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千戰艦的明朝海軍,擊敗了葡萄牙、荷蘭等強國,為何還落後了

2020-12-24 以史為箭

明朝建立初期,仍保持強大軍力。據《明史》記載,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時,正規軍共有內外衛493個,每衛編制5600人,總兵力達276萬人;明朝水師也很強大,明成祖時期的1420年達到鼎盛,共有3800艘船,包括1350艘巡船和1350艘戰船。之後軍隊規模有所減少,但仍保持了適當規模,這為應對外來安全威脅提供了重要保障。

明朝一代,雖然採取了以「不徵」為主基調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明朝始終堅決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秩序。元末明初,倭患已對沿海鄉民生命財產和商貿往來產生了威脅。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十分關注倭患,洪武二年(1369年),他在詔諭「日本國王」(指日本徵西將軍懷良)時嚴正指出:「君臣非道,四擾鄰邦。」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又兩次以禮部名義給予日本文書,他詰問道:「妄自尊大,肆侮鄰邦,縱民為盜」,「如彼日本邊民,曾被中國人民為盜而擾之乎?」「今彼國邇年以來自誇強盛,縱民為盜,賊害鄰邦,必欲較勝負見是非者歟?辨強弱者歟?」不過,朱元璋雖然不滿日本做法,但仍然力排眾議,「弗允」群臣徵伐之議,並且晚年仍把日本列為「不徵」之國。

到了明朝後期嘉靖年間,倭患驟然加劇,發展為有組織的恐怖主義和暴力犯罪,勾結海盜肆意侵猶明朝東南沿海,嚴重威脅沿海地區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明朝統治穩定產生了很大威脅,到了非殲滅不可的地步。在朝廷支持下,在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的奮力打擊下,很快蕩平了倭患和海盜,有力維護了社會安全與穩定。

16世紀初,葡萄牙、荷蘭等西方殖民者到達亞洲,先後侵佔了包括臺灣在內的很多地方。明朝水師與民眾一起,奮起反擊,在珠江口海戰中擊敗葡萄牙殖民者,打擊了葡萄牙殖民者妄圖侵佔澳門的企圖;在澎湖之戰和料羅灣海戰中,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沉痛打擊了西方殖民者的囂張行徑,維護了國家安全、區域安全和地緣秩序。1592—1598年,日本兩次發動侵朝戰爭,中國應朝鮮求援兩次出兵擊敗日本。這次戰爭,從長遠角度看,實際上重新平衡了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維護了東北亞和平與安全秩序,促進了此後東亞300年間的和平秩序,奠定了後來東北亞的地緣格局。

