有一天,我會丟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帶著我的相機和電腦,遠離繁華,走向空曠。這個坐落在國外的"華人城市"就是馬來西亞的怡保,怡保是馬來西亞的霹靂州的首府城市,同樣在馬來西亞的所有城市中,怡保可以排到第四名。我們都知道,在之前有一段時間大批的華人去到東南亞的各個國家做生意,而怡保就是一個聚集了很多華人的城市。
  • 馬雲對話馬來西亞總理 稱以往是茶葉和錫現在是貿易和信任
    在會談中,納吉布地出digital hub概念,同馬雲此前提出的eWTP中的Ehub高度契合,雙方計劃一起在馬來西亞合作建設。 納吉布還邀請馬雲明年訪問馬來西亞,一起為數字自由貿易區揭幕。馬雲在會談中表示,阿里巴巴將支持馬來建設數據中心,發展雲計算。
  • 勤勞的華人,為何在馬來西亞活得那麼憋屈?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勤勞勇敢,他們樂觀向上,他們背景離鄉參與移民之地的建設,他們創造國家大半的財富,但由於種種原因,時至今日卻只能是自己國家的二等公民,他們就是馬來西亞華人。▲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檳城等地華人比例非常高他們為什麼會千裡迢迢來到這片不公平的土地?
  • 華人在馬來西亞佔據比重很大,那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是怎樣的?
    馬來西亞這個地區的人口主要由馬來人和華人組成,但其實從古代開始馬來西亞一直都是多國人民組成的,在英國入侵之前,也沒有馬來人這個種族。直到後來他們的民族觀念才開始產生並逐漸強化,而中國從漢開始就陸陸續續的有不少的人,開始移民到馬來西亞,這在史料中都是有記載的,一直到明朝鄭和下西洋後,這裡的華人已經是非常多的了。那這些移民其實都是來自中國的廣東等沿海地區,那麼這些數量龐大的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如何呢?
  • 馬來西亞絹布,紗籠傳統紋樣圖案多取自自然物象和宗教
    在西洋勢力侵入馬來西亞之前,馬來人並沒有獨立的繪畫和雕刻作品的產生,所有的只是工藝製品而已。馬來人的傳統工藝以銀器和紗籠最具特色。銀器在金屬工藝當中最為普遍。馬來西亞雖不產銀,但僑居在英屬新馬兩地的馬來華僑從沒中斷過將銀從中國輸入至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吡叻州的"吡叻",其語意就是"銀"。而那裡根本就不產銀,許多學者認為那是"錫"的誤稱,因為馬來西亞是產錫之國。
  • 馬來西亞雙城記(圖)
    1403年,馬來西亞的前身滿刺加王國在馬六甲興建城池,這裡逐漸成為東南亞國家的商貿中心和伊斯蘭教活動中心。中國明朝永樂年間,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時,曾經有五次作為特使在此駐足。因此,這裡至今仍保存著許多中馬友好的歷史遺蹟。  在馬六甲古城的繁華地段有一口古井—三保井。「三保」因鄭和而得名,鄭和人稱「三保太監」。
  • 馬來西亞的華人如何生活?看看遊客是怎麼說的,有些讓人們震驚
    馬來西亞的華人如何生活?不過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哪個國家的華人數量最多嗎?說到華人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多民族而且多元素,生活在馬來西亞的華人更是高達700多,不過很多人都感到好奇,馬來西亞的華人在馬來西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存狀況的?如果說讓他們回到中國,他們會回來嗎?看看這位剛在馬來西亞旅行回來的中國遊客,他到底是怎麼說的吧?
  • 橡膠王國:馬來西亞
    眾多的古蹟蒼苔覆石,略顯破敗,但它們身上卻蘊藏著700年來馬六甲王國輝煌而酸澀的故事。馬六甲城市不大,主要城區就是用腳去丈量一圈,半天足矣。但是近七百年的歲月和多個國家的殖民地歷史造就了馬六甲豐富的人文景觀,熱帶氣候和海洋地理環境融匯了馬六甲花園般的小城風貌。
  • 「淘寶村」走向海外:馬來西亞複製中國電商模式
    中國「淘寶村」開始走向海外。2019年天貓雙11,阿里巴巴旗下東南亞領先電商平臺Lazada將迎來一款有溫度的新產品——來自馬來西亞鄉村原住民的有機大米。今年4月,馬來西亞創業者Anna Teo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參加網絡創業者支持計劃。
  • 馬來西亞現百年華人古墳 藏山丘中石碑如新(圖)
    馬來西亞現百年華人古墳 藏山丘中石碑如新(圖)     張氏總墳的主要碑文(馬來西亞光明日報)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一座在光緒9年(1883年)興建的張氏古墳,在馬來西亞太平甘文丁路旁美景花園後部的山丘中被發現。  這座已擁有129年歷史的總墳,是開芭工友數天前工作時發現的,並通知太平龍崗親義會總務張瑞發研究及查證。
  • [東南亞觀察]是什麼制約和形塑了馬來西亞歷史
    馬來西亞歷史是一部以馬來半島為中心,不斷演 化、整合的歷史,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加上外來民族和文化,經歷了史前文明、印度化時代、馬六甲王國時 代、英屬馬來亞時代,最終迎來馬來亞獨立、馬來西亞的建立和發展。在歷史進入21世紀的今天,重新回顧 和梳理馬來西亞歷史,是一件特別有 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