相關焦點

  • 明朝海軍曾世界第一,屢次擊敗西方海權強國,為何最終被西方趕超?
    由於南宋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大力推動了中國的造船業發展,到了明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實際上已經世界領先。而當時的明朝永和皇帝朱棣,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大量的戰艦,在鼎盛時期,中國明朝水師,有著多達3800艘船,包括各種巡邏船,戰船,寶船等。其規模甚至相當於西班牙無敵艦隊的10倍。
  • 明朝的海軍到底有多強大?曾擊敗葡萄牙艦隊,全殲荷蘭艦隊
    我們知道明朝的時候,鄭和曾經率領浩浩蕩蕩的艦隊下西洋,甚至一度來到了非洲大陸,鄭和的艦隊比西方的大航海要早很多,而且無論是明朝耽擱船隻的排水量,還是艦隊的規模都比西方大航海時期的船要大很多。不過後來中國卻止步不前,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國的海軍被日本人打得落荒而逃。
  • 明朝迎戰歐洲強國能保持全勝,清朝為啥一敗塗地?李鴻章一語道破
    曾經的亞洲霸主——明朝,在一片狼煙中謝幕,成為永遠的過去式。清朝作為遼東邊外的遊牧漁獵部族,經濟、科技、文化等綜合實力,以及疆域面積、人口數量,均全面落後於明朝,卻能取而代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清朝入關之後,歷經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國勢日趨強盛,並在康熙、乾隆時期達到巔峰,史稱「康乾盛世」。清朝的人口數量峰值期間突破4個億,創下中國古代史人口記錄。
  • 明朝被滅國前,還打敗了鋒芒正盛的荷蘭侵略軍,保中國數百年和平
    最開始大海是屬於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後來荷蘭人崛起,有了「海上馬車夫」之稱。由於《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的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文明與財富的傾慕與貪婪。起初是葡萄牙率先對中國起了覬覦之心,1521年8月中葡「屯門之戰」爆發,9月,葡萄牙船敗逃馬六甲。
  • 明朝水師有多強悍,荷蘭海軍屢戰屢敗,打的日本一蹶不振!
    明朝水師的勇猛強悍當之無愧,並且一直有世界第一海軍的稱號來證明明朝水師之強大,仰看有三百年歷史的明朝,無論對面是荷蘭還是葡萄牙亦或是日本等強大海軍國家的海上進攻明朝,但是我們明朝水師從未失敗,挨個打走。
  • 誰才是17世紀名副其實的第一強國?明朝?英國?荷蘭?西班牙?
    歐洲: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其實無論最後的結論是哪個,真正處於民族危機邊緣的時候,誰也無法真正把其他國家打敗,而這裡所謂的世界第一強國也僅僅是指相對強大的綜合國力,在長時間的消耗發展下,最終能取得勝利的國家。
  • 令世界霸主埋頭做人,貿易還看中國眼色,大明海軍為何能一戰稱霸
    說起來有點好笑,荷蘭就這樣被福建政府和鄭芝龍忽悠半天,賠了不少本,卻還啥好處都沒撈著。於是,盛怒之下,荷蘭與中國海島劉香狼狽為奸,發動了對中國的戰爭。 三、命運多舛 公元1633年7月7日,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斯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以突襲的方式對明朝的南澳發起了進攻,雖取得小勝,但荷蘭軍也有相當傷亡,不得不解圍後北上。
  • 明朝從來沒有敗績?以下戰爭是真的沒有輸過一場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日本戰國剛完成同意不久,豐臣秀吉帶領了國內的精銳部隊十萬多人入侵了朝鮮,並藉此機會挑戰中華的威嚴,同時還外派的海軍在山東蓬萊以及登州附近遊弋,並想威懾明朝。第四次也是跟葡萄牙的對決是西草灣之戰。繼屯門海戰之後,明軍水師可謂是士氣大漲,各路的將士也是紛紛要求出海殲滅葡萄牙,也是為了以絕後患。但是西班牙作為當時的強國,肯定是不甘心的,在屯門海戰戰敗以後,海師繼續的騷擾者廣東沿海,並且繞過屯門向西草灣進攻。
  • 為擊沉1艘荷蘭軍艦損失30艘明朝戰船,明朝荷蘭海戰的慘烈
    赫克託號,17世紀荷蘭海軍3桅戰艦,,船長56.60米,寬10.5米,吃水5.1米,定員341名水手,排水量為600噸,軍艦在荷蘭海軍中只能算中下等戰艦,在1624年,明朝荷蘭侵佔寶島臺灣後,該艘軍艦是荷蘭佔領軍的主力戰艦,一直活躍在荷蘭設置在臺灣的據點赤坎城和臺灣城附近海域此為赫克託號複製品
  • 幾乎同時期的無敵艦隊和鄭家海軍誰更強?
    在亞歐大陸的最東側,遙遠的太平洋西海岸,強大的大明王朝,也面臨著海盜的襲擾,但是不同的是,東方最強大的海軍卻被海盜控制著,從汪直徐海開始,再到李旦顏思齊,再到鄭芝龍時期,海盜已經擁有了當時東方最強大的一支艦隊,鄭家海軍控制著日本海域到中國沿海,再到南洋這一大片廣袤的海域,這支海軍船堅炮利,還僱傭了葡萄牙人等外國人才,即使是到了末期,海上馬車夫荷蘭海軍都不敢與鄭家海軍正面對抗
  • 為擊沉1艘荷蘭軍艦損失30艘明朝戰船,明朝荷蘭海戰的慘烈
    赫克託號,17世紀荷蘭海軍3桅戰艦,,船長56.60米,寬10.5米,吃水5.1米,定員341名水手,排水量為600噸,軍艦在荷蘭海軍中只能算中下等戰艦,在1624年,明朝荷蘭侵佔寶島臺灣後,該艘軍艦是荷蘭佔領軍的主力戰艦,一直活躍在荷蘭設置在臺灣的據點赤坎城和臺灣城附近海域此為赫克託號複製品
  • 明朝最後的重拳,嚇退西方眾國,維持200年平安
    與此同時,西方的荷蘭逐漸強大起來,組建了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船舶總噸位相當於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四國之和,是大洋上的海上馬車夫,荷蘭被稱為海上第一強國。 荷蘭是海上強國,是戰爭的發起方,雖然在永樂年間,明朝有一支稱霸世界的海軍,可惜到崇禎時期,海軍的實力已經退步了。 與西方相比,明朝海軍的裝備處於明顯劣勢。一是戰船明顯小於荷蘭,二是火炮性能不如荷蘭海軍,明軍射程一般只有3公裡,荷蘭可達6公裡。
  • 歐洲列強入侵明朝
    葡萄牙將領薛魁拉此行目的,就是為了收集明朝的情報,當時的葡萄牙帝國已經是世界三大帝國之一。公元1517年8月,葡萄牙8艘戰艦北上,迅速擊潰了明朝海軍,抵達了廣州懷遠驛(今十八甫一帶),強行要求明朝購買他們的特產,明廷只得答應葡萄牙人要求,特產按市價折成銀兩購買。葡萄牙人又強行佔領了屯門海澳(今香港青衣島),在當地燒殺掠奪,明人紛紛躲避戰亂遷徙至內陸。
  • 明朝火器發展何以逐漸落後
    元代貶斥知識分子和摧殘文化之後,明初文化界多少有些復興氣象,卻又受到朱元璋、朱棣所建立的絕對君權和落後的單一農業結構的思維壓制,僵化的理學禁錮著思想,科技創新只限於少數工匠之中,冶金等眾多技藝水平及其產量還不如宋代。此時的西方卻在文藝復興後出現了科學發展,並興起了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工場手工業,火器水平也超過中國。15世紀可謂東西方文明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 古代最有血性的朝代:亡國之前,還將世界最強海軍打得籤署投降書
    每個朝代由昌盛走向衰敗,都是需要時間的,自1368年,朱元璋帶兵起義,建立明朝開始,一共經歷了近300年的歷史,在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以及萬曆中興後,明朝的統治開始走向了衰敗,1611年,明崇禎帝登基後,明朝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朝廷黨派爭奪不斷,民間還連連發生災害,從而導致了農民起義。
  • 明朝水師強大的軍事實力,力壓荷蘭,讓其每年對自己交「保護費」
    水師也是中國古代對於海上力量的一種統稱,不過似乎中國的水師,很多人都會想到的就是甲午海戰當中的北洋水師,因為實力不濟,最終被日軍殲滅,落入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這樣的一段歷史也是非常恥辱的,不過再推前幾百年,追溯到明朝時期,中國的水師很顯然就是非常強盛的一個力量,雖然在歐洲有著葡萄牙
  • 西班牙總督:給我12艘戰艦和1萬人,我將徵服明朝
    學過世界史的人都知道,在16—17世紀期間,歐洲最強的國家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這三個國家在全球開展殖民統治,掠奪財富,然而當時正好處於明朝中後期,面對明朝這樣一個東方帝國,葡萄牙和荷蘭都先後對明朝發起了挑戰,但結果是葡萄牙兩次戰敗差點全軍覆沒,荷蘭戰敗後盤踞臺灣,最後還被鄭成功打跑
  • 明朝17世紀中期是否有能力拿下西班牙控制的呂宋?
    因為非要嚴格意義說中期那也許只能說南明小朝廷了,因為明朝作為統一的政權都已經亡國了。所以我們按照進入17世紀後大明王朝和西方殖民者的激烈碰撞作為參考來解析是否能夠打得下西班牙佔領的呂宋島。如果如果真能打下來,也許可以以此為基地團結東南亞的華人反攻大清王朝。雖然明朝末年跟西方各國屢次交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無論幾個回合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曾經歐洲老牌強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之後又一海上霸主,為何衰落
    荷蘭在近代的歐洲曾經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國家,它是繼西班牙、葡萄牙之後又一個海上霸主強國,被譽為「海上馬車夫」,因為其擁有獨特的轉口市場,也使得荷蘭在歐洲擁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明清時代的荷蘭還曾經殖民過一些地區,但是荷蘭畢竟還是個小國,他們沒有足夠的國家體量,將自己成長為英法德那樣的世界型大國。
  • 明朝水師有多強?當仁不讓世界第一,三百年未嘗一敗
    巢湖水師就是明朝水師的前身,這支水上勁旅永不言敗的軍魂一早注下。明朝水師發展到明成祖時期,海上力量超越當時所有國家,是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據統計,當時明朝水師擁有3800艘船隻,包括1350艘巡邏船,1350艘屬於衛、所、塞的戰船,400艘大戰船,以及400艘運糧漕船,此外還有250艘遠航寶船。